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近日,俄羅斯開始了夏季攻勢。這塊土地上,夏季是最好的戰爭季節,春秋天,都非常泥濘,不利於裝甲部隊機動。二戰時,蘇德雙方的決定性進攻戰役都是夏天發動的,如1941年的巴巴羅莎(6/22), 1943的庫爾斯克(7/5) 和1944的巴格拉季揚戰役(6/22)。2023年,烏克蘭曾在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夏季攻勢,那次攻勢失敗了,以後,雙方膠著了一年多,戰爭進入一戰消耗戰模式,非常boring, 其中一個小高潮是烏克蘭突擊俄羅斯庫爾斯克,在那兒占了大半年,最後俄羅斯在朝鮮的幫助下,將烏克蘭軍隊趕了出去。
美國的特朗普上台後,急於實現其在競選中的承諾,將美國從俄烏戰爭的泥淖中拉出來。但是俄烏雙方的矛盾太大,而歐洲也攪在其中,一時半會戰爭並停不下來。特朗普的底線,也隻是讓雙方在既有作戰線上停下來,實現一個朝鮮式的停戰,而不是讓俄羅斯取得大勝。為了維持這個平衡,美國的武器和情報支持,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特別是美國對烏克蘭防空方麵的支持。
但是,6月份突發的以伊戰爭,戰爭雙方開打了激烈的導彈攻防戰。伊朗發射了約550枚可打到以色列的長程導彈,以及約1000架長程無人機。以色列拚死攔截,雖然沒公布攔截彈發射數量,但按攔截一枚彈道導彈,平均須消耗四枚攔截彈,因此,以色列消耗的攔截彈數量也是驚人的。這已經超出了以色列的最大能力,美國的撒得和愛國者,也參加了攔截。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的庫存消耗得隻剩原來的15%。
這也迫使美國國防部宣布停止對烏克蘭的武器支援,理由就是本身庫存緊缺。俄羅斯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對烏克蘭連續發動導彈和無人機主導的大規模空襲,甚至直接攻擊了波蘭管理的軍火庫。俄方高調宣布有11萬軍隊開始進攻頓巴斯的最後堡壘,紅軍城,烏克蘭名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如果該城被突破,不但整個頓巴斯失守毫無懸念,烏克蘭的防線已無支點,基輔門戶洞開。同時,俄羅斯在蘇梅方向也開始大舉進攻。這延續了蘇聯的多線進攻戰術,目的是使得敵方無法重點防守。一戰時代的伏羅希洛夫戰役和二戰時的巴格拉季揚戰役都是這樣打的。
特朗普緊急和普京打電話,但在實力麵前,沒有鳥用。特朗普威脅要繼續支援烏克蘭,但其彈藥耗盡是真事,一時半會變不出來。如果烏克蘭戰線崩潰,這無疑將影響美國的總體戰略,特朗普國內的政敵也會出來攻擊。特朗普應該有點後悔同意並參與了以色列對伊朗的貿然攻擊。
雖然美以都宣布對伊朗的短促戰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從事後的分析來看,可能得不償失。
首先是以色列蒙受了很大的損失,卻沒有實現其既定的目標。據有關情報分析,以色列至少有五個軍事基地遭到伊朗導彈或無人機擊中,雖然這些損失以色列都沒有公布。從以色列公開公布的損失:總共有36枚伊朗導彈逃過防空係統落地,造成以色列240個建築毀壞殃及2,305 房屋,28人死亡,逾千人受傷,13000人無家可歸。這個數據有點可疑,似乎平均每顆導彈擊中了6個建築,是不是太厲害了?
按以色列公布的消息,伊朗總共發射了550枚彈道導彈或高超音速導彈,隻過了36枚,攔截了90%以上,這似乎很偉大。而伊朗 1000架無人機,隻有一架擊中目標,其它都被攔截。但就算這些都是真的,以色列和美國消耗了更大數量和更高代價的攔截彈,應該是不爭的事實。這也就是那麽霸道的以色列,居然也很快同意停火的根本原因,因為它也根本沒有能力再打下去了。
至於以色列在宣傳,快速補充了彈藥,將對伊朗實現再次攻擊,而且要在伊朗實現對黎巴嫩一樣的政策,發現目標隨時攻擊。這很大程度上是虛張聲勢,美國在烏克蘭要亡國之際,都拿不出武器支援,哪有那麽多盈餘提供給以色列?以色列離伊朗有1500公裏,飛機一個單趟就需時2個小時,就算有個情報,2小時後還有啥用?那種把任何伊朗出現的事,都在以色列眼皮底下,可以隨時攻擊,就如在黎巴嫩那樣的說法,是脫離現實的。
以色列情報方麵的成功,看來更多是依靠技術,而不是人員滲透,這從殺死伊朗幾乎全部高級指揮官後,伊朗的反擊行動仍然有條不紊,說明這種刺殺可能隻是技術層麵的,如掌握了對方的手機信息等,而不是深入了敵人的係統,了解了敵人的軍事計劃和執行環節。
事後伊朗的反間諜措施,會使得以色列以後情報的獲取變得更困難。伊朗在斷開互聯網後,就使得以色列的情報戰效率大減,以致於特朗普呼籲馬斯克在伊朗接上星鏈係統。沒有了互聯網,使得以色列情報的獲取和傳送都受到很大障礙。這更說明了以色列的情報優勢,隻是在技術層麵的,並沒有實現對伊朗內部人員的深度滲透!
