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運之戰:對比印巴和中越戰爭

(2025-05-06 10:30:00) 下一個


毛主席曾說過:“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印度為什麽要打我們。”1962年那一次,中國實在想不通,但真實的曆史,是印度先動的手,但那一仗,讓印度丟臉之極。到了2025年的今天,相信大家再想十天十夜,肯定也想不通為什麽印度會打巴基斯坦。但是,現在的形勢是,印度打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一般人想不通的事,印度可能再來一遍。


印巴形勢越來越危險,現在至少有三個方麵的信號顯示,印度正在準備對巴基斯坦的戰爭:


第一大信號:印度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條件,也沒有釋放任何緩和衝突的信號,並一直指責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義製造了針對印度人的恐襲事件。如果印度不想把事情搞大,頂多表現得虛張聲勢一些,並且會討論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像中印邊境的對話拉扯了好幾年,但對話的狀態表明,中印都沒有擴大矛盾的意願。然而,在印巴之間,現在情況完全不同,印度現在沒有向巴基斯坦提任何可談的條件,也沒有釋放大家降溫局勢的信號,而是一直往巴基斯坦身上潑髒水,說其支持恐怖主義······這一切的形勢都表明,印度現在的傾向一直是對巴基斯坦采取軍事行動。


第二大信號:印度斷了河水,這是把巴基斯坦往死裏逼的節奏。一般如果不想真打,不會走極端。印度處於上遊,一旦斷水,下遊的巴基斯坦就陷入了生存危機,不得不打了!


第三大信號:交火持續,印度一直在想辦法保持衝突熱度。克什米爾的衝突一直在持續,印巴一直在交火,雖然沒有擴大範圍打,但克什米爾的衝突沒有間斷,印度之所以選擇持續衝突,根本上是想保持印巴衝突熱度,吸引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注意力,從而為自己的軍事行動尋找依據和機會。

我們如果對比一下1979年的中越戰爭,就可以找出印度為什麽要打一仗的理由了。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追求美國人。雖然中共屬於反對美國的冷戰陣營,但毛個人對美國還是情有獨鍾的。據毛的醫生回憶,毛私下裏特別討厭蘇聯人,連醫生也喜歡美國訓練出來的。他本人也隻學英語,不學俄語。毛在整個六十年代,要做的是就是擺脫蘇聯陣營,加入到美國的陣營中去。文革的最重要使命,就是反修防修,修就是蘇聯,要清洗掉親蘇派,和蘇聯的影響。

但這場追求並不容易!尼克鬆訪華並不輕鬆,他在國內麵臨巨大的挑戰,和毛見麵就像現在川普和金正恩見麵一樣,還要到北京。尼克鬆的動機也並不純潔,二月份訪華,五月份就訪蘇,簽訂了有利於美國的美蘇協定,明擺著中國被利用了。毛大怒,怪罪於周恩來,讓周作了幾周的檢查,但這是冤枉了周!追求美國,就像追求美人一樣,並不容易。金家三代都沒追上,毛雖然至死也沒等到中美關係正常化。

美國對中國很不滿的一個理由,是越南。當年尼克鬆訪華,最大的目的是實現越南停火,他認為中國能製約北越。中國和美國達成了交易,想不到北越不買賬,他還有另外一個共產黨老大哥蘇聯,而且蘇聯正和中國不對付。北越在蘇聯支持下,不顧北京的勸阻,統一了越南。美國當然對中國不滿啦,沒用嘛!中國丟盡了臉,不但在高層,普通民眾也對越南充滿憤怒,就像前男友對投奔高枝的前女友的憤怒一樣,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是節衣縮食在支持這個白眼狼的。

鄧小平有句名言,“為什麽跟著美國跑的國家地區,都富起來? 反之,都又窮又破?”。但作為一個共產黨,要入美國的夥並不容易。鄧對此可謂費盡心機,但他明白,如果不表達自己的忠誠和有用,美國是不會給他好臉的。對此,鄧有個講話, “為什麽國際上願意拿錢、設備,幫助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是強大了可以牽製蘇修,假如你軟弱,幫助你有什麽用?有什麽意義”。

對和強大的蘇聯簽有互助軍事互助條約的越南動武,是有極大的風險的。但鄧的賭注就下在,由於中國的體量,以及擁有核武器,蘇聯是不敢發動全麵戰爭的,隻要控製節奏,短促出擊,是可以起到效果的。戰爭的首要目的,是向美國交投名狀,其次是希望能減輕鬆柬埔寨的壓力,再次也是出出國內積蓄的對越南的惡氣。

1979年中國發動了二十萬大軍大舉入侵越南,戰爭隻進行了不到一個月,雖然攻下了邊境重鎮,但中國軍隊的表現差強人意,死亡人數達二萬以上,傷者更多,而沒有實現主要的戰略意圖,就是將越南入侵柬埔寨的重兵集團吸引回來,並威懾越南離當時中國的死敵蘇聯遠點。戰爭期間,越南隻動用了民兵和地方部隊,就把中國的精銳打得夠嗆,損失慘重,而戰爭後的越南和蘇聯更鐵了,還把其最好的軍港金蘭灣免費提供給蘇聯,這是俄羅斯幾個世紀夢寐以求的暖水港中最暖的一個。越南的主力部隊也沒離開柬埔寨!

