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亞音速的那個好?(ZT)

(2020-09-03 14:17:11) 下一個

業界素有超音速與亞音速反艦之爭。美國經過長期探索,最終選擇了亞音速反艦導彈作為主要技術手段,原因隻有一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遠不如亞音速導彈,作戰效果不佳。速度再快,被攔截了,豈不是白費蠟?不過美國目前依然裝備著大量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當遇到對抗能力不強的對手時就會使用。美軍亞音速反艦導彈都是專用反艦導彈,對付強敵的。而超音速的則是防空反艦兩用導彈,標2,標3,標6都是兩用彈的。

 

       美國自50年代發展的黃銅騎士,韃靼人,波馬克,標準都是超音速反艦導彈。波馬克采用高空彈道時速度高達4馬赫,射程高達1000公裏,低空彈道600公裏,速度3.5馬赫。但波馬克都能擊落波馬克,標準也可以攔截標準,沒有什麽特別的突防威力,隻要是迎擊狀態,目標速度根本不需要考慮,隻要雷達能穩定跟蹤就行。按波馬克的性能來看,中俄在衝壓發動機方麵的技術還差的遠,連美國50年代末的水平都沒有達到的。

 

      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就是飛行速度快,理論上動用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目標,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更短,但實際應用上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技術障礙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低空掠海飛行能力差,超音速導彈由於音爆反射問題,導彈體積越大就越嚴重,通常5米長度的導彈降低到15米以下高度持續平飛的話,彈體就會產生震動,時間稍長就會導致導彈失控墜海或引導頭失效。而亞音速導彈則可輕鬆在1米左右波峰高度長時間飛行。目前防空導彈的近炸引信在2米以下高度根本無法區別小目標與大海雜波。就我所知,隻有標準六很好解決了此問題,采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這是後話。

 

2. 多譜勒效應問題,由於速度快多譜勒效應明顯,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麵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即使掠海飛行都會被發現。而亞音速導彈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於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麵雜波中截獲到,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信號時斷時續,很難遠距離的攔截。

 

3. 無法采取隱身設計,因為導彈要高速飛行,彈體根本就不可能采用棱錐型或截錐型隱身設計。即使退一萬步,找到彈體隱身方式,但超音速目標裹的一層壓縮空氣仍然能被精密雷達探測出來,那又有什麽用?F22隻要進入超音速就隱身性大降,就是因為這回事,F22進入與離開戰場是超音速,但進入戰場後就要轉為亞音速,發揮他的隱身能力

 

4. 熱效應問題,超音速彈必須有強大的推力,目前的技術就是使用火箭或衝壓發動機等推力越大發熱越明顯的發動機,尾焰又長又明顯,加上空氣摩擦的熱效應,根本不可能不被光學探測儀器紅外探測器發現。

 

5. 引導係統可靠性問題,解釋起來複雜,簡單一句話概況,因飛行條件的不同,亞音速導彈在控製精度,捕獲目標能力以及遭到電子幹擾時的反幹擾能力都要超過超音速導彈。

 

6. 末段機動能力有限,躲避攔截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末段機動,超音速導彈速度太快,過載太大,機動幅度一大,很可能就錯過目標了,而亞音速導彈末段機動可以設定的非常複雜刁鑽,錯過目標後可以重新返回接戰(所謂的回馬槍)。愛國軍盲常吹噓的東風末端10馬赫高機動更是天方夜譚,不怕閃了腰?想機動就得降速,隻能二選一。

 

7.  彈體加強的潛力,亞音速導彈可以安裝裝甲,遭到攔截後如果受損不大的話,仍然可以擊中目標,但超音速導彈加固到與亞音速導彈同樣的抗打擊能力則顯然不可能,披掛上一層厚裝甲的話,在動力方麵付出的代價要高的多。此外遭到同樣的攔截彈命中,亞音速的導彈可以當是飛機停在地麵給個雞蛋砸一下,而超音速的導彈則要被洞穿解體,再厚裝甲也木有用的。

