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加菲貓

喜歡逍遙自在的碼字,興趣廣泛,常常有感而發,並不拘泥於什麽主題。
個人資料
費城加菲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聊川普的關稅公式和關稅影響

(2025-04-13 13:01:04) 下一個

4月2日,美國川普政府發動了新一輪全球性關稅戰。此次關稅戰波及多達180個國家,不僅針對中國、歐盟等傳統貿易對手,還包括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友好國家。川普政府對每一個國家都提出了一個相應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稅率。這次美國政府對各個貿易國的關稅調整,將會引起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

在國際貿易中,關稅的理論公式主要圍繞其計算方式和經濟影響展開。關稅通常按照商品的價值(從價稅,按價格的比例收稅)、數量(從量稅,按單位商品收稅)或兩者結合的方式征收。

那麽,川普的這個“對等關稅”是怎麽計算出來的呢?根據美國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於2025年4月2日發布的“對等關稅計算”說明文件,川普關稅的核心計算公式並不是基於傳統的關稅理論(如從價關稅、從量關稅或有效保護率等等),而是一個簡化的、基於貿易逆差的計算方式。

上述公式裏的分子部分就是貿易逆差。白宮聲稱此公式由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設計,旨在通過關稅消除雙邊貿易逆差。這個公式的理論依據是假定貿易逆差完全由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如貨幣操縱、增值稅等)引起,因此通過計算逆差占進口的比例來推導“等效關稅”,再減半作為美國施加的“對等關稅”稅率。

這裏的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係數()和關稅對進口價格的彈性係數(f )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關稅越高(f 係數越大),進口需求就越低(係數就越小)。為了簡單起見,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係數()和關稅對進口價格的彈性係數()被設定為互為倒數(e×f = 1 ),這兩個係數在計算中抵消,不起作用。所以,在川普4月2日公布的各國關稅率表中,實際計算公式就簡化為

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川普發表對等關稅後沒多久,接受彭博電視的訪問時,暗示各國說,“隻要你不報複,最高的稅率就會是現在的數字。” 也就是說,川普在4月2日公布的是一個關稅上限,隻要開啟談判,那麽關稅的減免就是“好說,好說”。特別是,如果注意到那個原始公式裏麵的兩個係數,那是可調的。如果兩個係數的乘積大於1,那麽就可以減免一定的關稅。而這兩個係數,應該就是談判的內容。

因為川普關稅的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與各國的貿易逆差,所以關稅必須要有一個下限,也就是10%的基本關稅。在4月9日開始實施的關稅就變成了如下:

有許多經濟學家批評該公式過於簡單且缺乏經濟理論的支持。貿易逆差可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資本流動、比較優勢、消費偏好等),並非僅由貿易壁壘決定的。公式也忽略了服務貿易、匯率波動和全球供應鏈等複雜因素。

另外把reciprocal tariffs翻譯成“對等關稅”,本貓總感覺有誤導之嫌,應該稱為“互惠關稅”更為妥當。因為根據對計算公式的了解,這次關稅的實際計算並未直接基於對方貿易國家的關稅稅率,而是以貿易逆差為依據,因此被認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關稅“對等”。川普總統宣稱此關稅是“reciprocal tariffs”,意在回應其他國家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即“不公平貿易”的做法,並不是在關稅意義上的“對等,而是在要求國際貿易上的“對等”。

這個“互惠關稅”政策對美國國內經濟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首先關稅會帶來的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會提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國內生產者因價格提高而受益,從而導致生產者剩餘增加。但消費者支付更高價格,從而導致消費者剩餘損失。其次是關稅會導致生產效率的損失(因國內高成本生產替代低成本進口,原始公式 t裏關稅對進口價格的彈性係數可以部分地解釋這個損失),以及消費效率的損失(因價格提高導致需求減少,原始公式 t公式裏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係數可以部分地解釋這個損失)。

理論上來說,關稅政策通過提高進口成本能減少貿易逆差,短期內可能壓縮部分進口(尤其對中國),激勵製造業回歸。但實際效果會受限於成本、時間和技術趨勢。而且報複性關稅、供應鏈轉移、宏觀經濟結構和美元地位等因素會削弱關稅的效果。對企業而言,需評估供應鏈調整成本。對政策製定者,需搭配基礎設施投資和勞動力培訓以增強吸引力。長遠來看,要促進製造業回歸,還需政府出台綜合政策,而不是單靠關稅政策。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