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海上的島嶼爭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拿出文字證據證明歸屬。茫茫大海中荒無人煙的島嶼,哪容易找到文字證據?即便是有文字記載,所指大多語焉不詳,難以具體到某個小島上。證據不足以服人,就容易引起紛爭。清朝末年,中國與日本圍繞東沙島是不是“無主荒島”展開外交博弈時,一本書的出現,讓日本人啞口無言,徹底改變了東沙島的曆史,中國硬生生從列強手裏奪回了海疆一塊領土。
什麽書能夠左右南海島嶼爭端,逼退日本人呢?
日本人占島:一個鳥拉屎的寶地
時間來到1901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次遇風浪被吹到東沙島。從一般人眼裏,這座茫茫大海中的孤島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誰知道,西澤吉次發現這個地方簡直鳥拉屎的天堂,充斥的鳥糞富含磷肥,是優質的天然肥料。1907年,西澤吉次帶領著百餘人開進東沙島,毀壞漁船、拆掉廟宇,新建碼頭、倉庫、宿舍,開始要大規模開采島上的鳥糞磷肥。西澤吉次雄心萬丈,儼然以島主的身份將該島命名為“西澤島”。
東沙島是中國南海東沙群島中唯一的島嶼。古稱南澳氣,又名大東沙,麵積1.8平方千米。東沙島形狀如牙,俗名月牙島;因位居珠江口“南澳”之外,所以在中國古航海圖中稱為“南澳氣”,又名大東沙。東沙島位於東亞至印度洋和亞、非、大洋洲航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西澤吉次在東沙島上的動作,很快被兩江總督端方得知。端方就上報給朝廷,交由兩廣總督查明此事。兩廣總督張人駿登時懵了,電文中隻說明日本人占領了粵東沿海一島嶼,並沒有指明是哪個島,這讓張人駿如何去查?他就以這個島嶼並非廣東管轄,建議請南洋大臣派船調查,把皮球推了出去。
英國人的伎倆:逼中國確權
按照一般的邏輯,這件小事本應該在大清朝的官場的太極推手中“小事化了”,沒想到1908年8月,英國人又來參合一腳。英國人想在東沙島建立一座燈塔,方便過往船隻航行。但英國人並不知道這個島到底歸哪個國家管轄,於是就來詢問中國這個島的歸屬。
中國官員頓時緊張了起來,東沙島不僅有被日本侵占的傳言,連英國人也盯上了。如果再不采取行動,這個島又將不明不白被列強侵吞了。經過一番調查,清政府終於確定了東沙島的位置,明確該島應該歸廣東管轄,由兩廣總督負責該島的對外交涉事宜。
朝廷已經明確了東沙島是中國的領土,歸廣東管轄,兩廣總督張人於1909年2月照會日本領事,正式向日本人提出東沙島是中國的領土,讓在東沙島開采鳥糞的日本商人撤出。
關鍵證據:源自英國的《中國江海險要圖誌》
日本政府收到這個照會估計也是一臉懵逼,他們大概也不知道太平洋上有這麽一個島,更不知道自己的國民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幹嘛去了,解釋說自己不知道有這麽回事。後來了解了下情況,又聲稱這個島是無主荒島,日本人承認對這個島沒有主權,但並不代表這島就屬於中國。中國政府得拿出證據來表明對這個島有主權。
張人駿列舉中國漁民在島附近捕魚,在島上建神廟、開荒種田等例子加以駁斥,日本人說這些都是中國人的一麵之詞,他們非要中國找到文字證據,尤其是地方誌書中的記載作為證據才算數。
這個孤懸在海外的荒島地方誌真的會有記載嗎?在翻閱了大量的廣東方誌後,張人駿並沒有找到能夠明確標識東沙島為中國領土的證據。文獻證據拿不出來,日本人豈會願意承認中國對東沙島的主權?事情陷入了僵局,東沙島的歸屬再次成疑。
恰好在此時,《中國江海險要圖誌》一書的出現徹底扭轉了局勢。這本書中明確記載了東沙島是中國的領土,而說起這本書的來頭,不由得日本人不相信。
這本書並不是中國人寫的,而是英國官方所著由中國人翻譯。此書英文名為China Sea Directory,留學生陳壽彭節選了第三卷有關中國江海險要的部分翻譯而成,取名《中國江海險要圖誌》。陳壽鵬是福建侯官人(現屬福州市),1885年4月作為馬尾船政學堂學生被派留英三年,到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兩年,並在英公司遇尼外耳及金士哥利書士院學習一年,專業是水師海軍公法、捕盜公法,專攻海軍法和處理海上搶劫法。陳壽鵬是清末外交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法律人才。
