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別有天

(2016-03-23 10:22:05) 下一個

        方塊字,翰墨香,別有之天地,獨特之風光。

        本著“常分享,朋友多”的樸素情懷,再貼上幾張在家鄉逗留期間拍的一些題詞、匾額、楹聯,為此次回鄉之行的閑言碎語,劃上一個句號。

        這些翰墨丹青,並不是什麽驚世絕筆,卻還是觸動了我的哪根神經。當時就琢磨著,就書法之於山水園林,也謅一篇“朱並卵”(注)。末了,終歸是泄了氣。因為這些天,沒事找事,看了文獻片《中國書法五千年》,其中第二集“點睛人間”,把書法之於山水園林的功用,說得十二分的透徹,已經沒有我什麽事了。

        剩下來要說的,是我在凝視端詳這些文字的當時,一種幸運之情油然而生。就個人來說,識得幾個漢字,也能初懂漢字書法之美,進而能夠欣賞漢字一音一字賦予唐詩宋詞的格律形式和平仄音韻,以及推而廣之,還能略知漢字語言所獨有的對仗、駢比等的修辭手法,實在是一樁幸事。

        就更大的範疇來說,漢字作為有形的載體,千百年來傳承著中華文明,並使之成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僅存碩果,更是功不可沒。對中華民族而言,此乃幸甚之極!從晉書、唐詩、宋詞、元曲,到青銅、陶瓷、建築、園林,中華文明,博大恢宏。身為炎黃子孫,受其耳濡目染,得其熏陶敦教,秉其微言大義,與之共鳴,為之動情,是何等幸運!

        中華民族經曆了太多的災難。阿房之火,夷狄之禍;山河破碎,舉國逃亡。凡浩刧若此者,一而再,再而三。“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當馮友蘭先生避倭寇於雲南,撰寫西南聯大紀念碑文時,又值民國南渡,其例四矣。一次次朝代更迭與興亡,一幕幕民族衝突與融合,中華文明始終存而不毀,立而不敗。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仰賴於漢字之魅力呢?

        曆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民族的衝突與融合,家園的遷徙與流離,使得中國人身上流淌著多民族交融的血液。而方塊漢字,可說是中華大家庭的共同基因。

        一點一橫長,一撇到襄陽。小時候,啟蒙識字,師長總喜歡打一些字謎,讓我們猜。識漢字,寫漢字,讀漢字,漢字伴著我們長大。

(注:參見拙文“朱並卵” http://groups.wenxuecity.com/myblog/70312/201601/542187.html。)

 3-4-20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