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博士用進化論的理論解釋人類走出東非之前的變化,這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觀點,特此說明。
中土文明原來自南而來?漢人和藏人的關係居然比漢人和越人、漢人和苗人的關係更為接近?福建地區的居民大多數是北方漢人?這些問題的答案居然隱藏在一門嶄新的學科:分子人類學之中。
李輝在注冊登記時,民族欄裏填寫的是漢族,但是他從小時候就發現自己雖然居住在上海奉賢,但和周圍的漢族人在文化習慣上有很大差異。他太爺爺太奶奶有自己深青色的民族服裝。他們有自己的節日,農曆四月十八日,他們會灑水過新年;農曆九月十八日,他們會把魚塘裏養的魚都捉來,斬成段,分成堆,每家每戶平均分配。當時,長輩們給李輝的說法是,他們就是上海最早的原住民。
直到李輝到雲南傣族去采樣時才發現,傣族的語言他幾乎都能聽懂,他發現在詞根上傣族話和他所說的話完全一致,隻是在詞綴上有些變化。而到了水族,李輝更為驚訝,連那兒的悄悄話、私房話,他都能聽懂。回到上海後,他就研究了自己的DNA,經分析發現,傣族、水族和他自己身上都帶有M119突變。
經過研究,李輝發現,南亞先民沿雲貴高原西側北上形成漢藏語係的同時,從中分離出一支南亞先民朝東南方向遷徙,繞過老撾的崇山峻嶺,距今1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形成了澳泰語係祖先。這一支黃種人帶著M119突變從越南和廣西方向進入中國,沿著海岸線往東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
李輝通過檢測自己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均屬隨機突變DNA),發現它們來自現今的廣東福建一帶。通過DNA檢測,李輝才知道,他們屬於澳泰語係中的一個人群,而他所說的一些話來自一種古老的澳泰語。這個語係祖先的形成是在2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
澳泰語係人群在民族學上又稱為百越民族係統,他們曆史上的覆蓋範圍是從越南北部的交趾分布到江浙一帶。在千百年的分化中,誕生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壯族、傣族。這些民族在語言、文化上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也統稱越人。“你看我的眉骨向下彎曲的弧度很大,這就是澳泰語係人群的顯著特征。”李輝說。
錢吉說,在此次“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中涉及到關於中國人遷徙路徑的研究隻需要做些收尾和補充工作。比如如今有研究發現,在2萬多年前,澳泰語係形成的時候,就有一支部落沿著海岸線往上跑。他們幾乎就沒有留下沿途停滯的痕跡,一直跑到西遼河流域再停留下來。他們是阿爾泰語係的核心。之後那些阿爾泰語係的先民又朝周邊遷徙,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東進入朝鮮、日本,向北穿過白令海峽踏上美洲。“但是到目前為止,該語係的人怎樣遷移還沒有結論,這個地區的DNA采樣相對做得薄弱些。在這一次的遺傳地理圖譜計劃中,這些都會加以完善。更多的重點將放在對東南亞的研究上。”
複旦大學可能會先從老撾、緬甸入手,因為那裏還有很古老的人群部落,“這次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的工作重點將會落在老撾緬甸身上,畢竟,南亞先民是東亞人共同的祖先。這部分人群的遺傳結構搞清楚了,將會對整個人類遷徙曆史提供很大的貢獻。”複旦大學該領域的科研能力目前在遠東地區最強,他們此次研究將使每個人基本能弄清自己祖先的遷移路線。
全球攜手繪製人類遷移圖
人類基因圖譜證明:人類無種族之分
全世界人口基因來自36個女人 源於“線粒體夏娃”?