 

目前艦艇的雷達與光學探測器都能在50公裏甚至更遠距離發現並鎖定超音速導彈。如果采用高空彈道,在200公裏的距離上就能捕獲信號。在白天用肉眼也能在7-8公裏距離發現導彈尾焰,夜間則20公裏距離就能用肉眼發現導彈尾焰 。毛子國用SA-N-4艦載防空導彈測試,結果攔截SS-N-22超音速導彈試驗做到4發4中,但對SS-N-25亞音速導彈則完全沒有攔截能力,可見超音速反艦導彈不但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比亞音速導彈還長的多,而且攔截起來更要容易的多,與理論完全滿擰。

 

爭議歸爭議,讓我們看看實戰效果:

亞音速反艦導彈 -  馬島戰爭時英軍謝菲爾德號的雷達發現了掠海來襲的飛魚導彈,但信號時斷時續根本無法鎖定,8秒後中彈。第4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對埃及與敘利亞海軍艦艇發射加伯列導彈,沒有1艘艦艇的雷達發現了導彈,全部都是了望手肉眼發現導彈,2-3秒後中彈。還有魚叉擊沉的多艘軍艦,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超音速反艦導彈 - 唯一的戰例還是客串的,美軍的護衛艦對伊朗喬森號導彈快艇發射了一枚標準2導彈,後者雖然用雷達發現了導彈,但因沒有攔截與幹擾能力,隻能進行急劇機動,然爾無法擺脫,結果被擊沉。其它超音速彈的戰績至今為零

 

美海軍艦艇官兵曾跟我交心:

攔截訓練時,額們不怕超音速導彈,就怕這個慢吞吞貼著浪尖飛,油鹽不進的亞音速癟犢子。飛的低,防護好,靜悄悄的,跟鬼子進村一樣,令人頭疼。

業界素有超音速與亞音速反艦之爭。美國經過長期探索,最終選擇了亞音速反艦導彈作為主要技術手段,原因隻有一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遠不如亞音速導彈,作戰效果不佳。速度再快,被攔截了,豈不是白費蠟?不過美國目前依然裝備著大量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當遇到對抗能力不強的對手時就會使用。美軍亞音速反艦導彈都是專用反艦導彈,對付強敵的。而超音速的則是防空反艦兩用導彈,標2,標3,標6都是兩用彈的。

 

       美國自50年代發展的黃銅騎士,韃靼人,波馬克,標準都是超音速反艦導彈。波馬克采用高空彈道時速度高達4馬赫,射程高達1000公裏,低空彈道600公裏,速度3.5馬赫。但波馬克都能擊落波馬克,標準也可以攔截標準,沒有什麽特別的突防威力,隻要是迎擊狀態,目標速度根本不需要考慮,隻要雷達能穩定跟蹤就行。按波馬克的性能來看,中俄在衝壓發動機方麵的技術還差的遠,連美國50年代末的水平都沒有達到的。

 

      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就是飛行速度快,理論上動用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目標,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更短,但實際應用上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技術障礙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低空掠海飛行能力差,超音速導彈由於音爆反射問題,導彈體積越大就越嚴重,通常5米長度的導彈降低到15米以下高度持續平飛的話,彈體就會產生震動,時間稍長就會導致導彈失控墜海或引導頭失效。而亞音速導彈則可輕鬆在1米左右波峰高度長時間飛行。目前防空導彈的近炸引信在2米以下高度根本無法區別小目標與大海雜波。就我所知,隻有標準六很好解決了此問題,采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這是後話。

 

2. 多譜勒效應問題,由於速度快多譜勒效應明顯,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麵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即使掠海飛行都會被發現。而亞音速導彈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於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麵雜波中截獲到,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信號時斷時續,很難遠距離的攔截。

 

