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樵

人生如戲,笑談人生,活出瀟灑,啟迪腦洞。
正文

談談掃街

(2016-02-05 09:14:53) 下一個

1〉掃街片的定義

掃街,這裏指的是街頭抓拍。是一種時髦的獨立的攝影創作方式。

徜徉於市井街巷,行走或等待,尋找一切可遇不可求的瞬間。其實,醉心於弄影之樂趣的攝影愛好者掃街,與普通客串“掃街”族大有不同。前者是尋找各種攝影元素的組合,以便創作出精心製作的瞬間作品;後者是隨心所欲地對著眼前的希罕事、漂亮景“哢嚓”一通。人們在看掃街片時情緒能被調動起來,那就是佳品了。人人都有驚歎,發笑,擔心,遺憾,興奮,讚美等情緒,當攝影作品能調動出人的這些情緒,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2〉掃街拍什麽

掃街是在街上創作,其對象可以是

人物——故事,

場景——曆史資料,

狀態——街上的風景。

目的決定了作品的取材。態度決定了作品的內涵。基本功決定了作品的質量。

也可拍人文片,假設你真懂得人文關懷的話。

3> 掃街的基本功

目的決定了作品的質量。因此基本功是不可缺少的。

  1. 抓拍——找尋戲劇性畫麵
  2. 隱蔽——我們不是侵入者
  3. 我隻是記錄者——絕不是侵入者。
  4. 視角——故事的來源。
  5. 瞬間——作品的基本保證
  6. ISO,個人有個人的方法,這裏不一而論。但快門則是決定是否能得到一張清晰照片的關鍵,(我個人習慣是:快門優先1/200~500秒,ISO自動,白平衡自動,Jpge,慢速連拍3張。為的是行走中不停步踏雪無痕,和場景不經意地擦肩而過,且保證得到清晰的畫麵。你還在表演,我已帶走了美妙瞬間)。
  • 某一特定的時刻,要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基本要求。其實說句實在話,兩三個要素能在一張片子裏體現,那就是上品了,要是都能占全了,那可就是神品了。

3〉掃街的器材

D800,5DIII+70-200 MM鏡頭,再背個巨大的攝影包。太嚇人了吧。你還沒找到目標,人家早就在注意你了。你鏡頭還沒舉起,就已經是個侵入者了,直接影響了故事的發展。對掃街來說, 隱蔽順手的器材可能遠比你想像的重要,因為這很可能改變你觀察的方式和取景的距離。所以,相機越小越隱蔽越好。為了增加畫麵的張力,鏡頭最好全幅用35,半幅用24。 焦段的選擇決定了你是在觀看不是在偷窺。

你可能會覺得“多大個事啊,35的頭後退一步就是24,往前走一步就成了50,再蹭一點85也有了”。其實大不一樣,鏡頭像場的透視關係早在製作鏡頭時就已經決定了。近攝時,遠景相對近景主體的透視變形會大很多,遠攝時,主體成了中景和遠景的空間距離會被壓縮的很近,你故事主角要吸引人嗎?長焦段拍出的片子就有主體不突出的偷窺感覺。

4〉掃街技巧

技巧一:守株待兔——定點拍攝

比如站位於地鐵出口,相機預設好參數保證你要的快慢門速度,然後對於進出站點的人物進行選擇拍攝,雖然廢片率可能會很高,也能拍到你所期望的片子。

路口。同類取景點還有路口,一般等紅綠燈的人們神態和舉動都會比較自然,很容易拍到意想不到的畫麵,戲劇性會比 較強,突發事件的比例高,所以路過紅綠燈的路口一般可以多等幾個試試看有沒有值得拍的畫麵,當然取決於背景是不是有故事。由於路人移動速度過高此時盡量選 用中心點對焦保證畫麵的準確定。適合拍攝時段:白天夜晚拍攝都可以。公交車站點,等車的人們玩弄手機或者車子啟動時車窗裏的人臉都是人文很好的體現,這時 可以有選擇性挑選合適的對焦點進行故事勾畫。

書報亭。來往書報亭的人物也是個比較特別的人群,停下腳步的每個人可能都是有故事的人,對焦點可以是有選擇性的。

公交站點。機場,車站或者火車站廣場:拖著行李箱的人群也是個比較特別的群體,會更顯生活化,逢年過節的故事性會更強些,那種思鄉的感覺或者點煙的惆悵感是城市裏少有的,對焦點可以根據現場需要。

總之,你要預計可能會發生的故事,及時做好準備。或事先找到構圖的環境元素,等待故事發生。

技巧二:走馬觀花——移動中拍攝

簡單的說就是邊走邊拍或者跟拍,畫麵背景人物都無拘束,看到想拍的就可以拍(當然是否有故事性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原則上以自己滿意為主),作為一個行人,不會有對劇情不必要的參與。為了保證畫麵的穩 定性。很多時候是使用盲拍,因此快門速度達到1/500絕不過分。對自己了解的路段可以提前預設參數,當合適的被攝體出現時,迅速調整對焦點,不停步地邊走邊拍,踏雪無痕。

為了提高盲拍的成功率,盡量開全光圈,否則很多時候你會因為無法按下快門而悔恨,那麽模式是否應該使用M檔或者AV,TV,P我覺得 都可以適當的利用,這個要看你方便,盲拍使用M檔對器材和個人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其他的任何時候相機隻是拍攝的工具,不要讓它左右了你的思想,靈活運用,所有的設置都是以拍下畫麵為主。

技巧三:參與到故事中——與演員互動

要拍到精彩的人文片,通常要使用溝通的方法。要在對方感覺不到生疏的情況下,沒有鏡頭的壓力,同時又不改變他們現有的習慣生活狀態下拍攝。擺拍行麽?其實擺拍是表演,絕對能看出來,一定不生動。擺拍時雖然他們沒有鏡頭的壓力,但一定改變了他們的習慣生活狀態。隻要帶有表演性質的動作,一定會表現出動作的停頓或表情的停頓,這是按下快門就已經成了廢片了。

充分地與拍攝對象溝通,讓他感到你是他們中的一員,與他們一起從事某項活動,而在這是你抓到的瞬間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技巧四:練習觀察預見——抓住瞬間

在1957年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布列鬆說:“攝影不像油畫。當你拍照時,有一個創造性的瞬間。你的眼睛必須看到一個構圖,或者生活本身提供給你的一個 表情,而你必須本能地知道什麽時候按下快門。那是攝影家創意的一瞬間。一旦你錯過,這個瞬間就永遠消失了。” 攝影是一場遭遇,一次意外。所以,我們要清楚地記住:“機會比膠卷貴”。

 這張照片是馬克·呂布一本中國畫冊的封麵。當時馬克·呂布打算拍攝一麵牆上的“三麵紅旗”宣傳畫,前麵一個碼頭工人正要穿過馬路,馬克身邊的翻譯厲聲喝斥那工人離開。工人驚慌之下“鼠竄”而過,馬克按下了快門……

照片背景上的工農兵形象偉大魁梧,一致向左,現實中的人物矮小卑微,卻倉惶向右,這一瞬間,有一種荒誕,有一種真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風水縱橫 回複 悄悄話 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