中國人常講同姓氏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英國牛津大學人類遺傳學家經十幾年的DNA研究發現,全世界的人口分別繁衍自36個不同的、被稱做“宗族母親”的原始女人,其中非洲有13個“宗族母親”,印度、澳大利亞、中亞有7個。而所有這些“宗族母親”又都是15萬年前到20萬年前非洲大陸上一個科學家命名為“線粒體夏娃”(Mitochondrial Eve)的女人的後代。盡管“夏娃”不是當時惟一活著的女性,然而她卻是惟一一個將血脈延續繁衍到今天的原始女人。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該理論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人類遺傳學教授布賴恩·西基斯(Bryan Sykes)提出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從年代久遠的古代骨骼中提取出DNA方法的遺傳學者,並建立了“牛津祖先”(Oxford Ancestors)項目。
西基斯教授研究發現,現代歐洲人其實大多數都是遠親:97%的現代歐洲人,其實都起源於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冰河時代的7個不同女人,這7個“宗族母親”被他稱做是“夏娃的7個女兒”,7名原始女人通過“線粒體DNA”和現代歐洲人聯係到了一起。線粒體DNA是隻通過母係一脈傳遞的遺傳基因,男性也能從母親那裏繼承線粒體DNA,但卻無法將它遺傳給自己的後代。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女性生下的全都是兒子,那麽她的線粒體DNA遺傳鏈將因此終止。所以,如果一個女人沒生出女兒,那她就真的斷子絕孫了。
西基斯稱,“很顯然,在漫長的冰河時代,歐洲並非隻生存著這7個女人,同一時代生活著大量的原始女性。然而她們要麽沒有長到成年,要麽沒有生下孩子,要麽生下的全是男孩,但這7個原始女人不僅活了足夠長時間,並且每人至少生了兩名女兒,從而開始了線粒體DNA遺傳鏈,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據西基斯教授稱,線粒體DNA一般很難發生改變,平均要過2萬年線粒體DNA才會發生微小的變異。他對記者道:“研究發現,大多數現代歐洲人的線粒體DNA可分為7種類型,就仿佛血型一樣。我們相信,每個線粒體DNA相同的人都是數萬年前同一個女人的後代。”
西基斯承認,研究人員也偶爾發現有的人DNA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族母親。他開玩笑地說,或許來自外星人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宗族母親”是這36位中的哪一個,180英鎊就可以搞定,上網聯係“牛津祖先” www.oxfordancestors.com。已有二萬人在“牛津祖先”的幫助下認祖歸宗。
不僅母係能確認,通過Y染色體,父係一樣有跡可循。研究發現,Y染色體的遺傳軌跡與人的姓氏息息相關。例如20%叫麥當勞的美國人是“宗族母親”的直接子孫。說不定,科學家不久還會發現人類之父“Y染色體亞當”呢。
基因研究揭示人類遷移中國人祖先源於東非
世界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完成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希望通過研究人類基因的變異來繪製出一幅“人類遷移圖”。
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中國人的祖先源於東非,經過南亞進入中國。這支南亞先民經過多次遷徙及體內基因突變,逐漸分化成為各個民族。
按科學家的觀點,通過個人的DNA樣本分析,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了解自己的故事,尋找到自己的一脈淵源。
“這些曆史信息隱藏在我們體內的DNA分子結構裏。”李輝說。這位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熱衷收集各個民族分支的DNA樣本,並著重研究中國南方的各個民族群體間的關係。
李輝生長在上海郊區奉賢,通過檢測自己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發現它們來自廣東福建一帶。而在2萬多年前,這些DNA類型在東南亞的北部灣活動。李輝從小說“飛”的時候是念“bóng”,和侗語“ben”很像。
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以為這就是奉賢話。通過DNA檢測,李輝才知道,他所說的一些話來自一種古老的澳泰語。這個語係祖先的形成是在2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
科學家們一直在嚐試著用DNA分析和電腦技術研究人類曆史,從而確定人類種族及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這項工作從未間斷過。目前,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在全球展開。新華社4月18日的一則電文說,為了全麵了解人類的起源與遷移過程,以及人類數千種語言的形成,在未來幾年內,我國科學家將和美國等國的科學家一起,通過研究基因的變異以繪製出一幅“人類遷移圖”,從而填補人類曆史認識的空白。
這項為期5年的項目被稱為“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這一項目將通過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地的10個實驗室和大學的專家來共同完成。科學家們將在世界各地采集不同人種的10萬份DNA樣本進行分析。
