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鄰居

(2015-12-15 23:16:23) 下一個

鄰居
        我們在卡城買的第一棟房子位置在一個十字路口。那時還沒有兒子,所以選房的要點是便於開診所, 商住兩用經濟實惠。十一年前,澳洲的礦業還沒起飛,這裏的房價也還便宜。地利天時讓我們成了有產階級。
       初來乍到,免不了跟左鄰右舍套近乎。原來的老房東搬到了我們家的後邊,住上了全新的房子。(這裏好多老外都這麽幹,原來的宅地有一千多平方米,隻蓋一棟房子,現在把地一隔為二再造一套房子,把老房賣掉自己入住新房一一是一個雞生蛋的好招。)男主人叫愛迪,是個電工,夫人叫翠西,是地區礦工報的CEO,膝下三千金:艾米,泰勒和喬佳,老二長得最出色,那年她才六歲,大大的眼睛是湖藍色的,粉白的臉皮吹彈得破。前年,他們又搬新居了,這回是住上了雙層大房子,也是新蓋的,據說能抗八級地震。
        我們的房子因為在街角所以沒有右舍隻有左鄰,左鄰的主人大名鮑勃,初一看,六十開外吧,樣貌象土著,皮膚深褐色,灰白的頭發連上了兩腮的胡須,頗有點李逵張飛範。鮑勃獨居,曾經是礦工,因為出了工傷,很早就開始了退休生活。因為傷痛,不喜冬天,一年裏有三四個月的在遙遠的北邊過。老人不張揚,即使在家,屋裏也少動靜。太座獻愛心,但凡做點包子、餃子、壽司啥的,總讓我送點過去。我一般不進他的門,就站在門口與他辦交接。說實話,是因為他屋裏的氣氛太濃烈了,一笑。他家的後院有棵桔樹,開花時節香氣泌人。每年我們都能吃到桔子,個大汁多酸甜正好,看來他擅種果樹。再過去一家,也住著一對老人,男的有葛蘭、女的叫米歇爾,老頭七十多了,說話中氣十足,年青時是位牧場主,不知怎的被萬裏之遙來澳旅遊的法國女郎戀上了。老頭曾被選為聯邦議員,熱心政治,在地方上也算個名人。老太米歇爾的愛好卻與老公迥然,喜歡攝影、閱讀、囩藝,很忙碌,經常看見她駕著寶蘭色的小車進進出出。那年聖誕,我們受邀赴米歇爾家的晚餐,燭光搖曳,一道道法式的菜品引人食欲,爽朗的葛蘭、殷勤的米歇爾讓我們感到賓至如歸。
         新移民的故事,五味雜陳,日子一天天過,生命一點點流走。知道國內有辦音樂會,取名降噪,不意勾起我的聯想:那年那月那顆心,曾經那麽躁動不安,我在找什麽,今年今月這顆心,為何又不再躁動?我又找到了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