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加菲貓

喜歡逍遙自在的碼字,興趣廣泛,常常有感而發,並不拘泥於什麽主題。
個人資料
費城加菲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貓語閑聊:假性單親媽媽和缺失的父教

(2016-06-23 15:42:19) 下一個

今年的父親節,本貓也一如既往的收到了貓女的父親節賀卡,很開心。原來以為她今年會忘記,因為女兒當時出差在外。結果並沒有任何失望,賀卡是用Fedex快遞送來的。所以,真的很開心,因為女兒還是惦記著老爸滴

近年來,坊間一直有“現在的女孩比男孩發展得更優秀”的說法。本貓也一直在感慨,男孩的發展似乎跟不上女孩的發展,不僅僅是缺乏陽剛之氣,而是缺乏男人應有的男子氣,也許是獨生子女政策讓男孩的成熟期推遲了。

追根尋源,問題可能在於現在的男孩,缺少父親的榜樣。而父親的不作為,也許是因為父親自己也缺少父親的榜樣。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有一項對3~6歲幼兒的父親的調查發現:80%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與孩子交往。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就成了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從心理學角度講,缺失父教的男孩,在心理上的成熟長大必須要期待一個重要契機,就是要擺脫對母親的依戀。如果男孩無法擺脫對母親的依戀,在生理成長的過程中,心理未成長的部分會被嚴密的包裹,而進入那種拒絕心理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就會沒有勇氣去探索社會,沒有辦法融入社會。成年以後,他也經常在成人的角色與孩子的角色之間轉換。這就是為什麽常常會聽到年輕的母親會抱怨自己的丈夫對家庭“缺乏責任感”,情願打電子遊戲也不願意陪孩子玩。

農業文明時期,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從父親那裏傳承,比如說木匠是祖輩傳下來的,必須要服從父式教育和管理,這是農業社會的特點。但是到了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孩子不再需要去父親那兒學習,到處都可以獲得知識,父親的生存技能傳授作用被大大的削弱了。

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教育當中,本身父親就不是重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傳統意義的家庭。而且,應試教育導致今天的孩子在早期未成年前,父親和孩子的交流更是無從下手,因為孩子整天就是學習,母親來照顧孩子的起居。

西方國家夫妻關係是第一關係,所以丈夫和妻子對於孩子之間的距離是等同的。但中國不同。在中國的家庭關係中,特別是獨生子女政策,使當代中國家庭的第一關係是親子關係,第二關係才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中,顯然母親對孩子更親。尤其是一些強勢的母親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父子關係,又被擠了一下,父親進一步退居二線。

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裏,父親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麵,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也就是說,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現在的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裏,而不是父親的世界。不幸的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老天還常常會給他一個焦慮的母親。

因為對生活的焦慮,中國這幾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處理情感問題,這可能是中國社會的一大危機。男人把生活的焦慮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慮投射到孩子上,都是無法處理自己的狀態。

一個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麽,他無法去麵對自我生活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如何麵對自己的情感,如何麵對自己的脆弱,怎麽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男人不應該像躲避媽媽的小男孩一樣去生活。

父親缺席了,孩子就很可能出現問題。在工作之外,男人們也要思考,到底該怎麽做,可以讓我們的家庭生活,親子關係多些樂趣與和諧,能夠使自己成為子女們的生活榜樣,彌補上那原本就不應該缺失的父教。

其實,當代家庭中“父教的缺失”現象並不是中國特有的,而是世界性的現象,有很多的是“假性單親媽媽”。波蘭畫家Igor Marski 有一幅作品反映了這種“父親是家庭生活的倒影”現象。

最近看到一個中國大陸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叫《爸爸去哪兒》,也許是在社會層麵上加強父教的一個好的開始。但看過以後,又有點失望,因為節目追求的是收視率,所以節目強調的是遊戲性和娛樂性,而很少涉及父親和子女互動以及孩子如何健康成長等相對嚴肅和有相對廣譜性社會性的主題。粉絲間的爭吵罵戰,變成了炒作的嫌疑。而且粉脂氣太重的小鮮肉爸爸,根本無法成為男子漢的榜樣。

孩子的成長,特別是男孩子的成長,非常需要父親的榜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