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日誌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大馬
正文

中國簡稱什麽?“中”還是“華”?

(2015-12-12 13:48:11) 下一個

有個歪果仁問我,中國簡稱什麽?簡稱“中”,例如中美關係、中日友好?還是簡稱“華”,例如駐華使節,來華訪問?我一時竟無語相對,是啊,兩個都可以吧?如果“中國簡稱什麽?”作為單項選擇題,有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答案?

網上搜索了一下,也沒有標準答案。倒是看到疑似曆史學家史式先生寫的一篇相關文章,摘要如下:

“華夏族”並非單一民族,而是以華夏文化為紐帶而結合起來的“民族聯合體”。

“漢族”也不是單一民族,而是一種“民族融合體”。

“中華民族”乃是以中華文化為紐帶所形成的“民族共同體”。

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中華大地上至少已有三個民族集團互爭雄長,各個集團對於創造中華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儒家的孔孟出身於東夷集團,道家的老莊出身於南蠻集團,中華民族並非隻是炎黃二帝的子孫或者黃帝一人的子孫。

漢武以後,“華夏族”逐漸改稱“漢族”。經過從夏到漢約兩千年的融合,生活在中原的諸“夷”已先後融入漢族,隻有北方、西方、邊疆各地還存在一些少數民族,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不斷融合,在人口上占優勢,因而在中華大地上取得了主體民族地位。“漢族”也不是單一民族,而是一種“民族融合體”。

中華大地上的人群不隻是漢族,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可以合稱“中華各族”。在外侮日亟的情況下“中華各族”乃逐漸形成“中華民族”。因此,“中華民族”乃是以中華文化為紐帶所形成的“民族共同體”。

“中華”之稱,魏、晉之際,已見端倪。元末農民起義軍與清末革命誌士都正式提出過“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口號。

“中華兒女”之稱近代才出現,其含義偏重於文化(是共同接受中華文化的群體);“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稱古已有之,其含義偏重於血緣(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數民族可以接受“中華兒女”之說,不願接受“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說。正因為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具有重文化輕血緣的傳統,所以文化色彩較濃的“中華兒女”之稱比起血緣色彩較濃的“炎黃子孫”之稱更容易為大家所接受。

一個民族的形成,首先是有共同的血緣關係,其次是有共同的文化傳承,這是最普通的常識。

中華彝族”就是接受了中華文化的彝族子孫,其含義既簡單扼要,又十分周到。

一個民族,一個始祖,一塊發源地,一條母親河,中華文明隻有一個中心,逐漸傳布四方。這個古史框架是由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建立起來的。漢武帝自比黃帝,一定要以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司馬遷也隻好屈從。

“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說雖然古已有之,但是過去用得不多。直到改革開放,隨著許多海外華人的歸來,此語才在報刊上大量出現。

華人大量出國的時候是在清代,當時是異族入主中原,漢人受到迫害,凡是亡命國外、浪跡天涯的海外華人,都有一段悲慘的曆史,對清王朝抱有敵對情緒。

清廷十分頑固,認為出國即叛國,視他們為自棄王化的頑民,對他們采取一種既鄙視又仇視既不承認又不保護的惡劣態度,處處加以打擊,使他們淪為沒有祖國的海外孤兒。他們很難選擇一個適當的自稱,隻好懷戀祖國曆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自稱漢人或唐人。

海外華人不是西方殖民者的武裝殖民,而是並無祖國支持的和平移民。到了海外之後,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隻靠自己艱苦奮鬥,並與當地民族和平相處,才能立足謀生,其中苦楚自不待言。

即使他們當時事事不如人,隻要一想到自己是“炎黃子孫”,馬上心情振奮,豪情滿懷。因為此語包含了以下豐富的含義: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我們的處境不管如何困難,生活不管如何艱苦,都要努力奮鬥,為祖國爭光,不能辱沒祖先。“炎黃子孫”一語,久已成為海外華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支柱。“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一語,成為海外華人互相團結的一條紐帶。數百年來海外華人的生存、發展、團結、奮鬥,可以說是從“炎黃子孫”一語汲取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在一般場合,民間場合,為了增進民族情誼,根據語言學“約定俗成”的原則,對“炎黃子孫”一語,但用無妨。

對於國名我們可以簡稱為中國,對於族名卻不能簡稱為中族,簡稱為漢族更加不行,因為這就排除了漢族以外的許多少數民族。但是簡稱為“華族”是可以的。“華族”一詞,許多工具書上都未列詞條。《辭海》有此詞條,但其含義是“舊稱高門貴族”,與中華民族的簡稱毫不相幹。“華族”的詞源來自海外華人。例如新加坡把國內的馬來人稱為馬來族,也就相應地把華人稱為“華族”。

華族是中華民族的簡稱。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的別稱,文化的色彩較濃。炎黃子孫 (或黃帝子孫)也是中華民族的別稱,血緣的色彩較濃,在海外華人中使用的較多。龍的傳人是中華民族的另一種別稱,是指中華文化的繼承者、接班人。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民族。其中包括漢族(無論居於國內還是國外)、居於國內的各少數民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漢人政府。這種荒謬的提法不值一駁,任何反駁都是浪費筆墨,浪費時間。

台灣“四大族群”共約2300萬人。這四大族群是: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50多年前由大陸遷來)與原住民。除了原住民外,其餘三大族群都是三四百年以來從大陸遷到台灣去的,遷移經過,斑斑可考,絕大多數人都能拿出自己的家譜,指出自己的原籍。台灣的“原住民”40萬人,其祖先也都來自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是從6000年前到5000年前陸續遷入台灣的。是古越人(即百越集團)的後裔。既然“原住民”的祖先全都來自大陸東南地區,就不應該稱為“原住民”,而應該稱為 “先住民”。

居於山區的泰雅族、布農族;居住在平地的諸族如阿美族、卑南族、葛瑪蘭族等。同是百越後裔的海南黎族與台灣“原住民”相似到驚人的程度。

台灣島在距今8000多年前才露出海麵。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史式,字執中,1922年8月生,安徽省全椒縣人,幼年失學,自學成才,走過了一條坎坷而漫長的治學道路,因長期自學,練出了一些絕技,記憶力雖老不衰,能記住數以千計的電話號碼,外出不需要帶電話簿,被友人戲稱為“電腦”。中華民族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顧問、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顧問、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重慶師範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留學日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uarx' 的評論 : Tks!
留學日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路邊的蒲公英' 的評論 : 原文如此,我也分辨不清!謝謝提醒!
留學日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謝謝您!
留學日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您說得太好了!
Quarx 回複 悄悄話 nice !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龍的傳人"沒有根據,不要混在裏麵。

後來自然是民族融合為主。早期地廣人稀,所謂不同的族群可能是一族分枝出去的。據說西南各少數民族都是原居中原的蚩尤一族後代。蚩尤和炎、黃也可能是更古族群的分化。
路邊的蒲公英 回複 悄悄話 台灣島在距今8000多年前才露出海麵 --- 老兄, 不對吧?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中是地域政權概念,華是文化血統概念。海外華人是一個亞種族族群。既有華夏之傳承,又有融合和自我創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