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學的故事

古植物學的故事-Story of Paleobotany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海歸博士蕭光琰之死輕於鴻毛?!

(2016-01-15 12:58:46) 下一個

海歸博士蕭光琰之死輕於鴻毛?!

悲劇梗概:蕭光琰(1920--1968)的父親蕭叔宣(1887—1945)參加過辛亥革命,曾在日本學習軍事,擔任過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館中將武官,但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過“汪偽政府”軍事訓練部部長、陸軍部部長。1920年,蕭光琰出生於日本,後移居美國;1942年5月,從美國加州南部的私立文理學院--坡摩那大學(Pomona College, Claremont, California)化學係本科畢業;1945年12月,從芝加哥大學化學係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導師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ames Franck 教授(1882--1964)。1950年11月,蕭光琰和新婚妻子--美籍華人甄素輝(??--1968)一起告別美國,轉道香港,懷著滿腔熱情回到遙遠而陌生的祖國--中國。不久,蕭光琰被分配到隸屬於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的東北科學研究所大連分所從事科學研究(後來該所歸屬中國科學院)。自1951年起,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逐步將蕭光琰全家推向深淵。1968年12月10日晚,時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的海歸博士蕭光琰不堪淩辱和迫害,含恨自殺,年僅48歲。同年12月14日,蕭光琰的妻子甄素輝和年僅15歲的女兒蕭洛蓮(1953?--1968)也一起自殺,淒然離世。

Fig.1. 蕭光琰在博士論文答辯會上

引言與問題

    很久以前,海歸博士蕭光琰全家的悲劇進入了我的眼簾,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記。這個悲劇發生在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所,快有半個世紀了,似乎被世人淡忘了。 “好了傷疤,忘了疼” 也許是人類的天性吧。從已有的公開資料來看,對於這個悲劇的了解和認識存在兩大問題:

    其一、如何全麵而深入地研究蕭光琰博士的成長經曆和磨難過程以告慰亡靈?

    其二、如何進行全麵而深刻的反思並努力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人文環境?

    長期以來,有關蕭光琰博士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等方麵的公開文字極為匱乏。盡管蕭光琰是中國科學院建院初期從美國歸來的難得人才,但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海歸博士,沒有像錢學森(1911--2009)那樣耀眼。不過,在我看來,這種情形反應出某種沉默。

     作為自然曆史的研究者,我認為我們不僅要研究地球自然環境,而且要關心社會人文環境。我們的研究對象為化石植物(包括化石孢子與花粉),它們來自神奇的大自然,生活在離人類現代文明極為遙遠的地質曆史時期的自然環境裏。而化石植物的采集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卻生活在充滿矛盾的社會曆史及現實環境裏。教育科學不可能在真空中進行,惡劣的社會人文環境讓人窒息,也會讓悲劇重演。

[關鍵詞:蕭光琰(1920--1968);Shiau, Yen Guang;Hsiao Kwang-Yen; 蕭叔宣(1887—1945);甄素輝(??--1968);蕭洛蓮(1953?--1968)]

∮1 家庭背景

    蕭光琰的父親是蕭叔宣(1887—1945),福建閩侯人,參加過辛亥革命。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擔任過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館中將武官。抗日戰爭期間,投靠南京的“汪偽政府”。1941年擔任該政府的軍事訓練部部長;1943年晉升為陸軍上將軍銜;1945年擔任陸軍部部長,同年8月被鋤奸隊擊斃。

    蕭光琰的父親蕭叔宣有兩個哥哥--蕭奇斌(兄)和蕭奇煊(次兄)。1911年11月,他們在福州參加辛亥革命的武裝起義。1913年,蕭奇斌曾任馬尾船政局局長。但是,蕭奇斌和蕭奇煊的生卒年代和生平資料不詳。

    1920年,蕭光琰出生於日本,其生母資料不詳。蕭光琰有哥哥蕭光灝,定居美國;還有妹妹,有一個妹妹1964年病逝於北京。蕭光琰之兄妹的具體情況不詳。

    蕭光琰的妻子叫甄素輝(??--1968),是美籍華人。根據公開資料,甄素輝的父親“給孫中山(1866--1925)當過秘書”,“甄素輝父親給她留下的家傳的戒指是孫中山送給她家的”。這枚戒指在1968年蕭光琰全家慘死之後被抄家者拿走並變賣了,下落不明。