但這場戰爭,完全改變了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證明了中國是敢於和蘇聯刺刀見紅的,是有用的。中國得到了盟國的地位,美國和西方向中國開放了市場和技術,中國的改革開放因此才具有可能性。而這些,是數萬中國青年的鮮血換來的。


印度為啥一直在醞釀想打這一仗呢?就是因為莫迪政府覺得,美國對華關稅戰、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硬性調整,可能是印度成為全球製造業新秀的戰略性契機。莫迪政府想利用西方國家的市場驅動能力,扮演中國曾將扮演的角色,成為另一個製造業的中心。但是,美國和西方對印度最近的表現是不滿意的,首尾兩端,沒有表現出決絕的和中國決裂的決心,更沒有行動。簡單的說,沒有交投名狀!

要印度直接和中國交戰,印度有顧慮,其實力不夠。但和長期的手下敗將巴基斯坦作戰,印度還是有信心的。由於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杆盟友,就像當年的越南之於蘇聯,如果把巴基斯坦打疼了,是可以向美國證明印度具有和中國對抗的決心和能力的。

當年中越戰爭中,蘇聯沒有出手,是個大失策。從此以後,蘇聯在世界麵前失去了信譽。當時,蘇聯正確的舉措,是應該有限地向中國的某個地區,比如新疆,發動進攻。迫使中國全國動員,撤軍。這樣中國顏麵盡失。

因此,現在發動印巴戰爭,中國的角色就如當初的蘇聯。對中國來說,如果印度真的在克什米爾出兵巴基斯坦,印巴雙方開始地區戰爭,從戰略上說,中國是必須要通過巴基斯坦來狠狠教訓印度的。因為,對中國來說,如果巴基斯坦在印巴戰爭中吃了大虧,不但會削弱中國的國際權威,還會助長印度的地區霸權思維,他會咄咄逼人展開對外軍事擴張,這對中國極為不利。反過來,如果中國支持巴基斯坦狠狠教訓了印度,那相當於中國給世界上更多國家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中國支持誰,誰立刻會變強國。所以,不要小看印巴爆發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支持打贏了,政治利益巨大;反過來,巴基斯坦被打輸了,對中國戰略傷害極大。

另外,因為巴基斯坦的軍備主要來自中國,這也是此檢驗中國武器和戰術係統的實戰能力的機會。中國的武器雖然吹得很好,但因為沒有在實戰中檢驗過,賣得不好,甚至不如韓國的。如果戰爭打贏了,將對中國軍火的市場,起到促銷的作用。打敗印度,也能斷了美國和西方對印度的信任,對中國長遠是有重大利益的。


對中國來說,印度若發動對巴基斯坦的戰爭,對中國來說,不支持有三大壞處,支持則有三大好處,所以中國必然大力支持巴基斯坦打贏印度。不支持的三大壞處包括:


一是中國的大國威信將遭重創,周邊國家會認為中國難以保護他們,他們會紛紛倒向美國,中國為了維持強國形象,出手支持巴基斯坦是唯一選擇。


二是“一帶一路”倡議將遭受重創,損失的將不止大量經濟投資,而且美國會想盡一切辦法截斷中國主持的“一帶一路倡議”。


三是美印將得寸進尺,針對中國的利益下死手。這是完全可以預期的,讓野獸聞到了血腥味,豈能不來?所以,對中國來說,就衝這三大壞處,中國也必然大力支持巴基斯坦。
那麽,如果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硬幹,中國又會得到什麽好處呢?


一是立國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隻要中國支持巴基斯坦打贏了印度,這無疑就是告訴全世界,中國才是這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二是有助於中國對抗美國。試想,當支持美國的國家越來越少的時候,中國不就贏了嗎?大國鬥爭,一旦遇到這種事,那就必須得贏,贏了的利益將是巨大的。


三是可以借機消滅一個對手。如果印巴衝突真的要實打實的打,那就大力支持巴基斯坦狠狠地教訓印度,讓印度遭遇一次重創,這在戰略上對中國是有利的,中國借機如果把這個不是對手的對手給收拾了,很多事就少了很多障礙。

因此,中國應該準備介入即將到來的印巴戰爭,把印度的投名狀變成丟臉狀,把印度的國運打下下坡路。這對中國也是一場國運之戰,如果不介入,就可能走向蘇聯的下坡路!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