複旦大學現代人類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和他的團隊負責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人群研究,內容包括東亞和東南亞的人群遷移、民族和語言的產生和分化、人群間的基因交流等。
“這次我們調研的重點將是繪製一幅中國人祖先遷移的地圖,用來探究我們民族和語言等諸多進化環節當中的未知問題。”金力教授說,此次要采集大約2萬個DNA樣本。每一個中國人將能了解自己的故事。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初中教科書的權威教育是,分布在中國的現代人是由生活在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進化而來。這個說法的理論依據是人類的多地區起源說,認為在歐、亞、非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猿人進化而來。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現代人是單一的物種,而各地的猿人差異卻很大,屬於不同的物種,並沒有都進化成為現代人。隻有東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在查閱中國現有化石的年代以後,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斷層。這個斷層從大約10萬年前至4萬年前,沒有任何人類化石出土。經推測,生活於東亞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時期,由於惡劣的氣候而絕滅。取而代之的是從非洲不遠萬裏遷徙而來的現代人種。
但仍有科學家支持“多地區起源說”。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征,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1998年,中國科學家意識到DNA遺傳密碼的重要性。在那些雙螺旋的DNA鏈條上交織著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小球,A、T、C、G.它們掌管著整個人類的遷徙和發展史。
按科學上的解釋,每一個小球就是一個核苷酸單位。所謂基因就是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連在一起,並具有相應的遺傳信息。它有很強的功能性,控製著人類的膚色、形態和健康。比如人類的高血壓就有幾百個基因在控製。它們的序列不能隨便更換。變換了,就要影響身體狀況。
而還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質如同DNA分子裏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它們過了幾千幾百年會自由地發生一次變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現C.這種變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不承擔自然選擇的壓力。它們的改變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就是這些遺傳突變記載了人類遷徙的曆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佑著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種被稱為微衛星的特殊排列順序,這是一種公認的遺傳標記。DNA排列中有一種簡短的重複,比如TGTGT鄄GTG,其重複的字母和次數都可以遺傳,當延續到後代身上時,原先那一個G的位置可能會變成A,或者原先重複9次而到了後代忽然變成重複10次。根據這個原理,褚嘉佑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
有人認為褚嘉佑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主要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布的路徑。
柯越海共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一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三根樹枝。它們匯攏到一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柯越海說,中國人Y染色體的有效群體本來就不大,所存在的種類不多,這1萬2千多個樣本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染色體的類型。這可以充分證明,華人占大多數的東亞人群起源於非洲。
領導“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的人類基因組科學家斯賓賽-威爾斯說,“我們都曾屬於同一個祖先,僅僅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分離開來。”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無論是亞洲人、美洲人、歐洲人,都是由東非直立人而來。他們在5萬-10萬年前,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
從DNA開始,關於人類的研究漸漸超出了文化的層麵,人們學習著從自己體內尋找丟失的曆史。上世紀80年代末,人類學中誕生出一支怪異的分支,分子人類學。它自誕生起就顯示出驚世駭俗的力量。它不僅讓“非洲起源說”的麵目變得清晰可信,分子人類學家甚至憑借它找到了非洲的亞當和夏娃。
1987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瑞貝卡·坎恩破譯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的線粒體DNA,發現現代女性的線粒體DNA都來自一位婦女,她大約生活在15萬年前的非洲。