    有關甄素輝本人及其家庭背景的詳細資料實在很少。從我們搜索到的資料分析,孫中山先生有一位甄姓追隨者。這位追隨者大約出生於1893年,廣東台山人,約在20世紀20年代離開中國赴美國。但是,這一線索還需要嚴謹的深入考證。

    蕭光琰和甄素輝唯一的女兒叫蕭洛蓮(1953?--1968),小名叫“洛洛”。可愛的女孩生在中國大連,也死在中國大連,死亡時間定格在1968年。

∮2 教育背景

1942: Bachelor degree, Pomona College (美國南加州坡摩那大學), Claremont, California

1945: Ph. D.,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係)

2-1

    1942年5月,蕭光琰從美國南加州坡摩那大學(Pomona College, Claremont, California)化學係畢業。Pomona College是一所著名的私立文理學院(private liberal arts college),成立於1887年。這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學費還是很貴的,但可能不為中國大陸學生所熟知美國古植物學家Dr. W. Stein 20世紀70年代曾在此大學完成本科學習。關於Pomona College,請參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mona_College

 

2-2

    1945年12月,蕭光琰從芝加哥大學化學係畢業,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基本信息如下:

Titl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sis in algae, leaves, and chloroplasts.

Author / Creator: Shiau, Yen Guang.

Imprint: 1946.

Description: 81 l.

Language: English

Format: Dissertations, Print, Book

Local Note: Directed by James Franck.

URL for this record: http://pi.lib.uchicago.edu/1001/cat/bib/4213181

Notes: Thesis (Ph.D.)--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目錄顯示:蕭光琰博士學位論文的“作者英文名”為“Shiau, Yen Guang”,其論文題目是《藻類、葉片和葉綠體的葉綠素熒光及光合作用》(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sis in algae, leaves, and chloroplasts)。

    蕭光琰的博士導師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猶太裔James Franck 教授(1882--1964)。James Franck和Gustav Ludwig Hertz (1887--1975)因為發現電子對原子影響的調控規律(“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laws governing the impact of an electron upon an atom”)而分享1925年度諾貝爾物理獎。

    James Franck生於德國。1920—1933年擔任德國哥廷根大學物理學教授(University of Go?ttingen)。1933年6月底,Adolf Hitler (1889--1945)上台。1933年秋James Franck逃離德國移居美國。1935—1938年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1938—1947年擔任芝加哥大學化學係教授。1942—1943年擔任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化學研究組組長(Director of the Chemistry Division of the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hicago)。1944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47—1964年為芝加哥大學退休教授。1947—1956年擔任芝加哥大學光合作用研究組組長。

    1945年12月,蕭光琰於從James Franck 教授實驗室完成專業訓練,獲得了博士學位。那年,蕭光琰才25歲;而James Franck 教授63歲,很快要退休了。參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Franck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25/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25/franck-bio.html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25/hertz-facts.html

https://catalog.lib.uchicago.edu/vufind/Record/2773921/Details#tabnav

http://pi.lib.uchicago.edu/1001/cat/bib/2773921

∮3 簡要生平及相關背景

--1920年出生於日本。[父親是蕭叔宣(1887—1945),福建閩侯人。]

--??移居美國的時間不詳。

--1942年5月從美國南加州坡摩那大學(Pomona College, Claremont, California)化學係本科畢業。

--1945年12月從芝加哥大學化學係畢業,獲博士學位。[導師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猶太裔James Franck 教授(1882--1964)。]

--1946年供職於芝加哥大學化學係。

--1947年供職於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1947年8月擔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

--1949年秋參加了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中國學生基督協會”等組織的活動,產生了回到祖國的願望。開始準備回國,收集文獻資料。

--1950年11月和妻子甄素輝一起離開美國,啟程回歸祖國。不久,蕭光琰被分配到東北科學研究所大連分所。

--1951年開始參加“思想改造”運動,成為“重點批判對象”。從此,政治運動接連不斷,遭受批判、衝擊和淩辱。

--1952年[“東北科學研究所大連分所” 歸屬中國科學院,名為“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

--1954年[“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1955年開始擔任“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成員。

Fig.2.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成立紀念照片

(後排左1為蕭光琰)

