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是金色的

(2016-01-20 18:14:19) 下一個
童年是金色的二???????? 弄堂口有家雜貨店,當時不叫這個名字,直通通就叫醬油店。伊個辰光醬油麻油料酒啤酒等等不需要整瓶買也可以另拷,醬油店裏內容豐富像寶庫,幾分錢一包的鹽津棗,桃板,五香豆是少年人的美味。醬油店後門也住人家,屋裏的男主人是個老頭綽號老酒BANG,每次看到伊都是一個表情,樂樂嗬嗬笑容可掬走路象在雲裏霧裏。弄堂的對麵屬一支弄,一支弄一號的男人常常為了養鴿子跟老婆吵相罵,伊往往立了路中央,赤膊,一手叉腰,一手比劃:我就是沒得老婆,也要把鴿子養好。吵得結棍的時候,還要醜化老婆最隱私的地方,老婆急了,也豁出去醜化男人的那個地方。一號男人養的鴿子毛色鮮亮,放飛的時候遮住一片天空。??????? 走出我住的弄堂向右轉,走一小段路,前頭橫著的馬路就是長寧路了。左手邊臨馬路的位置是一家米店,米店的老板夫婦被打倒後米店歸了公家,老夫婦好像被鬥死了女兒還活著是我小姑的同學,她就住在糧店的後麵,那扇本色的木門爬滿了裂紋好像永遠不會開。有一次跟著小姑去看伊,人瘦瘦高高的,好像一點也不開心。很久很久以後,聽小姑講伊已經走了,走的時候還是一個人。??????? 馬路的對麵紡校的牆籬笆老高老高。紡校的旁邊有一條弄堂,那條弄堂裏住的人很會打相打,那塊地方叫西新街。平時我們不去那裏,除非去滬西體育場,這是一條捷徑。??????? 少年時候覺得長寧路老長老長,我的腳印向東到過中山公園,長寧電影院就在公園旁,再往前一點,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滬西工人俱樂部。向西,走不遠,很快就到中山西路,中山西路馬路很寬,小孩子一個人不敢過。我知道小姑的家就在馬路對麵不遠處,那個地方叫小河南。小姑那時剛結婚,還沒有孩子,好幾次我跟在她後麵賴著要去她家住,她堅決執行祖母的命令不答應,我一直跟到中山路口,最後的結局是她再把我領回祖母哪,我有時被祖母扣下,有時在小姑求情之下,我可以再去她那過一晚。中山西路長寧路口有69路公共汽車,我知道坐上這車我可以去大姑家,大姑家遠在閘北,那也是我向往的地方,有好吃的好喝的,和兩個小表妹也合得來。她家附近的電影院叫星火電影院,我在那看過小兵張嘎,那時,看一場電影感覺歡天喜地。 長寧路靠近中山西路有一家回民飯店叫津津齋,每次路過一聞到裏麵飄出來的香氣就覺得肚皮餓。津津齋讓少年人體會了饞是怎樣一種感覺。 大孚橡膠廠煙囪裏飄過來的咪道一點也不好聞。??????? 父母是雙職工,童年的記憶裏我和祖父母很親,爺爺因為眼睛不好很早退休了,很小的時候他就教我寫字,拿著石筆在門前的水泥地上寫下一個個繁體字,現在還想得起來爺爺寫的字骨架挺拔字體俊郎像柳體。爺爺曾在外洋輪上做過帳房,最遠去過台灣,說起輪船經過黑水洋白水洋的事來,津津有味。祖母不識字,但很能幹,持家理財頗有法度。祖母肚裏裝著說不完的故事,一點一點倒出來灌輸阿拉做人的道理和美德。祖母被委以裏弄幹部,但對人從來是通情達理,尤其對周圍鄰居裏的所謂四類分子五類分子,從來不疾言厲色,私下裏還給予安慰。 我很早就知道大米十六塊四角一百斤,洋燦米十四塊三角一百斤。我也知道那時候好多東西要憑票供應的,一年裏政府要發好幾次糧票、油票、布票啥的,那些票都很金貴的,丟了會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日常生計。至今還清楚記得那個阿姨從祖母手裏接過丟失的票卷時熱淚盈框,都要跪下了。 有時候跑到中山橋上看橋下的蘇州河,蘇州河那時不很黑也不很臭,河裏有水泥船,也有木頭船。 已是知天命的年齡,近來特喜歡回首往事,很詫異生命一天一天已經走了五十多年,而一天天過去的人和事又一天天還給了虛空,最終是什麽都抓不住。 咀嚼往事的目的,似乎是想給這一生尋出些目的和意義來,關於生關於死,關於佛陀的教誨,如果真有輪回,我想知道詳細,我不想今世忘了前世,來世忘了今生。如果輪回真的那麽苦,我想不再輪回。 寫下這些東西權作一種紀念。 我為往事幹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