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遠

生活點滴,有感而發。讓快樂的心情常在,讓美好的記憶永存。
正文

不忍細讀的是人性 - 由少年史學天才的自殺想到的

(2016-02-25 23:57:32) 下一個

常言道:“曆史不忍細讀”。

18歲的史學天才林嘉文因為抑鬱而選擇了跳樓自殺,遺書裏表達了對生活的厭煩而對生命了無眷戀。唯一的亮色,是他對曆史老師的暗戀,讓天才的生活還有一絲暖意。這讓我想起了高一時的曆史老師柏乃琪,她剛大學畢業就教我們,其實是有壓力的。但她的那份娓娓道來的從容不迫,還有不拘泥於課本的見解,使我第一次對曆史產生了興趣。比如,我是首先從她的課堂上聽說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而且,那時她的考試,我們可以自由發表見解,不要求與課本相同。隻是當時更喜歡理科,也對搞曆史的都是“老古董”們的偏見,沒有選擇文科,但對曆史的興趣卻從此留下。

曆史的迷人之處在於:人類的智慧和愚蠢,在史學家的放大鏡下纖毫畢現,尤其是愚蠢還不斷被重複!黑格爾曾說過:“我們從曆史中能學到的就是我們什麽也學不到!” 但這正是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悲觀的理由。中國的教育,一直以來一方麵缺少溫情,另一方麵又沒有直麵現實的勇氣。青少年一旦踏上社會,人格分裂就凸顯出來。那麽多的北大清華才子出家,恰恰說明這個社會缺少一種讓人內心安靜下來的環境和力量。對感覺“生亦何歡”的人來說,當然就是“死亦何懼”!

兒子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裏有個小姑娘因心髒病去世,盡管學校專門請了專家對所有學生作了心理輔導,但回家後還是問我:“既然每個人最終都會死,那你為什麽還要生我?” 是啊,為什麽?不正是因為會死,活著才有意義嗎?況且,每個生命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有了延續,有了期盼,才會有創造嗎?繁花一世,雖終沒於塵土,但今生和來世的燦爛卻是不同的存在。

一直以來我認為中國最好的電影就是《活著》,曆史大潮中的小人物,沒有遠大的理想,卻能堅韌而樂觀地活著。餘華的那種“苦難淚水中的歡笑”,恰是現代生活中所缺乏的。相信善、相信美好,比善和美好本身更重要。你喜歡誰,誰並不一定喜歡你;但你不喜歡誰,誰就不喜歡你!這大抵是沒錯的。“少年不知愁滋味,臨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再上層樓,卻道天涼好個秋!” 所謂通史而達觀之人,大概如此。

不忍細讀的不是曆史,恐怕是人性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