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美華人簡史》的後續

(2021-01-18 21:16:43) 下一個

前一篇《在美華人簡史》在公眾號發出後,朋友讀了紛紛過來表示:讀得心中那個憤懣!而且覺得我沒寫完。1972年以後的曆史,是我們活著的人親自見證的,大家熟悉的俺就不寫了。不過前一篇其實是書評,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

第一:移民國家反移民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實際上一直是反對移民的。不隻是針對中國人,而是在每一個曆史階段都會選一個不待見的團體進行攻擊。

十八世紀末 反法國移民;

十九世紀中 反對愛爾蘭和德國移民;

十九世紀後 反對中國移民;

十九世紀末 反對東歐和南歐移民;

二十世紀 先後反對過 日本,菲律賓,墨西哥,非洲, 中東移民……

反移民不是現在,而是一直是這個國家的主題。

第二:種族問題政治化

反華1880年從一個加州的局部問題,一下子發展成為全國性的運動,當時美國很多地方連中國人都沒有。啥原因?還能有啥原因?選舉。

1880年10月20日,一封用眾議院信箋書寫,以 James A. Garfield 署名,以1880年1月23日為簽署日期的,寫給H. L. Morey of the Employers Union in Lynn, Massachusetts的信出現在一個叫Truth的紐約小報,然後被民主黨大量印發傳送到達全國各處。信中以James A. Garfield的口氣聲稱,“公司有權從最便宜的地方雇傭勞力,中國的勞力輸出將合法和繼續。”

此舉極大損傷了James A. Garfield的人氣。但對手民主黨犯了一個大忌,美國大選的十月驚奇(October election surprises)不能給對手足夠時間反擊,從偽造信登出到大選有12天時間,James A. Garfield證明了信件是偽造的,並且讓全國各個角落知道,並最終贏得了大選。

至此,以加州為代表的局部的排華徹底被炒作成了一個全國事件。

第三:《美國工廠》的啟示

如果你還沒看過奧巴馬夫婦卸任後投資拍攝的《美國工廠》,我一定建議你去看看。

首先,這部記錄片非常的真實。買下了俄州倒閉的GM轉建為玻璃工廠的國內老板曹德望,允許製片人沒有任何限製地在工廠跟蹤采訪,對後期影片剪輯也沒有任何限製,甚至拍攝時間可以無限延長直到拍滿意為止。

其次,這部紀錄片非常的真實。無論是來到美國工廠工作的中國工人,還是被帶到中國參觀的美國工人,都不加掩飾也不刻意美化自己的文化,他們隻是要一起工作。但溝通的效果卻非常好。兩個鏡頭:一個美國胖子在看了中國國內工廠的聯歡會後在門外激動得眼含淚光,他說:We are one earth, we are brothers divided by the country; 一個因為動作慢被解雇的美國雇員,他說雖然被解雇了,但他承認他慢,不怨誰,反而非常珍惜和中國雇員在一起的經曆和友情。

最後,這部紀錄片非常的真實。相比修鐵路的時代,這回倒過來是中國老板來了,雇傭的是美國工人。工資從GM的$24每小時,到玻璃工廠的$14每小時,工作強度增加,工作安全係數下降,不能成立工會。天下資本家一般黑?在$14每小時和失業之間,大多數美國人還是選擇了寧可有工作。美國雇員終於認識到:“(GM)那個時代過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認清現實,努力追上時代的腳步,學習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勤奮努力。這似乎也許恐怕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eeeet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下各位的回複。這個世界我看不懂,所以拚命讀書。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我也買了這本書,還來不及讀。
ahhhh 回複 悄悄話 qun0,事實是美國工人的困難是國際化資本流動造成的。而中國工人是國際化的收益者。就像現在很多人恨AI, 恨特斯拉一樣,美國工人害怕失去工作。
qun0 回複 悄悄話 讚。樓主寫得好。令人深思。現在美國工人一小時所獲得的平均報酬大約是中國工人的3-4倍。但是美國種族主義者卻把美國工人的困難嫁禍到中國人的頭上。在這些種族主義者眼裏,他們最高貴,根本沒把中國人當成人來看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