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假胡真李”,挖了個坑。網上有位看官,不小心掉坑裏,爬不出來,竟然惱羞成怒地留言:可恨你匪兵一枚,隻顧挖坑,卻忘了交待西遞古村,長得什麽模樣,都有哪些好看好吃好玩的。
前麵提起,匪兵乙曾事先惡補過中華傳統民居,發現有塊磚著《古村佳境》,把國內十大名村古鎮作了一個點評:最美鄉村—婺源(江西)、客家莊園—培田(福建)、畫裏古鎮—宏村(安徽)、民居典範—西遞(安徽)、民間宮殿—丁村(山西)、民俗古村—屯堡(貴州)、楹聯首村—蘆村(廣西)、民居瑰寶—黨村(陝西)、天下奇村—八卦村(浙江)。
厲害了!民居前十,徽式占了三席(江西婺源亦屬老徽州)。別看西遞,雖排在大名鼎鼎的宏村之後,卻被譽為民居典範。西遞人自詡皇族後裔,崇尚讀書習文。從村裏老宅“履福堂”大廳兩側的一幅木刻楹聯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
第一等好事隻是讀書
便可看出其中的倫理觀念。據說西遞先民,凡事必高人一等。街巷要比人寬,宅子要比人闊,官品要比人高,名氣要比人大。西遞之興旺,乃因村中屢出高官,且多次榮膺過國家級最高獎勵。受曆代朝廷上諭,西遞村口曾先後立起十三個牌坊,以旌表該村先賢的功德勳榮。而今村頭僅存一處建於明萬曆年間的石雕牌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牌坊結構為三跨四柱五層,通體采用當地出產的大理石砌築,融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於一體,構型莊重典雅,塑圖古樸精湛,堪稱明代徽派石雕的傑作。
始於“真李假胡”一支族裔的遷入,古村西遞,興旺於明,榮盛於清。宅院坊間,古風蔚然。溪流潺潺,東水西遞;青石磊磊,縱巷橫街。祠堂書院遍布,庭園樓閣井然。追慕堂、曠古齋、瑞玉亭、桃李園、青雲軒、大夫第、繡樓等古屋老宅,飽受風雨侵蝕,曆經朝代更迭,仍保留至今。漫步流連其間,宛若遊移在明清風韻的水墨長卷裏。
“請進!”一聲熱情招呼,把徽州遛彎團一行四人,迎進“夢裏徽州”。當晚下榻的這家客棧,也是一座老宅子,當地人稱之為“仰高堂”。經營客棧的是倆妯娌,當值的二娘把客人領上三樓,安頓妥帖後方才離去。不一刻,樓下又傳來她的吆喝聲,請大夥下樓進餐。原來,一手遮天的秘書長,早在路上就把手伸到徽州,通過微信下了菜單。
卻說匪兵乙,吃貨一枚,聽見吆喝,催促大夥趕緊下樓。四個人魚貫來到後院,隻見涼棚下的餐桌上,擺著四個盤子,都盛著地道的徽州菜,有紅燒毛豆腐、臘肉燉鮮筍、野芹炒雞蛋、油燜小白鯛,外加一個小火鍋,燉著熱氣騰騰的蘑菇老雞湯。匪兵乙見狀,不講客氣講匪氣,啟動八戒吞人參果模式,大快朵頤。吃得暢快時,翹首看一眼那名甲等兵,卻見他故作矜持,裝起斯文,辜負了“匪字號甲等兵”的光榮稱號。也許是察覺到匪兵乙的不屑,匪兵甲開口說道:“額說匪兵乙,你那吃相,有礙觀瞻!”他又用筷子,指著那碗毛豆腐,慢條斯理地問匪兵乙:“你可知道這碗毛豆腐的來曆?”匪兵乙嘴裏塞滿了食物,哪能吱聲?
“相傳明朝,”匪兵甲也不管匪兵乙的吃相,接著說道:“開國皇帝朱元璋,有次兵敗徽州,在逃亡途中,饑餓難熬。多虧一位隨從,綽號也叫匪兵乙,找來幾塊豆腐。朱元璋一看,那豆腐都長了毛。可當時餓得緊,隻好聽任匪兵乙把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烤熟了,他皺著眉頭吃一口,不料十分鮮美。後來轉敗為勝,朱元璋就用毛豆腐犒賞三軍。從那以後,毛豆腐就在徽州流傳下來。”匪兵乙聽罷,心裏一笑,明白這都是瞎忽悠。但凡地方出些特產、美食,當地人總會牽強附會地編些掌故,以利推廣。就像匪兵乙,為了晉升甲等兵,給自己編排出許多劇情。後來幾天,還吃了一道徽州名菜,臭鱖魚,當地人也能講出許多有關這道菜的傳說。
飯後,天色尚早,一行四人出去逛了一回。從村口的牌樓,到村裏的老宅,穿街過巷,時走時停,逍遙自在。天黑回到仰高堂,上到三樓。樓上三間房,一字排開。中間是客廳,四張古色古香的太師椅,圍拱著一條長案,上麵擺著茶具——好一處品茗宵夜的所在。客廳兩廂是客房,裏廂一間布置得比較時尚,靠近樓梯口的外廂房,則是傳統的陳設。秘書長領著匪兵甲進了裏間,把外廂房留給團長和匪兵乙。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蓄謀已久、精心布局的圈套。
匪兵乙走進房間,發現裏麵布置得像個新婚洞房。房頂上掛著彩燈,桌子上擺著大紅的“喜喜”字,四柱雕花床前,墜著繡花的簾子和金黃的流蘇。匪兵乙坐在床沿上,牽著媳婦的手,就像左手牽右手,一點感覺也沒有。正在納悶,古時候那新婚溜溜的佳人,對著洞房溜溜的花燭,會是什麽感覺。突然,說時遲,那時快,匪兵甲拿著攝像機出現在門口,緊跟其後的秘書長,一個箭步跨進來,掀起床簾,鬧起了洞房。
掀起你的蓋頭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