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見諸葛亮《答法正書》:蜀誌,亮刑法峻急,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願緩弄弛禁,以慰其望。”諸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其實,諸葛亮答非所問,乃不答其一,隻答其二也。法正說的是君民關係,而諸葛亮的回答,側重君臣關係。但是,我假設諸葛所謂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這裏的人士和臣是老百姓的意思,這個回答就扣上法正的話了。
什麽是老百姓的專權自恣?這個可以說老百姓的權力太大了,生出壞事了----君民之道,漸以陵替。中國大陸,老百姓的權力還沒大到這個份上,相反是太少了。看看諸葛的跑題,他壓根就沒有想到老百姓的“權”,說到臣權而已。所謂臣“主”,還不能讓它太大了。民主,老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