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煥禎和徐寶菊緣起偶然,逃不過一個老掉牙的英雄救美的故事。徐掌櫃則用心良苦,用上了十八般武藝借此促成了尚徐兩家結為秦晉。
俗話說女大十八變。寶菊自小的時候就招人喜愛,到了二八年華出落得更是婷婷玉立,被街坊鄰裏稱之為“醬園西施”。
一日,幾個當兵的在鍾鼓樓街逛到徐家醬園坐下喝酒吃肉,幾杯黃湯下肚,見到在店裏出來進去的寶菊,竟起了輕薄之心。徐掌櫃把女兒推進裏屋,陪著笑臉說了一籮筐的好話,隻求他們一走了之,可對方卻不依不饒,一定要小姑娘給兵哥哥陪酒。
無巧不成書,一夥人的拉拉扯扯正好被路過的尚煥禎碰上了。那時他剛進大帥府不久,軍級還不高。他認出來那幾個士兵似乎是帥府的門衛,便走上前來問個究竟。幾個兵一見煥禎的一身軍服,立即知道了麵前站著的是位長官,酒醒了一半,慌不迭兒的敬了個禮,匆匆離去。
本是小事一樁,煥禎並未留意。可這件事對徐掌櫃卻如同當頭棒喝。他多年來苦心經營,一門心思的做生意賺錢,以為有了錢就可以高枕無憂。真的是這樣嗎?他覺得自己以前真是膚淺至極。這年月還有什麽對付得了槍杆子? 那可是要命的東西。他打起精神仔細盤算起來,天無絕人之路,他雖然膝下無子,但如花似玉的掌上明珠寶菊不就是上蒼賜給他們徐家的金甲盾牌?
他決意,就是上天入地,把奉天城掘地三尺,也得打聽出來那天解圍的軍官到底姓字名誰。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得知那位相貌堂堂的小夥子不僅服役於大帥府,而且還是城裏一戶尚姓大戶人家的公子。
徐掌櫃翻來覆去的想了多日,最後對夫人說要準備一份厚禮去尚家答謝。夫人不以為然地說:“無非就是多花點錢的事兒,哪用得著你如此糾結?” 徐掌櫃卻所答非所問:“我們和尚家攀上做兒女親家,如何?” 夫人聽聞先是一愣,然後就笑他:“你這個人咋就想一出兒是一出兒,做什麽夢呢?異想天開!” 徐掌櫃胸中自有帷幄,並不搭腔,心裏默念:我徐劉這輩子做的異想天開的事還少嗎?不差這一件。
掐算出一良辰吉日,徐掌櫃攜妻帶女登門拜訪。尚家老爺夫人問清來由,得知煥禎在外做了如此長尚家臉麵的事,不禁心歡。尚老爺不免客套了一句:“犬子剛剛從軍不久,護國愛民是本分,不足掛齒。” 徐劉則趕緊回答:“不瞞尚老先生,如今像您這樣的仁人誌士真的是太少,現在哪個扛槍的不是到處撈一把?尚公子如此俠義,都是您教子有方。” 又聽徐劉接著說:“那一日若不是公子出手相助,我們徐家不知會遭怎樣的劫難,真的讓我不知道如何報答才好。俗話說大恩不言謝,以後尚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就是一粗人,講不出來大道理。今日冒昧前來打擾,敢問可否懇請老爺夫人容我和小女日後再來登門討教?”
抬手不打笑臉人。徐劉這樣恭敬,尚家夫婦自然不好拒絕,便說:“徐掌櫃生意繁忙,這點小事無需掛在心上。平日裏我們都是閑賦在家,若是您有空過來坐坐就一起喝杯茶,無妨。” 如此,徐劉如同得了尚方寶劍,真的成了尚家的坐上賓。
徐劉心裏明鏡一般,跟尚家無法提錢財,唯有動之以情。所以他想盡辦法,挖空心思地對尚家好,而且跟尚老爺推心置腹地說,大小姐嫁的遠,公子軍務纏身,無暇膝前盡孝,以後府上的事情他徐劉一定竭心打點。也許是得益於年輕時在親戚的鍾表鋪裏不得不學的伺候人的本事,徐劉心細如發,尚家裏裏外外的大事小情他都記在心上,凡事必躬親。尚老爺喜歡海產,他就挖出些野路子買來渤海灣的黃花魚,興城的梭子蟹,不僅送到府上還親自下廚烹製;尚夫人口味偏素,他請石門店老家的人把新鮮的蔬果穀栗直接送到尚家廚房,一刻都不能耽擱,反正工錢費用在他店裏拿便是。後來,以至於尚家下人的事情他都會出麵,能幫則幫。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尚老爺和夫人對這位徐掌櫃竟然有了一絲的依賴和親近。
尚家夫婦也察覺到徐掌櫃的心思,是為了女兒寶菊。其實,尚老爺一直在留心,想在家有待嫁女兒的舊識裏為煥禎尋得一門親事。可是無奈,這些友人都是看著煥禎長大,知道他自小頑劣,和知書達理沾不上邊兒,別人家孩子讀的書能用車載,煥禎翻過的恐不及鬥量。知子莫若父,一想到去提親他就仿佛是虧待了人家的女兒,話一直說不出口。至於這個徐寶菊,若是和女兒彥禎比起來,可謂是天壤之別,但誰讓自己養的兒子不爭氣呢?
另外,和徐劉熟撚了之後,得知他出身低微,從白手起家,到現在支撐著規模不小的生意,尚老爺體察到市井之中也非皆為池中之物。其實,徐劉的吃苦耐勞,人情練達,不正是他希望從小嬌生慣養的煥禎可以學之一二?再說,徐家對尚家照顧得樣樣周全,盡顯崇敬之心,日後也絕無可能有背悖之意。寶菊的門檻是低了些,可在尚家和煥禎麵前唯有恭順。這樣,對他們而言,如若拋開門第,與徐家結親豈不是更自在,更實惠呢?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年多以後,尚煥禎和徐寶菊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結為百年之好。看著接踵而來的賀喜的人群,徐掌櫃又一次領略了人生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