--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沒有進入“右派”名單。[1957年7月至1958年5月,白介夫(1921--2013)擔任“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黨委書記。]

--1958年被定為“白旗”,放在被“拔”的位置上了。

--1959年3月[白介夫(1921--2013)擔任“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黨委書記。]

--1961年參加“知識分子交心會”。[1961年,“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

--1964年擔任大連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三室主任。[1964年,蕭光琰的妹妹在北京病故。同年8月,白介夫(1921--2013)離開“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 黨委書記之工作崗位,到北京工作。白介夫曾擔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政協主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8年10月5日晚9時遭受“審訊”、“嘲罵”和“抽打”……

--1968年12月6日遭受“皮鞭抽打”……

--1968年12月10日晚遭受“嚴厲審訊”、“皮鞭抽打”…… 蕭光琰含恨自殺。

--1968年12月14日蕭光琰的妻子甄素輝和年僅15歲的女兒蕭洛蓮也一起自殺。

--1970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改用現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具體時間不詳。)[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蕭光琰的哥哥蕭光灝從美國回到中國,處理蕭光琰全家的後事。蕭光灝和白介夫見麵。]

--2005年[時年已84歲高齡的白介夫先生在《炎黃春秋》雜誌2005年第7期“親曆記”欄目發表長篇回憶--《我與蕭光琰的苦澀友誼》。]

(其他信息有待考證後添加)

∮4 學術貢獻

    關於學術貢獻和評價,我們必須尊重專家和同行的意見。2011年8月5日,蕭光琰生前的倆位同事及論文合作者李文釗和陳怡萱撰寫了《憶蕭光琰先生》。該文總結了蕭光琰先生的學術貢獻:

    “蕭先生帶著在美國石油工業部門和高等學府從事科學研究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寬厚的專業知識,積極投身於當時大連化物所的重要發展方向——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學科的創建工作。他親自開設和領導了催化疊合、催化裂化以及矽酸鋁固體酸等研究課題,在20世紀50到60年代初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9篇,是我國在石油催化裂化和固體酸催化劑研究領域的一個先驅者,對大連化物所後來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石油研究基地做出了積極貢獻。”參見: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李文釗 陳怡萱 《憶蕭光琰先生》

“國家的科學院,人民的科學家——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征文活動

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8/t20110805_81236.shtml

發表時間:2011年08月05日作者:李文釗 陳怡萱

--------------

    下麵是蕭光琰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合作發表的部分研究論文:

 

1

堿性氮化合物在裂化催化劑上的吸附——Ⅰ.吡啶吸附與裂化性能的關係

蕭光琰; 陳怡萱; 金學文

科學通報

1957-11-27

期刊

作者】 蕭光琰陳怡萱金學文

【機構】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摘要】 <正> 各國科學家對於裂化催化劑的表麵酸性問題,已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大多數認為其酸性中心即裂化活性的來源。Mills 及池邊等以流動氣相吡啶吸附法(約300°)來研究裂化催化劑表麵酸性,並發現活性與其酸性(由化學吸附量算出)的對數成正比關係。 更多還原

【關鍵詞】 裂化催化劑正比關係氮化合物酸性中心Mills吸附法原料油物理吸附油收率吸附量

2

堿性氮化合物在裂化催化劑上的吸附——Ⅱ.吸附平衡數據與吸附熱

陳怡萱; 金學文; 蕭光琰

科學通報

1957-11-27

期刊

 

【作者】 陳怡萱金學文蕭光琰

【機構】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3

堿性氮化合物在裂化催化劑上的吸附——Ⅲ.廢催化劑的表麵性質

蕭光琰; 金學文

科學通報

1957-12-12

期刊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作者】 蕭光琰金學文

【機構】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4

頁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 Ⅰ.裂化性質及酸堿預處理的影響

蕭光琰; 周望嶽; 鄭領英

燃料學報

1958-04-02

期刊

 

【作者】 蕭光琰周望嶽鄭領英

【機構】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5

頁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 Ⅱ.氮化合物的毒性

蕭光琰; 孫巨; 鄭領英

燃料學報

1958-04-02

期刊

 

【作者】 蕭光琰孫巨鄭領英

【機構】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北京石油煉製研究所

 

6

 

