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發:為什麽一提轉基因就障礙重重

(2016-04-12 19:21:15) 下一個

經過基因改造的蚊子有理由被媒體關注和報道:在控製蚊媒傳播的茲卡病毒方麵,它們可能是我們最大的希望。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發布了這些蚊子不會帶來重大環境影響的初步調研結果,正在就一項在佛羅裏達群島進行實地測試的計劃征詢公眾意見。

你可能覺得,如此這般我們就能解決這場引發全球關注的茲卡病毒危機了。這樣的關注度是因為,在懷孕期間感染該病毒的婦女誕下小頭症嬰兒的幾率出人意料地大大增加,感染茲卡病毒的成人出現可以導致癱瘓的格林-巴利綜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的幾率同樣激增。

那你就錯了。人們對投放這些蚊子存在擔憂,因為它們是轉基因的。而且生產這些蚊子的企業,必須經過一個非常耗時的聯邦監管程序,才能在美國進行投放。

這挺讓人遺憾的,因為昆蟲生物防治法可以做到大麵積掃除蟲害。這些基因改造的蚊子被研發出來,就是為了大麵積根除能攜帶茲卡病毒的蚊子。

在這方麵,螺旋蛆的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這種極其令人作嘔的昆蟲,曾經給美國畜牧業帶來成百上千萬美元的損失。母螺旋蛆母蟲會在動物和人類裸露的傷口上產卵。幼蟲以新鮮的血肉為食,由此引來更多可以產卵的母蟲。如果不接受治療,感染的動物就會死亡。

大約在1950年,美國農業部的科學家愛德華·尼普林(Edward Knipling)了解到諾貝爾獎得主H·J·穆勒(H. J. Muller)就果蠅所做的具有開創性的基因研究。此前,尼普林一直在探索用絕育的方式控製螺旋蛆的繁殖。

穆勒博士發現X光會為果蠅的基因帶來變化,而且高劑量的X光會致使果蠅不育。於是尼普林博士開始琢磨,照射X光後無生育能力的螺旋蠅是否還能交配。他的實驗表明,螺旋蠅的蟲蛹可以成長為不育的成年螺旋蠅,屆時可以交配,但無法繁殖。

尼普林博士相信,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這些不育的昆蟲可以讓螺旋蠅銷聲匿跡。由於無法繁殖後代,它們應該會逐漸讓螺旋蠅這個物種走向滅絕。

第一場大規模試驗於1951年在佛羅裏達州的薩尼伯爾島展開。這場試驗很成功。1954年的一場試驗把荷屬安的列斯庫拉索島的螺旋蠅同樣消滅殆盡,此後在佛羅裏達州進行的另一場試驗也獲得了成功。

接下來的30年時間裏,這一滅蠅項目首先在佛羅裏達州實施,隨後是在整個美國東南部地區,最終擴展到了墨西哥等地。人們把受到過X光照射的螺旋蠅在佛羅裏達州、德克薩斯州和墨西哥飼養大,然後再用小型飛機把它們投放出去。在該項目的全盛期,每周要放飛3億隻不具生育能力的螺旋蠅。

其效果顯而易見。螺旋蠅最後一次在美國境內被發現,是在1982年。到1985年底,墨西哥大部分地區都沒了螺旋蠅的蹤跡,那時滅蠅項目已經拓展到了危地馬拉和伯利茲,這兩個國家現在也沒有螺旋蠅。這或許是最偉大的成功滅蟲案例。

如今,全世界都在關注茲卡病毒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威脅。傳播這種病毒的埃及伊蚊,同時也會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

滅蚊行動有賴於使用殺蟲劑和清除滋生蚊子的環境。盡管從1940年代開始在半個地球範圍內展開的滅蚊行動是較為成功的,但蚊子已經卷土重來,而且由於逐漸對殺蟲劑產生了抗藥性,它們更難被消滅了。

一度受到較好控製的蚊媒病毒,又和包括西尼羅和茲卡病毒在內的新病毒一起冒出頭來。

但眼下有一個行得通的解決方案。在一個名為Oxitec的小型初創公司(現在是Intrexon的子公司)工作的科學家們,以穆勒博士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向蚊子體內植入一種致死基因,可以阻止其後代的生長發育。蟲蛹是經過篩選的,隻有雄性蚊子會被投放出去。

和受到過輻射、難以跟野生同性爭奪配偶的蚊子不同,轉基因蚊子很容易找到配偶,把致死基因傳遞給下一代。2009年以來在開曼群島、巴拿馬和巴西開展的小規模試驗,讓當地的蚊子數量最多減少了99%。

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趕快多多生產這樣的蚊子,並啟動一些大型項目,把它們投放出去?

原因在於Oxitec公司的蚊子是轉基因生物,不同的國家對它們有不同的監管規則。舉個例子,在巴西,投放Oxitec公司的蚊子一事已經得到了一家政府機構的批準,但還在等待另一部門的批準。

美國農業部在滅蟲方麵具有大量專業知識,但很遺憾的是,它一直沒有出手相幫,好讓這種蚊子不被複雜的監管規定束縛住。因此,這些昆蟲現在是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當成“新動物藥”來監管的。該機構目前在就Oxitec公司的計劃征詢公眾意見,接著會對每一條意見做評估,然後才能決定是否批準佛羅裏達州的試驗。

你了解了吧。上麵說的哪一件事都快不了。

再來說說公眾的意見。共有超過16萬人在一份請願書上簽名,反對Oxitec公司在佛羅裏達群島開展試驗,但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在茲卡危機爆發前簽的。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最近進行了一次調查,78%的受訪者支持使用經過基因改造的蚊子控製茲卡病毒的蔓延。

投放雄性蚊子對人類並無影響,因為它們不咬人。我們也許要等好幾年才能看到茲卡疫苗問世,而經過基因改造的蚊子已經經過測試,可以適應不同規模的項目,並且做好了準備。

每一項新研究都揭示出茲卡病毒具有越來越大的危害性。但情況最終是會否嚴重到足以促使一個涉及半個地球、利用現代基因改造技術高效滅蚊的項目盡快得到實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