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海觀潮

瞅瞅中國,看看世界
正文

我們可能處在全球經濟衰退和世界再平衡的前夜

(2016-02-13 09:57:59) 下一個

我們可能處在全球經濟衰退和世界再平衡的前夜

 

全球性的劇變可能即將到來,首先是經濟的,然後是政治的。

在過去的三百年間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很少在所有主要經濟體同時發生,第一次算是1929年的危機。但是二戰後由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使得沒有全球市場一體化的可能。經過1991年以來蘇東解體和網絡信息革命,世界在更高的水平上徹底地實現了全球化或者說國際化,英特耐雄納爾(INTERNATIONALE)終於要實現了,做為資本主義生產周期繁榮、衰退、蕭條和複蘇在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全麵發生了。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由於幾次新市場的出現(蘇東,東亞, 中國, 金磚五國)和信息技術革命,市場經濟經曆了空前增長。新自由主義促進了信息技術革命,全球貿易的發展以及經濟的整體增長但同時極大的促成了貧富分化,貨幣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在全球範圍內把寅吃卯糧的經濟模式發展到了極點,盡可能地縮短經濟衰退和蕭條的程度和周期,促成危機在最短時間內複蘇,極大地延長了經濟增長和繁榮周期。

 

但是今天我們會發現新的有規模的空白市場沒有了,如果新技術革命如果沒有發生,經濟增長可能已經無路可走了。因為在沒有新市場出現的情況下,新自由主義使用幾十年後已經導致全球貧富矛盾不可調和,貨幣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極致使用,使得經濟滯脹不可避免。2008年的危機就是結果,雖然世界各國利用寅吃卯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暫時把危機擴大延後了,欠債終究要還的,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現在美、歐(二十國集團中的歐洲經濟體)、中國,日本和其他金磚四國、以及東亞其他國家都失去了增長空間,非洲南美的市場太小。代表世界GDP85%,國際貿易80%和人口2/3的二十國集團增長正在全麵熄火,標誌著全球進入衰退的前夜。

 

從2015年來看,二十國集團中除了中國和印度增長較快外,其餘不是像美日歐以2%左右速度增長,就是負增長。首先,作為過去6年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中國實際增長速度跳水式下跌,GDP增長率由2014年7%左右陡降至2015年實際4%左右,而且隨著去產能和供給端改革,一兩年內GDP實際增長率進一步下降已不可避免,加之近6年來極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已經形成很高的杠杆,與美國次貸危機前情景非常相似;而另一個高增長率國家--印度GDP隻有中國1/5,所以其6.8%的增長也隻相當於中國GDP1.3%的增長,即使能未來幾年維持此增速,對於全球經濟增長影響不大。其次,美國雖然由於其家底厚(經濟,政治,軍事,人口結構,美元霸權,等等),目前看起來似乎正在恢複元氣,但是其根本性的借貸消費經濟的本質沒有改變,當全球其他地方的債權人都陷入困境時,作為靠借錢度日的債務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第三,主要歐洲和日本國家由於人口結構老化和社會福利化,已經失去了高增長的長期基礎,而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使用的寬鬆貨幣政策雖然暫時延緩了危機,但是麵臨兩難局麵:一方麵藥不能停,但是接著吃一樣會心梗,最近的德銀危機就是如此。第四,金磚國家中,除中印外,剩下的三個資源輸出型國家已經由於全球經濟收縮而慘不忍睹。

 

更為嚴峻的是世界主要國家已經把貨幣和財政透支空間基本上用到了極限,貧富分化也處於階段性高點,各國統治階層要維持現在世界利益格局不變的前提下,基本上手中已經無牌可打了。

 

按照市場經濟的周期運行,如果沒有足夠劃時代的科技革命到來,未來幾年世界主要經濟體麵臨的局麵是會不會依次硬著陸(這是西方經濟學的說法,其實就是陷入嚴重經濟危機--衰退和蕭條)的問題。

 

人類社會的運行特征是:增長有力時,做蛋糕就可以解決政治問題,支持有效率的右翼精英的人多;當增長無望時,一般會分蛋糕,可以國內分,也可能同時國際分,如果經濟危機蕭條,支持平等左翼大眾的人就將大大增加。我們人類每個階段的增長是有的極限的,生產力要素是有限的,如果經濟成長的成本過高,增長不能一直持續的。近三十年經濟的增長可能已經超越了短時間生產要素所可以支撐的增長的極限,適當再平衡也許不可避免。如果蕭條和危機發生將發生全球左轉,未來世界必將有幾個趨勢:1、民族主義和民粹崛起;2、民主社會主義和威權主義同時複蘇;3、各種矛盾(各國內部和國際間)導致衝突加劇。

 

鑒於2008年全球危機以來,全球右派精英階層並無意願也無能力來徹底解決經濟和社會的深層次問題,而隻是用各種掩耳盜鈴和吸鴉片的方法來應付這個根本性的挑戰,使得問題不但沒有解決而且被深化。所以這個新的變化可能是長期的,將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成為主要的時代特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