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文的現代文翻譯之迷區

(2021-05-23 05:40:04) 下一個

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摘抄於此(原文“古代媽媽的一封信”,作者楊暖)

古文

閱兒信,謂一身備有三窮: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待人頗恕,乃窮於交;反身頗嚴,乃窮於行。昔司馬子長雲: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

是窮亦未嚐無益於人,吾兒當以是自勵也!

作者的譯文

人的這一生時常會遭遇三種困頓,千古有之,孩子,要做好心理準備:

第一種困頓,擁有卓越的才華,卻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機遇;

第二種困頓,以一顆誠摯寬厚的心待人,卻沒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第三種困頓,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常反省,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著;

最後,這位媽媽撫慰兒子,既使人生的際遇如此,也未嚐沒有好處。孩子你要多讀書以自勵,不要放縱自己呀!

看到譯文(屬於編譯,不是直譯),我有點意外,要是我直接看古文,理解的意思和他的譯文有很大出入。其中作者漏譯的一句,“昔司馬子長雲: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意思是,當年司馬遷說,如果虞卿(一個古代史學家)不是又窮又愁,也不可能寫書流傳於後世。這句話,其實奠定了全文的主題。

按我的理解,這三種窮是這樣的:

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心思很縝密,但沒有機遇(所以當不了官)

待人頗恕,乃窮於交:待人很好,但交往途徑有限,(沒能巴結上貴人)

反身頗嚴,乃窮於行:很注意自身修養,但因此在行為上過於拘謹 (失去在官場上飛黃騰達的機會)

雖然我的理解和作者的意思差不多,但我的理解,更側重於古代士大夫對功名追求的背景,而作者的譯文,更適合於現代大學生的語境。

外語中,我們常常發現譯文和原文意思,意境不同的現象,其實古文的翻譯也有這種現象。古文雖然簡潔,確實太不精確了。又回到前麵一篇討論中文和英文誰優誰劣的文章了,一種無法精確表達意思的語言,怎麽能算成熟的語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