線粒體存在於細胞質裏,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它們包含少量遺傳物質—————DNA.每個人的線粒體都來自母親,因此線粒體是從母係遺傳的角度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工具,就像Y染色體是研究父係遺傳的工具。
隨後,分子人類學家再次成功破譯了男性遺傳密碼的Y染色體。通過研究,他們得出結論,現代男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他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大約15萬年前的東部非洲。
“DNA中的遺傳密碼讓亞當、夏娃離開了神話世界,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
他們成了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人的祖先”。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李輝說。
李輝解釋說。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之前。那些棕色人、黃種人就是帶著這個古老的突變開始向世界擴散。除了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具有這個位點的突變。
10萬年前,地球處於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整個海平麵比現在低120米左右,許多海床裸露在地麵。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或許是頻繁發生類似於現在的盧旺達種族清洗事件,一部分人開始走出非洲。
“又過了幾千幾萬年,現代人在Y染色體基因突變M168基礎上又出現了2個突變類型,M130和M89.前者發生在8萬年前,後者發生在4萬5千年前,人類已通過北非進入了歐亞大陸。”李輝說,最早出來的是棕色人。他們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為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在印度洋岸邊走著。公元5萬年前,他們已占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之後的幾萬年裏,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之後可能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
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
但他們的擴散速度很快。他們隻用了棕色人1/5的時間就到達東南亞。柯越海取樣的1萬2千個中國人的樣本中有11311個樣本在M89的位點上發生突變。而這個突變標記在黃種人到達東南亞時就已形成,並且一直在這裏做了很長久的活動,之後他們將要進入中國,分化出現在的漢族。
人類基因圖譜——世界人口基因組分布
D-YAP矮黑人基因
M130棕種人基因
K-M9是黃種人基因
P-M45是白種人基因
D-YAP矮黑人基因
M130棕種人基因
漢族人無論是南方漢人還是北方漢人,Y染色體中都沒有這兩種基因
而北方民族蒙古人,突厥人,滿族人,朝鮮人和日本人都有D-YAP和M130
其中K-M9是黃種人基因,是中國人的主體類型,P-M45是白種人基因
C-M130是棕種人基因,海洋居民,C—M130走的路線大概就是沿著海岸出發,從阿拉伯半島—伊朗—印度—中南半島,此後,這批M130的子孫分為兩支係,NO.1支係向北進入西伯利亞,並最終進入了北美地區;NO.2支係向南進入澳大利亞,並擴散到整個太平洋諸島。雖然我們的基因樹上C—M130畫的比較簡單,但實際上C—M130並不單一,他們類型眾多。
今天C—M130的後代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北亞東部、日本、北美西部、澳大利亞、太平洋諸島。在東亞地區,外蒙地區比例非常高,達到58%,還有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布裏亞特人、比例都在60%以上,這些人群的類型(包括北美地區)都是C3—M217;M130的其他類型還有,日本的阿伊努人90%以上是C1—M8,另外,現代日本人(6.5%)、朝鮮人、滿州人、阿穆爾人中,也有一定數量的C1。C2—M38,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嶼,C4、C5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區,在當地民族中能達到20%。在漢族人中幾乎沒有C-M130基因的分布。
亞歐大陸上主要民族(圖中的chinese指漢族,和一般人的觀念不同,漢族的基因構成恰恰是一個非常單一純粹的民族,足以證明原來的漢族融合而成的理論是錯誤的) K—M9基因是最重要的一個支係,亞歐大陸上,除了西亞地區和西伯利亞,世界島上絕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孫構成,今天漢族人中,96%的人都是K—M9類型。
K—M9下麵也有很多子類型,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ON—M214,另一個是P—M45。
前者(ON—M214)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北亞東部、部分太平洋島嶼(以上都是O—M175子類型)和烏拉爾山兩側、北歐北部、東歐北部和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以下都是N—M231子類型)。中國人主體類型就是O—M175。族人中的4%的P-M45白種人基因,最有可能的來源的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種。