事後分析了伊朗的導彈殘骸,發現大多數是故舊的老導彈。這是否說明伊朗還保存有大量的較新的導彈?而且伊朗的導彈製造能力並沒有被摧毀,如果下一輪,伊朗還有這麽強悍的反擊能力,而且這是在伊朗反情報和防空能力增強的情況下,以色列如何應付?
伊朗在戰後會更向中國傾斜,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以前,伊朗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太好,雙方經常有矛盾,包括以前華為孟晚舟被捕的事,也與伊朗背刺有關。伊朗透露幾年前兩國曾有購買100架J-10C的談判,後來還是對中國武器不信任而改變。這次,伊朗空戰慘敗,又看到中國幫助巴基斯坦贏得了印巴戰爭,相比之下,俄羅斯不但無法按時交付伊朗訂購的蘇-35, 而且關鍵時刻啥也不幹。伊朗全身心投靠中國,將使得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化。
美國還在道義上和國際法上留下問題。按核不擴散法律,如果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一個國家在發展核武器,這個國家是受法律保護不受攻擊的。核濃縮並不是發展核武器的充分證據,日本就有足夠的濃縮材料,足以在一年內生產100顆核彈。這是一種得到承認的權利,即保證一個國家有在一定時間內具有生產核武器的能力而不實時擁有核武器。之前,美伊在談判的一個條件,就是讓伊朗把這個間歇提高到12個月。按國際核委員會,以及美國自己的情報機構的情報,伊朗迄今還沒有走上發展核武器的道路。現在,就依據另一個非法擁核國家以色列的說法,美國參與了轟炸,這是違反國際法的。而且,轟炸核設施有引發核汙染的危險,美國確實事先通報了伊朗,但以色列從來沒考慮核汙染的風險,現在還在叫囂要炸了伊朗的濃縮鈾,如果它找到的話。
另外,以色列在未宣戰前,就殺死對方的軍事領導人,而且以色列還宣布要殺死哈梅內伊,這是違背國際法的。很多刺殺是通過炸毀軍官們的住宅實現的,軍官們的家屬和鄰居屬於平民,這是一種屠殺平民的戰爭罪行。另外,為軍事工業工作的人員,不是戰爭的合法攻擊對象,這次很多伊朗的核科學家在自己的住宅中被殺死,也包括他們的家屬,這是非常卑劣的行為。這在以往的戰爭中不多見,美蘇在冷戰中也沒有暗殺對方的軍事工業工作人員。這屬於恐怖主義行徑。
鑒於美國協助和直接參與了對一個未違反國際法的國家實現了攻擊,卻無視以色列本身就非法擁核,這會嚴重影響美國的國際信譽。伊朗已經在安理會提出要美國解釋被賠償,雖然美國可以不予理會,但到道義上法律上就失分了。
特別是,這場攻擊沒有達到目的,即實現伊朗的無核化,幫助實現政權更迭,相反,伊朗的政權似乎增強了,並更加靠向中國。而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影響了美國對俄烏戰局的影響力,也暴露了美國軍事後勤供應鏈的弱點,也大約隻能支持防禦500顆導彈的能力。因此,這場戰爭是一個美國戰略錯誤!
問題是現在俄烏雙方對戰爭如何結束的立場差距太大。
俄國立場:
堅持開戰前和2022年3月伊斯坦布爾俄烏談判時最主要的訴求,烏克蘭不加入北約。
過去美國國務卿貝克曾向戈爾巴喬夫口頭承諾:北約不東擴一寸。
後來北約背棄承諾,接二連三東擴。
北約秘書長 Stoltenberg 對貝克的承諾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隻是說北約憲章有開門政策,必須接納烏克蘭。
這回俄國接受了教訓,一定要寫成白紙黑字的文件,還要北約成員國國會通過。否則就接著打。
烏克蘭立場:
俄軍撤出烏東四州,把克裏米亞還給烏克蘭。
俄國給烏克蘭戰爭賠償。
普京到海牙國際法庭接受戰犯審判。
烏克蘭一些議員還主張(這也是歐盟現任外交部長卡亞●卡拉斯過去當愛沙尼亞總理時的主張),把俄國分裂成幾個小國,讓車臣、韃靼等少數民族地區獨立成新國家。
現在俄烏雙方沒有向中間靠攏的跡象。
俄軍能擋住烏軍2023年夏季大反攻,多虧了俄國光頭大將蘇羅維金。
他建造的龍牙和地雷防線,使烏軍嚐試了三天就意識到,要想突破,就要付出巨大的人命代價。
烏軍紮盧日尼司令愛惜他的子弟兵,終於下不了這個狠心,2023年夏季大反攻不了了之。
蘇羅維金雖然使俄軍避免了一潰千裏,立了大功,但後來同情瓦格納兵變,被廢黜,成一平民。
不過普京對他還算仁慈,沒像普裏果仁那樣死於直升飛機爆炸。
他建造的龍牙和地雷防線獲得成功,後來甚至被烏軍如法炮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