矽鋁裂化催化劑的研究 Ⅰ.混合法矽鋁催化劑的製法與性質

蕭光琰; 虞鴻範; 殷元騏

燃料學報

1958-04-02

期刊

 

【作者】 蕭光琰虞鴻範殷元騏

【機構】 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北京石油煉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

 

7

 

電子酸性催化劑雙重性的研究 Ⅳ.鉑矽鋁的異構化性能與表麵性質

蕭光琰; 劉春陽; 金學文

科學通報

1964-03-01

期刊

 

8

 

鎳與氧化鎳矽鋁的反應性能及表麵性質

劉春陽; 蕭光琰

化學通報

1963-11-27

期刊

 

9

矽鎂裂化催化劑的研究 (Ⅱ)表麵性質和裂化性能的關係

劉春陽; 殷元騏; 蕭光琰

科學通報

1963-03-17

期刊

 

10

電子酸性催化劑雙重性的研究 Ⅴ.不同金屬組份的影響

蕭光琰; 湯煥毅

科學通報

1964-03-16

期刊

 

11

鉑矽鋁催化劑的鉑分散度與催化性能的關係

蕭光琰; 李文釗; 金學文; 朱誌偉; 熊國興

燃料化學學報

1965-07-02

期刊

 

【作者】 蕭光琰李文釗金學文朱誌偉熊國興

【Author】 HSIAO KWANG-YEN, LI WEN-CHAO, JIN XUE-WEN, ZHU ZHI-WEI AND XIONG GUO-XING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Academia Sinica)

【機構】 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

∮5 如何反思?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成長和命運深受其家庭環境、社會人文環境的綜合影響。海歸博士蕭光琰的家庭背景是不同尋常的,他的父親是“汪偽政府”的一名高官。但是,蕭光琰本人是一位生在日本、長在美國的普通中國同胞,他很聰明卻很單純。蕭光琰沒有他的老師James Franck幸運。蕭光琰之死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社會的一個悲劇。他的不幸是無數中國知識分子坎坷命運的一個縮影。

1951—1968年,蕭光琰在中國大連他所供職的學術機構生活了18年。期間,白介夫先生於1957年7月—1964年8年是蕭光琰的一位領導和朋友。2005年,時年84歲高齡的白介夫先生在《炎黃春秋》雜誌“親曆記”欄目發表長篇回憶文章《我與蕭光琰的苦澀友誼》。作為多次批判蕭光琰的組織者和同情者,白介夫甚感無賴與苦澀。白介夫的個人回憶和道歉體現了一個公民的良知和勇氣,也閃耀著人性的溫暖和光芒。不過,白介夫隻是在“文革”之前部分地“親曆”了對蕭光琰的批判。

(孫啟高 2015年10月4日寫於美東寓所)

=========================

相關閱讀:

關於海歸博士蕭光琰(1920--1948)之死

http://baike.baidu.com/view/306356.htm

關於蕭光琰的父親--蕭叔宣(1894—1945)

http://baike.baidu.com/view/6193722.htm

蕭叔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0%A7%E5%8F%94%E5%AE%A3

關於蕭光琰的博士導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ames Franck 教授(1882--196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Franck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25/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25/franck-bio.html

---------------

白介夫(1921--2013)

http://baike.baidu.com/view/320464.htm

http://www.dicp.cas.cn/gkjj/lrld/

http://www.dicp.ac.cn/gkjj/lsyg/

http://www.dicp.ac.cn/xwzx/zhxw/2013/201304/t20130419_3823397.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4/20/c_115465903.htm

------------------

白介夫(1921--2013)

《我與蕭光琰的苦澀友誼》我

2005年第7期 炎黃春秋雜誌

http://www.yhcqw.com/html/qlj/2008/416/08416155102B8CI1436I3737GC35B4KF69.html

--------------------

“國家的科學院,人民的科學家——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征文活動
《憶蕭光琰先生》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李文釗 陳怡萱 《憶蕭光琰先生》
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8/t20110805_81236.shtml

發表時間:2011年08月05日 作者:李文釗 陳怡萱

-----------------

[轉載]鄭林華:“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之本義與引申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25655.html

《 中華讀書報 》( 2013年06月19日   15 版)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19/nw.D110000zhdsb_20130619_1-15.htm