《人類基因序列圖》將給我們帶來些什麽?
公元2003年4月14日,美國科學家在華盛頓莊嚴宣布:美、英、日、法、德和中國,6個國家聯合,經過13年的努力,共同繪製完成了《人類基因序列圖》。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日子。
這一天,是我們期待太久太久的日子。盡管這一天提前了兩年,可還是覺得讓我們等得太久太苦。
這一消息瞬間傳遍了全世界。
人類基因序列圖譜的破譯,會給我們的世界和我們自已,帶來什麽樣的巨變?在即將到來的天崩地裂般的變化麵前,我們的想像能力顯得那麽貧乏,顯得不夠用了。
這張圖對於我們是如此重要,以至在2000年3月14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和英國首相布萊爾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人類基因組研究成果公開,任何個人或集團都不能獨占它的專利權,以便使它成為全人類共同擁有的財富。
這項始於1990年、預計在15年內完成的人類有史以來最浩大的工程之一,被全世界的一批最優秀的科學家,用充滿智慧的、艱苦卓絕的工作,整整提前兩年完成了。在參加研究的6個國家中,中國是惟一的發展中國家,這表明在基因工程的研究上,中國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中國承擔了《人類基因序列圖》工程1%的任務,即人類23個染色體中第3號染色體的一部分解讀,約3000萬個堿基對的研究。
《人類基因序列圖》:打開生命之門的金鑰匙
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本世紀名命為“生物工程世紀”。2002年再次蟬聯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茨說,下一個全球首富將出現在基因工程中。毫不誇大地說,《人類基因序列圖》將改變一切,將為全球經濟大洗牌。
《人類基因序列圖》這部浩瀚得無法想像的天書的破譯,我們一直以為,那是件遙遠得與我們這一代人毫無關係的事。忽然就在今天,科學家們把這本書在我們眼前打開了。
人類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可人類對自己的認識,遠遠不能與對浩瀚蒼茫的宇宙的認識相比擬。在所有的自然科學中,醫學是對我們最重要,卻偏偏又是最薄弱、最落後的一門學科。但凡能稱作“病”的18000種疾病中的某一些病症,現代醫學似乎還無能為力。
在人類的科學發展史上,在《人類基因序列圖》未能破解的幾千年的人類曆史長河中,可以說,醫學一直在黑暗的、漫無邊際的長夜裏摸索。隨著物質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學技術的急劇發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卻在同時急劇惡化。在科學飛躍發展的時代,人的生命卻變得愈發脆弱。
隨著《人類基因序列圖》的完成,人類終於找到了打開生命之門的鑰匙。那是一部講述生命之謎的,有著30億個詞匯的大辭典,上帝就是按照這張圖製造人的。
“人類基因工程圖譜”與我們這個星球上60億居民,人人有關,有關的程度讓我們難以置信。它解說的是生命的本質,是生老病死的奧秘。
有了這張圖譜,許多可怕的疾病會迎刃而解,那些讓我們談虎色變的被稱之為“絕症”的艾滋病、癌症,還有許多常見病、多發病,現代醫學至今連其發病的基因都未能搞清的疾病,如糖尿病、精神病、高血壓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心肌炎……將從圖譜裏找到答案,將隨著有缺陷的基因的修複,而被治愈。包括長期以來我們束手無策的重大手術,或難如登月的器官移植、神經修複、甚至困擾全球的難題:減肥,都將變得輕而易舉。
更讓我們難以置信的是,它不僅會使我們活得更健康,還會讓我們長壽。隨著死亡激素的發現,隨著生物節奏、生物鍾的發現,人類的壽命將大大地延長,從理論上說,《人類基因序列圖》告訴我們,人類的正常壽命是1200歲。簡直是長生不老了。
還是在上個世紀末,人類就己經弄清了死亡激素的成因,以及它對人類壽命的影響,並弄清了分泌死亡激素的腦後垂體的位置,但尚未找到控製它的方法。隨著“長壽基因”的問世,活到1200歲,隻是個時間問題。
科學家們還破譯了一個更神奇的基因:忠誠婚姻基因。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當好色到荒淫程度的老鼠被注射了忠誠基因之後,它不但認定了自己的配偶,居然終身不渝!你說《人類基因序列圖》,什麽奇跡造不出來?
“後基因組時代”
《人類基因序列圖》的完成是否意味著,生命的天書已經打開,科學家從此就掌握了生命的奧秘了呢?
北京師範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何大澄教授是這樣回答的:“不是這樣的,基因組的測序完成,當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是人類對於生命本質認識的一個重大飛躍。但是這個測序就如同我們發現了一部從西天取來的經,但是這個經具體內容是什麽,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
也就是說,人類對人類基因組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在科學家測出了人類基因組裏3萬多個基因的結構以後,人類基因組計劃宣告完成,但對於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並沒有停止,從此生命科學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
在“後基因組時代”,科學家還要研究人類基因組裏3萬多個基因的功能,進而揭示基因是怎樣控製生命現象的。
