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加菲貓

喜歡逍遙自在的碼字,興趣廣泛,常常有感而發,並不拘泥於什麽主題。
個人資料
費城加菲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貓語閑聊: 中餐吃辣還是吃鮮?

(2017-02-19 16:26:32) 下一個

本貓和朋友同事一起出去吃飯,最怕去川菜館,因為本貓沒有吃辣的本事。如果僅僅是嘴上辣,哪就猛吃米飯,狂喝冰水也就可以過去了,但問題是在吃完飯以後,那胃部的火辣灼痛卻是令人極其難受的。朋友們都說,川菜館也有不辣的菜。但是,對本貓來說,那川菜館的炒菜鍋都是辣的,所以,不加辣椒的菜也是辣的哈。

不知道什麽時候起,辣味菜係風靡中國。就連在美國的中餐館,好像也是川菜館林立。那麽,為什麽近些年來那些以辣為特征的地方菜會盛行呢。

有這樣一種蠻合理的解釋。首先是吃辣比吃鮮的成本要低。而且,在食材的時間成本也更低,因為辛辣可以掩蓋食材的新鮮度。從效用上說,辣是調味品中最具有遮蔽性的味道。它確實是所有追求豐富細致味覺菜式的敵人。但如果想弱化食物中不喜歡的味道,大約找不到比辣椒更便宜高效的辦法了。第二,要品出鮮味,還需要食客有一種悠然從容的心情,這在當下一種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這顯然是一種相當奢侈的要求。

其實,看中國大陸,人們越來越流行嗜辣,本質上隻是大眾飲食文化傳播的一個普遍現象。大眾飲食文化的傳播和流行方向,總是勞務輸出地區向勞務輸入地區,而勞務輸入地區的飲食卻很難在勞務輸出地區大麵積流行。

移民深刻改變本地原有口味最好的例子,就是上海。上海原處於口味清淡的淮揚菜和浙江菜勢力範圍,但我們熟悉的上海菜卻以濃油赤醬,口味較重著稱。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上海是外來移民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來自重口味地區的大量底層移民,改變了上海菜原本相對清淡的底色,比如蘇北菜和安徽菜相對淮揚和浙江菜,明顯要更為重油重色。

從傳播角度來說,特征越是單一,鮮明,強烈的東西,辨識度就越高,越容易在同類中獲得更多注意力。辣或許是我們能感知的味道中辨識度最高、刺激性最強的,以辣為特征的菜係很容易優先獲得人們的注意力。川菜的口味特征可用麻辣來描述,貴州菜可用酸辣來描述,湖南菜則可用幹辣來描述。

中國民間對口味偏好的功能解釋很容易上升到文化高度。有一種說法叫“吃辣防潮去濕”,其實是折射了中國傳統哲學。文革期間,知青上山下鄉在湘川雲貴地區,更有人高呼口號“不辣不革命”!

在今天,“重口味”已經在高端西餐中無處可尋了,西餐評價體係又一次回歸到了極簡主義的烹飪哲學。甚至對於神戶和牛、鯛魚刺身等高端食材,烹飪流程已經被全盤拋棄,生吃才被認為是對這等食材的起碼尊重。

然而,中餐的整體評價標準似乎與西餐評價標準的變遷並不同步,而且中國並未出現顯著的口味階級差別。換句話來說,如果隻吃中餐,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裏,月薪三千和月薪三萬的人,吃的東西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二三線城市那就更是如此了。

如今的中餐麵貌和格局,其實隻是近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中餐業的從業主力是職業規劃極不穩定的流動人口,這幾乎就把中餐行業變成是一種民工文化,有名菜概念而無名廚概念。在這種情況,要想味道,最大的幫手隻有調料,而調料中效果最顯著的,當然是辣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中餐就是吃便宜,不對嗎?
費城加菲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桉椏' 的評論 : 謝謝桉椏的喜歡和點讚!
費城加菲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說得有道理。
費城加菲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上海人生' 的評論 : 沒辦法哈,上海外來打工的人太多,可能很多餐館的主廚都是外來的,他們習慣用香菜,而不是蔥花。
費城加菲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6ba6' 的評論 : 很喜歡這句評論 “辣菜根本上不了台麵,隻不過隨著民工打工流行中國罷了”,嗬嗬。
6ba6 回複 悄悄話 "......換句話來說,如果隻吃中餐,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裏,月薪三千和月薪三萬的人,吃的東西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二三線城市那就更是如此了..."
差別大了去,一個精致海鮮大餐;一個地溝油幹鍋肥肉小龍蝦豬下水。辣菜根本上不了台麵,隻不過隨著民工打工流行中國罷了。中國喜歡逆向淘汰,嗬嗬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辣就是成本低,鮮可不容易。鮮可以吃sushi
上海人生 回複 悄悄話 現在上海到處都是外來菜,口味太重有一次吃豆腐漿竟然放香菜而不是蔥花
桉椏 回複 悄悄話 角度新穎,思考有趣,言之有理!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