陳壽彭節選翻譯的《中國江海險要圖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的石印本,全書15冊,包括地圖5冊。另一個版本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雅書局石印本,共10冊,書名是《新譯中國江海險要圖說》。
《中國江海險要圖誌》一書記錄了中國各大河流、水道、物產、潮、冰、堤防、船務、郵政、鐵路、電報的情況,無論是經商還是侵略,都提供了詳細的指南。從香港開始,由南向北詳細記錄了中國各省主要港口和通商口岸的資料,位於珠江出海口以東的東沙島也赫然在列,隻是名字變成了蒲拉他士。原來,早在日本人踏上東沙島之前,1866年,英國人蒲拉他士被風吹到了東沙島。英國官方在繪製南海的海圖時,就將該島命名為蒲拉他士島,並順手標注屬於中國。無論英國官方當初的目的是什麽,在官方繪製的海圖中明確標明蒲拉他士島屬於中國。當時世界頭號強國都承認東沙島是中國的了,日本人還能說什麽?
《中國江海險要圖誌》內容
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China Sea Directory可以說是西方人從海路進入中國的必讀書之一了。英國人的外交人員竟然向中國政府報告說不清楚東沙島的主權歸屬,希望清政府予以明確。這種有些不可思議的“不清楚”,暗中有希望中國明確島嶼主權,驅逐日本在島勢力的意思。
由英國人提醒中國政府要對東沙島確權,中國政府又拿出英國的地圖來證明東沙島屬於中國。兩件事合起來看,由不得日本人不覺得此事蹊蹺,潛藏著英國人的陰謀在。
因此,當1909年3月,當張人駿將《中國江海險要圖誌》、《柔遠記海圖》及英國海圖等相關圖文證據提供給日方後,日本也不得不承認東沙島歸中國所有。
針對島上資產評估及賠償問題進行多次協商後,中國最後以付給西澤13萬日元的代價,成功收回東沙島。10月11日,時任署理兩廣總督袁樹勳與日本駐粵領事正式簽訂了收回東沙島的條款,定於25日正式交接。
清政府鐵甲巡洋艦
由於天氣及輪船延誤,中方官員於11月14日抵達東沙。19日,日方向中方提供物品清單,中方簽字確認,就此完成東沙島接收手續。中午,廣東海軍“廣海”號軍艦燃放21響禮炮,慶祝東沙島回歸。第二天,中方留下4名“護勇”駐守島嶼,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守島官兵了!
在中國內陸,當時已升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張人駿聽到消息後,感慨道:“此謂我大清國第一次從列強手中收回自己的領土。”
東沙群島:南海紛爭最少的地方
東沙島的收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確認了對於東沙島的主權,並得到國際承認。
1910年7月,清政府設立了“管理東沙島委員會”,實施管理東沙島事務。清政府水師則以東沙島為基點派兵駐守,巡視洋麵,以示保護,初步改變了我國南部海疆無人駐守的局麵。
二戰期間,東沙島一度被日本占領。“二戰”結束,當局及時將東沙收回,1945年劃歸廣東省管轄。1949年10月國民黨退踞台灣,繼續留守駐軍控製東沙,並在1979年將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一起劃歸台灣高雄市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未對中沙群島采取軍事行動,繼續維持台灣當局守衛,隻是將行政劃歸廣東省汕尾市管轄。
東沙島現由台灣軍方駐守
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對於以東沙島為主的東沙群島屬於中國均無異議。大陸與台灣當局之間默契共存,聯手捍衛中國對東沙島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