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稀土當中國的王牌,這個想法在四十年前就有,鄧小平在64時就有句話,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而且在2010年左右和日本在釣魚島頂牛時,就用了一下,當時確實起了作用,日本讓步了,但馬上到世貿去告中國。這以後,中國反而得不償失,世貿嘞令中國改正錯誤,並給予了懲罰,中國的稀土價格大跌,以後再不敢提稀土武器化的話題。所以,這次中國重打稀土牌,確實是出乎美國意料。
為何那時稀土牌沒殺傷力呢?因為那時候,中國隻是有礦石,提煉,生產含稀土的高性能產品的技術,卻掌握在別人手裏。比如在高性能永磁體領域,中國廠商若要生產滿足高端軍工或電動車標準的磁體,需要使用日立金屬等公司掌握的核心專利。這些專利涵蓋了關鍵的晶體取向控製、微結構設計以及耐高溫配方。一旦美日等國聯合封鎖,中國的高端磁體產業立刻會被卡住。而且中國的稀土企業本身,也嚴重依賴海外市場。中國稀土產業的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出口。如果一刀切地限製出口,不僅會讓企業失去市場,還會導致國內庫存積壓、價格暴跌,反噬中國自己的稀土產業和製造業。
在隻有當原材料賣的時候,打稀土牌,不但反噬自身,也促進了其它國家自建新供應鏈和開發新技術。舉個例子:十多年前,中國曾短暫限製稀土出口,日本的高科技企業因此大受影響。但結果是,日本反而加快了替代材料和循環利用技術的發展。如今,他們在廢磁體回收和稀土再利用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但今天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除了儲量還是世界第一以外,中國已經在提煉和生產高技術含稀土產品方麵,特別是磁鐵方麵,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也補全了產業鏈,而且達到了絕對壟斷的地步。四月份的時候,中國還隻是把稀土當個試驗,看看美國的反應。不料效果奇好,在美國認為其市場力量能迫使中國讓步,就像六年前那樣時,中國已經準備了四年,讓美國理解了有貨比有錢更有力這個道理,而經過完善的稀土牌一出,成為所有牌中最致命的一張,美國頓時破防,不知所措。這是美國迅速在5月份就休戰的最重要因素。
美國倉促準備籌碼。但稀土有一項特征,是美國找出的牌都沒有的,那就是它雖然重要,卻不那麽值錢,量也不大,全世界的稀土加起來,也不值100億美元。美國一份報告估算2024年美國稀土元素市場規模約為 8270萬美元 到 8550萬美元 左右。相比之下,全球芯片一年的估值為6276億美元,其中美國2200億,中國1800億。如果要美國芯片公司失去中國市場,它基本就完了,所以當年美國也隻能封鎖華為一家,而不能下死手完全封鎖中國市場,否則它自己的芯片公司也要破產。但中國的稀土就不一樣了,完全封死美國,也就一億美元的事,和中國上萬億的外貿相比,根本是九牛一毛,無足掛齒,做起來完全沒有負擔!
稀土除了價值低,提煉還特別麻煩,要汙染環境。我看過一個關於農業的片子《克拉克森的農場》(Clarkson's Farm),片中Clarkson要開個餐館,當地的Council就百般阻擾,批準了以後又否決了,他不得不將花費了百萬英鎊的餐館推倒,還得花錢恢複環境。如果要開個稀土礦廠,真不知當地人會怎麽樣。就算是窮國,環境也是個很敏感的問題。在民主國家,政府沒辦法強迫當地人接受環境被破壞的投資,而且,稿稀土大概率是虧錢的,這麽一點鼻屎大的市場,冒這麽大的風險,最後還不攢錢,私人資本的興趣不會大,其它國家參加的興趣也不大。
如果說四月份的政策,中國還隻是封鎖稀土元素(礦石或提煉品),這次是製成品也搞封鎖了。稀土雖說在軍工上有應用,但民用方麵更大,特別是磁鐵。按四月份的政策,從中國進口含稀土元素的磁鐵不受限製。但這次,中國學了美國的長臂管轄政策,凡含有0.1%中國稀土的元素的產品(無論中國還是別國製造),都必須向中國申報。這是明白對準那些順應美國指揮對中國搞芯片封鎖的國家的,如荷蘭的AMSL和台灣的台積電,它們的生產都需要稀土相關的原件,特別是磁鐵,以後中國都可以反向封鎖,你要封鎖我,我也封鎖你,要死大家一起死!對美國,潛在的威脅在軍事上,如果你要向台灣出售武器,或者預見到兩國要發生戰爭,就完全停止稀土供應,這是很致命的。
美國當然有對應的籌碼,如這次特朗普提出的幾個,停止軟件,停止波音飛機零件供應,停止SWIFT(貨幣對接係統),徹底脫鉤等等。但這幾個,問題都出在市場價值太大了,都在千億級別以上,殺敵一千,自傷一千。而且有點不講理,中國對美國的稀土控製,主要強調嚴控軍用,這是符合國際法的,而且強度對應美國對中國的芯片控製,可以用國家安全來解釋。但停止軟件,停止波音民用飛機零件供應等,就無法用國家安全來解釋了,對俄羅斯使用了,是因為俄國侵略烏克蘭,而對中國在一般貿易中下死手,道理上說不通,中國也會用停止對美國藥品原料供應來報複。
所以,要找一個類似的牌,並不容易。目前,國外分析中國這個政策的利弊,最壞的也就是可能促使其它國家警醒,加快建立自己的稀土產業和供應鏈,或發展替代技術。但鑒於稀土的小價值,高環境汙染的特點,這並不容易。如果哪個公司搞成了,中國可能以傾銷的方法打擊它,你賣1000, 我賣10元,除非國家補貼,這個公司是無法生存下去的。而且,中國的儲量大,也是一個硬指標,就算別人把技術提高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量,還是沒辦法。目前中國的產量是一年25萬噸,其它國家加起來不到3萬噸,和澳大利亞合作的目標也就是2000噸左右,實屬杯水車薪。
這張牌,至少還可以打5年以上,注定成為一個籌碼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