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傳統專製文化
近二十年來國學複興的熱潮在中國這個曆史悠久的土地上持續興起,近來中國傳統文化在官方號召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上到政治局學習,下到增加課本上的傳統文化內容。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作為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主人的中國人,已經能夠更加理性和自信地麵對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了。
這裏筆者在深受鼓舞的同時,也想提出一個中國人要警惕的問題來--中國兩千年傳統專製文化的精髓是外儒,但內法和陰陽。
外儒就是統治者對外通過宣揚和利用儒教的綱常文化馴服人民。
中國兩千年來主流文化的核心還是儒家。而這根本的原因是從漢武帝開始,中國曆代專製統治者發現了一個極其好用的統治工具。雖然孔子孟子學說包含許多方麵,但被統治者看中的最核心的是綱常倫理。表麵上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都隻是一些家庭中間的倫理,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沒有必要極力反對。但是從整個國家社會看起來,由於建立起所有的社會單位--家庭都是族長製,而整個社會的家庭都要服從官員(父母官自居),整個朝廷都要服從皇帝(君父)。這樣皇帝用儒家的綱常把整個國家統治起來,自然而傲然站在綱常的金字塔頂端。
內法和陰陽就是統治者自己實際上信奉和使用的是法家和道家中的權謀術。
法家是從韓非子開始建立的一套精密的“人治”統治方法,而陰陽術更是中國統治者為奪取和鞏固權力所使用的核心權力技術。隻要任何了解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打開二十五史,曆代統治者一方麵在對臣民們大肆宣揚綱常倫理,但他們自己所做的事,處處都是可以突破一切綱常底線的“超限戰”。
外儒但內法和陰陽的文化結構相當大程度構成了中國傳統專製文化的主線之一,形成了深深的民族烙印,有很深厚地民間思想基礎。雖經曆了一百多年來曆次革命,但這種文化仍然有其頑強的生命力,不斷發作,而且非常好用。當年袁世凱稱帝前,要想造成民意基礎,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奉儒學為孔教,大肆宣揚儒教--就是想走外儒但內法和陰陽的路線。
包括儒學,法家和道家在內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好的東西,孔子孟子也是過去時代的偉人。但是今天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學問。一是時代不同了,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今天,整個社會環境和時代特點已經與孔孟當年提出其學說的相關方麵巨大不同,不可以簡單複製;二是更嚴重的是經過兩千年曆代統治者及其附庸學者為了使儒家學說適合其統治,經過不斷精心加工和改造,今天流傳的儒教已經與當年孔孟想法有了相當距離。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麵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麵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麵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外儒但內法和陰陽的傳統專製文化很不適合構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法治的國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立,所以要高度警惕它們對習大大提出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國夢”的威脅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