3. 無法采取隱身設計,因為導彈要高速飛行,彈體根本就不可能采用棱錐型或截錐型隱身設計。即使退一萬步,找到彈體隱身方式,但超音速目標裹的一層壓縮空氣仍然能被精密雷達探測出來,那又有什麽用?F22隻要進入超音速就隱身性大降,就是因為這回事,F22進入與離開戰場是超音速,但進入戰場後就要轉為亞音速,發揮他的隱身能力

 

4. 熱效應問題,超音速彈必須有強大的推力,目前的技術就是使用火箭或衝壓發動機等推力越大發熱越明顯的發動機,尾焰又長又明顯,加上空氣摩擦的熱效應,根本不可能不被光學探測儀器紅外探測器發現。

 

5. 引導係統可靠性問題,解釋起來複雜,簡單一句話概況,因飛行條件的不同,亞音速導彈在控製精度,捕獲目標能力以及遭到電子幹擾時的反幹擾能力都要超過超音速導彈。

 

6. 末段機動能力有限,躲避攔截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末段機動,超音速導彈速度太快,過載太大,機動幅度一大,很可能就錯過目標了,而亞音速導彈末段機動可以設定的非常複雜刁鑽,錯過目標後可以重新返回接戰(所謂的回馬槍)。愛國軍盲常吹噓的東風末端10馬赫高機動更是天方夜譚,不怕閃了腰?想機動就得降速,隻能二選一。

 

7.  彈體加強的潛力,亞音速導彈可以安裝裝甲,遭到攔截後如果受損不大的話,仍然可以擊中目標,但超音速導彈加固到與亞音速導彈同樣的抗打擊能力則顯然不可能,披掛上一層厚裝甲的話,在動力方麵付出的代價要高的多。此外遭到同樣的攔截彈命中,亞音速的導彈可以當是飛機停在地麵給個雞蛋砸一下,而超音速的導彈則要被洞穿解體,再厚裝甲也木有用的。

 

目前艦艇的雷達與光學探測器都能在50公裏甚至更遠距離發現並鎖定超音速導彈。如果采用高空彈道,在200公裏的距離上就能捕獲信號。在白天用肉眼也能在7-8公裏距離發現導彈尾焰,夜間則20公裏距離就能用肉眼發現導彈尾焰 。毛子國用SA-N-4艦載防空導彈測試,結果攔截SS-N-22超音速導彈試驗做到4發4中,但對SS-N-25亞音速導彈則完全沒有攔截能力,可見超音速反艦導彈不但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比亞音速導彈還長的多,而且攔截起來更要容易的多,與理論完全滿擰。

 

爭議歸爭議,讓我們看看實戰效果:

亞音速反艦導彈 -  馬島戰爭時英軍謝菲爾德號的雷達發現了掠海來襲的飛魚導彈,但信號時斷時續根本無法鎖定,8秒後中彈。第4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對埃及與敘利亞海軍艦艇發射加伯列導彈,沒有1艘艦艇的雷達發現了導彈,全部都是了望手肉眼發現導彈,2-3秒後中彈。還有魚叉擊沉的多艘軍艦,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超音速反艦導彈 - 唯一的戰例還是客串的,美軍的護衛艦對伊朗喬森號導彈快艇發射了一枚標準2導彈,後者雖然用雷達發現了導彈,但因沒有攔截與幹擾能力,隻能進行急劇機動,然爾無法擺脫,結果被擊沉。其它超音速彈的戰績至今為零

 

美海軍艦艇官兵曾跟我交心:

攔截訓練時,額們不怕超音速導彈,就怕這個慢吞吞貼著浪尖飛,油鹽不進的亞音速癟犢子。飛的低,防護好,靜悄悄的,跟鬼子進村一樣,令人頭疼 額們最喜歡中俄的帶衝壓發動機的超音速導彈,動靜大,飛不低,那熱量跟燈泡一樣,都不用雷達測,用紅外探測器即可,離著大老遠就像打著手電,敲鑼打鼓而來,簡直就是標準6的盤中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