-----------

關於蕭光琰的母校芝加哥大學

我所知道的芝加哥大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48043.html

2014-12-3 02:58

---------------------

科學網--李飛

[轉載]蕭光琰之死:1950年響應號召回國 文革全家自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59-534483.html

2012-2-5 13:40

科學網—蔣迅

[轉載]文革有多少位留美歸國的科學家不堪受辱而自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637271.html

2012-11-29 01:02

科學網--韓楓

一個人的命運——物理化學家蕭光琰之死(原創+轉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3906-796377.html

2014-5-21 10:17

科學網—聶廣

雙重反思:讀白介夫的“我與蕭光琰的苦澀友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796998.html

2014-5-23 12:17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西溫哥華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罪有應得。偷美國的保密技術回國邀功請賞。結果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一個搞科研的連偷帶騙,人品太差。
三竹齋 回複 悄悄話 從這裏的好幾個聰明到善惡不分的中國人的評論
就知道中國人是多麼冷漠無恥
一個15歲女孩也隨父母自殺了
竟然好在哪說風涼話

豬/一樣的民族!
三竹齋 回複 悄悄話 X723 發表評論於 2016-01-16 08:40:51
中國的知識分子中有的人比豬還笨。自己去找死能怪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你這句話就知道
你和豬一樣蠢
因為你善惡不分
不去譴責邪惡
反倒在哪自詡聰敏
三竹齋 回複 悄悄話 smeagolrocks 發表評論於 2016-01-15 19:42:13
老人最後留下的話就是不要相信共產黨
——————————————
確切的說
是不要相信中國人
三竹齋 回複 悄悄話 飿崆 發表評論於 2016-01-16 12:03:54
有個詞叫什麽:不做就不會死,自作自受,有什麽好可惜的?
——————————————————————————
你這麼昧著良心說話
就是“zuo”
且看你是不是長生不老
三竹齋 回複 悄悄話 kybluegrass 發表評論於 2016-01-16 12:12:49
不能隻看見賊挨打的時候,也要看見賊吃肉的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有你這種無/恥的
永遠好不了
高斯曼 回複 悄悄話 我父親就是回來報效國家,文革時被定性為曆史反革命,特務,反動技術權威而迫害致死。臨終給我的遺言:將來有機會逃出這個國家 永遠不要回來。
滿兒 回複 悄悄話 此前我辦公室同事的父親50年從美國回國, 學法律的。 57年被打成右派, 後來被關入監獄。 兒女都劃清界限。 孤老而死。
kybluegrass 回複 悄悄話 不能隻看見賊挨打的時候,也要看見賊吃肉的時候。
飿崆 回複 悄悄話 有個詞叫什麽:不做就不會死,自作自受,有什麽好可惜的?
HBW 回複 悄悄話 很多聰明人隻是想找個地方施展才華,卻不顧是否正義。GCD建國初期很多知識分子回國隻看到了前者而無視後者。最後自己倒黴而已。
X723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知識分子中有的人比豬還笨。自己去找死能怪誰?
揮一揮手 回複 悄悄話 gcd應該對那些蒙難者說聲:對不起。
它沒有,還企圖讓曆史漂白,淡忘。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50年代初,國家歡迎忽悠知識分子回國;57年到文革結束,知識分子像當年的猶太人遭到迫害。
蕭的導師當年從納粹德國逃到美國, 蕭從美國回到國家社會主義的中國, 悲劇了。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每次讀這樣的故事,心都顫抖不停。血的教訓。千萬不能為了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什麽集體,黨派,民族,政府,或國家等鬼玩意,而犧牲個人和家庭。
洞庭人家 回複 悄悄話 很多中國人一直沒有把家和國的關係順序搞清楚,當然共產黨有極大的欺騙性,正好趕上中國人又有天生的健忘正能量。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俺家族爺爺輩就有個留學德國後來一心回新中國參加建設 文革被整得很慘沒死就是了 後代又都出國了 老人最後留下的話就是不要相信共產黨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個慘不忍睹的事實。大部分的人的人生好難用重於泰山,或者輕於鴻毛去衡量。不過,蕭光琰的慘痛人生是一個警示:不能輕信那些愛國的謊言,否則自己與家人將付出不可挽回的代價。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明珠暗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