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風寒暑濕燥火

(2019-09-03 22:45:13) 下一個

偶搜,發現網上議論紛紛。多數平平,少有達標現代科學,但探討之心殷殷,難能可貴。看看岐伯的兩千年前大論:

岐伯對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

 

這裏麵的好點是地有經水的概念。缺點是到人體又落入血液循環的局限。中醫理法實踐,最早涉入並重視組織水液,這是中醫的重中之重。組織液在血管外血管外,重複一千遍。組織液的主體是水。組織水液有三個為現代西醫多所忽視的維度及其組合:水分子濃度差異;水分子離子化:水溫差異。這三個維度交叉起來,就比較複雜了。其中水分子離子化,出現電荷分布分壓,這是眾多中醫研究者忽略的問題。人和自然的感應關係,自此也出現了三麵,水濃度感應,溫度感應以及電荷感應。

電荷感應是很多研人的盲點。智者千慮,惋惜歎息。上麵說地有經水,就有涉地麵對大氣的電荷感應。從此,人體的組織水,難道就沒有對大氣對經水的電荷感應嗎?

這就是破冰之點。工作很忙,不及多敘。寫下來算是筆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