你的身體自己最知道
自己是能感知身體的狀況的。無論多麽的偉大的醫生,還是多麽偉大的營養師,都沒有你自己知道自己。
1.過敏和過敏源
過敏是常見的症狀。我的最大的過敏源是酒精。別人喝酒我聞味兒也會皮膚變紅。醫院用的消毒酒精,擦上就會紅一片。所以我去醫院抽血的時候,都會特別告訴護士,酒精過敏。日本的醫院現在使用的消毒液,已經不是酒精了。其他的過敏源對於我來說,主要是食物。我對薑和牛肉過敏,牛肉過敏很小就知道,隻要吃一點牛肉,就會嘴上就會起泡,鼻子裏也會腫起來。薑的過敏症狀是皮膚上會起小疙瘩,一個個都是包在皮膚裏的那種,有點癢也有點疼,包括頭發裏都會有。我說我吃薑過敏,沒有一個人信的。但是薑就真的讓人過敏。老8在化療的時候,開始我會在胡蘿卜汁裏放點薑汁,發現他喝完後,會和我一樣起這種小疙瘩,以後發現,炒菜裏放了薑,也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就果斷的戒掉了薑。每次去吃壽司,都會忍不住吃那裏的甜酸薑,吃完還是會起疙瘩,但就沒有新鮮的那麽厲害,3天之內會自行消退。如果是新鮮的薑,這小疙瘩會在一周左右消退。所以薑和牛肉也是我的過敏源。多好吃多昂貴的牛肉,都不會去碰的。還有一種北海道產的melo蜜瓜,如果是晚上吃的,即使刷牙漱口,也會覺得嗓子癢,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我,日本有很多人會melo過敏的,有這種症狀的人,吃黃瓜也會有這種症狀的,因為黃瓜和melo蜜瓜的培育方法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是白天吃,因為一天裏還會進食其他的食物,特別是還會進食鹽分,這個鹽分會有助於改變過敏源的成分,症狀比較輕微或者沒有症狀了。有的小孩會有西瓜,獼猴桃,芒果,西紅柿過敏的。其實,這個世界的每一種物質都有可能成為任何人,任何時期的特定的過敏源的。還有一個過敏源就是花粉。症狀是噴嚏,流鼻涕,鼻塞,耳朵裏麵癢,頭昏腦脹的。除了藥物,就是戴口罩預防效果最佳了。我和老8還有一種過敏源是三文魚籽。也會起一種包在皮膚裏的小疙瘩,主要起在手心,腦門,頭皮,和吃薑後起的小疙瘩極其相似。這個是沒有生命危險的,但我們還是選擇不吃,過敏源的威脅,沒有人知道會怎樣,也許有一天會不再過敏,那時再吃也不錯啊。1.2.雌激素
雌激素的話題,是在老8一再要求吃豆製品的時候發現的。以前我幾乎不吃一切豆製品。我們老家有一種幹豆腐,東北有一道名菜《尖椒幹豆腐》,好像每家的餐桌,或者去飯店用餐,都會出現在午餐晚餐的聚會上。但是我從來不吃任何豆製品,大豆腐幹豆腐,豆腐幹等幾乎都不吃。當然就不知道豆製品的雌激素,也無從知道雌激素帶來的後果。後來我經常的做豆幹,也覺得挺好吃的,就跟著吃幾塊,隨後的身體檢查結果出來了,乳房囊腫,百思不得其解。一年後跟著老8吃素,喝豆漿,再檢查身體的時候,囊腫增加了2個。我被嚇暈了,同時有脹痛。有一次老8出差,我沒有吃任何的豆製品,發現脹痛消失了,突然醒悟是和豆漿有關係。此時距離年檢2個月的時間,就堅決的斷掉一切豆製品,兩個月後的健康檢查顯示,囊腫隻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戒掉豆製品一年後的體檢,所有的囊腫都消失了。所以,包括牛奶也是我盡量不食用的(有時會吃點心喝冰激淩,但是吃完會後悔)。僅僅因為裏麵的雌激素,即使是微量,對我也是一種威脅。自己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從問題中找到解決的方法。不是吃了就是得到了那麽簡單,有時舍棄才是道理。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爭議是營養與發胖的矛盾。健康的身體需要均衡的營養,但是營養的攝入究竟怎樣才算均衡啊?如果有過敏的,有不能食用的,有不喜歡的,達到均衡還真是不容易的。先不說產區,單單就營養區分去搭配食物就足夠頭疼的。有一點在我身上表現的特別明顯,就是主食隻要吃了就不會瘦,吃多了就會胖。這個多與少用一碗來定義。一天的主食總量一碗米飯就是不多的。一碗米飯換成一碗麵,也是不多的。主食如果保持這個量,就根本不會瘦。超出這個量一定會胖。而且是晚餐不吃主食的情況下,如果把這個量放在晚上吃,一定體重上漲,還會有其他影響睡眠的症狀。水果是碳水高的食物,但是水果蔬菜就真的不會胖,還會讓我皮膚保持充足的水分,膚色和光澤都保持在比較好的狀態,且能保持良好的消化狀態。過多的主食(精米白麵),就是每天超過一碗米飯的攝入,會延遲排便時間,排便就不那麽痛快了。特別是烏冬麵和蕎麥麵,都不會逃脫掉這個定律。晚餐的那頓飯,基本不吃主食,還會保持良好的睡眠,清晨起床就會精力充沛,心情大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從了解自己的身體開始。
身體會給我們很多的信號,人為的讓身體發出健康的信號,就需要自己時時刻刻的去關注一種生存的狀態。一旦發現自己有小小的異常,首先看看外界條件與環境怎樣,是不是生活在優良的環境裏,嘈雜的世界,紛擾繁多,我們不能去左右,那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空間,減少壓力,運動在陽光下,吃自己選擇的食物,睡一個香甜的覺。然後你就可以帶著一個強大的磁場開始一天的忙碌。
--------------——————————————————————————————————-----------
決定的分界線
尊重自己的決定,尊重他人的決定。決定怎麽做,怎麽吃喝,如何鍛煉,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都是一天一天的實踐,一天一天的總結所得到的最後的結果。時刻清醒的知道自己的身體是怎樣的。先從了解開始,了解身體能夠做到的;然後是熟悉,熟悉身體對食物的敏感度,熟悉身體拒絕的是什麽,熟悉身體對食物對運動,對壓力對睡眠的支持程度,知己其實需要的是實踐和時間,知己更需要勤勞和相對的知識做鋪墊。知彼是客觀的需要。也可以從知彼中逐漸學會知己。決定其實就是做與不做那麽簡單。無論是哪一種就隻有一個設定條件:堅持才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