基因就好比建築生物個體的圖紙,蛋白質則是根據圖紙合成的建築材料。很顯然,光有圖紙是不會產生生物個體的,蛋白質在建築生物個體和調節生命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以及生長發育,都是由蛋白質直接參與並完成的。
在後基因組時代,科學家需要盤點人類蛋白質組裏所有種類的蛋白質,並對這些蛋白質的生理功能進行描述。他們發現,蛋白質分子是有機大分子,它本身是一條長鏈,這和基因有點兒像。
然而基因僅由A、G、C、T ,4種堿基組成,蛋白質則是由20種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的建築材料種類是基因的5倍。因而蛋白質種類要遠遠多於基因。
由於蛋白質直接參與生物體組成,這就解釋了為什麽自然界裏的生物如此豐富多樣,是蛋白質構築了五彩繽紛的生命大廈,生命的世界就是蛋白質的世界,蛋白質的世界是這樣美麗而奇妙。
蛋白質組研究代表著21世紀生命科學的最前沿,也是現代科學十大前沿研究領域之一。隨著蛋白質組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後基因組時代,通過對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深入研究,科學家還發明了蛋白質芯片診斷技術。
蛋白質芯片其實就是一些表麵經過特殊修飾的金屬載體,它們可以選擇性吸附不同的蛋白質,減少了樣品複雜性,提高了分析效率。
這種技術隻需要取少量血液樣品,就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對肺癌進行早期診斷,對病人不會造成太大痛苦。診斷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樣品點到蛋白質芯片的樣品孔內,經過一些簡單處理,送到閱讀機上,進行處理分析。僅僅需要5~6分鍾時間,蛋白質芯片閱讀機就可以讀出上千種蛋白質。
通過比較正常人和肺癌病人的蛋白質,科學家找到了肺癌病人早期診斷的依據。
行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
可別以為《人類基因序列圖》帶來的都是好處,那將是一個絕大錯誤。
《人類基因序列圖》中國組的負責人楊煥明博士說,在他看來,《人類基因序列圖》所帶來的憂患,更甚於所帶來的喜悅。他始終是用帶著焦慮的目光在關注著《人類基因序列圖》研究的每一步進展。
千萬別讓它成為一隻潘多拉的匣子。
利用基因技術所生產出來的“超級熱毒基因武器”,比現存的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厲害上千萬倍,隻要有20克的“超級熱毒基因武器”,一支普通的試管就能裝下,就能把全球60億人殺得一個不留。簡直給我們畫了一幅世界末日圖。
《人類基因序列圖》的確是這樣一張圖:它讓我們顫顫兢兢地行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搖搖晃晃的鋼絲上。
你安的特人的某些特征在白人身上反應的最明顯。這沒有疑問。但是白人的主要特征還是膚白,金發,碧眼。這三個特征至少我沒聽說過你俺的特人有。一般認為白人的這三個特征形成的很晚,大約6,7千年前在裏海北部,烏克蘭草原靠近高加索山北麓地方形成。起因是農業的發展使得當地人的食物結構發生變化。人體缺乏維生素d,造成人口減少。基因應對挑戰,將皮膚變白,有利光照,產生維生素d. 據說這次並非基因變異,隻是基因錯位表達的結果。有趣的是這種表達錯位在使得皮膚變白的同時將頭發變金,眼變藍。後二個特征並不有利於生存,隻是具有美學意義,能促進最先達成變異的人群優先繁殖。
另外不要小看基因的反應時間,好像有個證據,某島上的鳥類在絕種威脅下一個月時間完成變異。
NGC去年有一部紀錄片專門講述尼安德特人,一個德國專家指著將一具尼安德特的骨骼複原後得到的模型,告訴記者,"我看不出尼安德特人與現代歐洲人有什麽區別。"最早出土的一具尼安德特人屍骨被複原後,駝背,關節粗大,後來才被證實是一個得了關節炎的老人的遺骨。但是尼安德特人的駝背野人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尼安德特人身材高大,骨骼粗壯,眉骨突出,肌肉發達,這在其它人種中是獨特的,現代歐洲人也繼承了這些特性。主流觀點認為尼安德特人不可思議地在5萬年前左右消失了。為什麽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更高,更壯,更善於捕獵。怎麽會敗給智人?我認為尼安德特人沒有消失,而是充分地與智人融合了。雖然他們的某些獨有的基因在歐洲人基因庫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是顯性的,就好比如果亞洲人和歐洲人的混血後代主要是像歐洲人。
另外我判斷,人種的外部特征在幾萬年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你看看兩千多年前兵馬俑裏的人與現代陝西關中人有多大區別,幾乎沒有。突變帶來的外貌體征變化遠不及與外來基因融合來的明顯迅速和普遍。
明顯的錯誤之一“李輝解釋說。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與從非洲進入歐洲的智人混血,現代歐洲人幾乎都有(3%-5%不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尼安德特人已經在歐洲生活了50萬年。有一部分中國人也有1%-2%不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本人認為,基因突變不致於在幾萬年內產生像白種人與中國人這樣大的差異,尼安德特人才是白種人的前身。
明顯的錯誤之二“李輝說,曆史學家說的漢人擴張中不斷融合當地人是不對的,當地人基本被驅逐了.。”
---北方的漢人血統非常複雜,突厥,匈奴,契丹,鮮卑與漢人的混血大量存在,南匈奴有20萬人歸順漢朝。唐太宗的母親是鮮卑族,唐太宗是有曆史記載的第一個跰趾症狀的人。
抽樣太少了,13億人你抽取1萬多就開始下結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