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殘陽

曆史,是過去的現實, 現實, 是將來的曆史, 我們不糾纏曆史,我們創造曆史!
個人資料
蒼山殘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瞧! 那些看那火車的人

(2016-03-23 19:12:20) 下一個

瞧! 那些看那火車的人 (1)

我小時候,對火車很著迷, 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看火車。 記得十二三歲時,為了能看到真實的火車,會和小夥伴們一起走上很長時間, 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 到原來叫做老旱橋 ,好像是恒豐路, 趴在橋欄看下麵進出老北站的火車, 每次去了,一看就是一個小時,那時,甚至有想做火車司機的願望。

我喜歡看火車,沒有什麽特別和具體的理由。 中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了,看到的景觀多了,視野也更寬闊了, 對看火車也就沒有興趣了。可是我不知道,在這世界上,在我看火車的前十幾年裏,竟然還有人, 還不是一個,是一夥人,就是喜歡看火車, 喜歡在每年特定的時期,去特定的地方去看特定人坐的特定的火車,看完,記下來,然後報告給要他們去看火車的人, 一年,二年, 就在第三年, 這夥人想繼續看火車時,再想紀錄點看到的景象時,卻看不成了。因為,有人在看他們了, 這樣,使得他們再也無法繼續看下去了。 從此以後,這夥人餘生的很長一段日子,就再也看不到火車了,他們隻能天天通過窗口看天,看太陽和月亮星星了。

現在,我筆鋒一轉,要談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凡讀過中國的史書的人都知道,在過去封建王朝時期,或者說曆史上,如果某一地區遇到自然災害,瘟疫流行,疾病泛濫,兵匪戰亂,外敵入侵等等,或者其它意想不到的事變發生時,朝廷知道後,當然要上奏皇上。然後, 會以皇上的名義,在需要賑災救災的同時,會奏準某一地區免除全部或部分勞役,兵役,還有暫免全部或減免部分賦稅的征收, 這樣做是為了讓百姓得以渡過災年和困難時期, 能修養生息,使得受災受害地區能迅速恢複生產,從而使社會保持安定。

上麵說了我喜歡看火車,在我之前,另有一夥人也喜歡看火車,但這和勞役及兵役,用現代的詞語就是征兵和當兵 及民工征集 這二者應該沒有聯係吧,因為這是二件不相幹的事,應該說就是怎麽也聯係不到的事。 但是, 就是有人非要把它們聯係在一起,非要捆綁在一起看。就是說看火車, 就是為了有關兵役的事, 而有關兵役的事, 可以通過看火車來獲悉。

但是, 真的就是為了看火車? 真的就是為了兵役的事。也不是,一點都不是, 這二件事背後有一個清晰的指向和目標。就是為了想知道點什麽,就是為了想獲取一些情報,就是為了想論證某一鍾結論, 說到底,就是想知道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

那麽,是誰想出來要這樣做的? 不是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軍情局, 那位叫葉翔之局長的人想出來的。他自己是無法來大陸看火車的, 所以, 就製定了一個讓留在大陸的, 用他們的話,叫做大陸敵後觀察行動,找了一些人,在每年特定的時節,去特定的地方,找特定的人群坐的特定的火車看, 說起來就這麽簡單, 做起來也是這麽簡單。但結果卻不簡單,最後就是損兵折將,白看白忙一場,真的是,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白看也要看!

話說公 元一九五八年後,中國大陸由於政策偏差和政府對形勢估計有誤,加上一係列因素,使得從一九六零年開始出現了饑荒現象,不久海峽對岸的人知道了,大陸出現了饑荒現象, 出現了糧食短缺的現象, 還出現了各種傳說等等。但是,這真是的情況到底如何,是不是如同外電報道中所提到的那樣, 因為根據少的可憐的外電消息,還不足以判定這場饑餓或者說糧食短缺的現象到底有多嚴重,或者說嚴重到什麽程度?

一九六零年春節過後,對岸的軍情局開始收集大陸的糧食供應情況,就這點來說,我還是肯定軍情局做事認真的態度。他們不會隨心所欲的, 想怎麽寫就怎麽寫,慌報亂報軍情就不是被罵幾聲“娘希匹”的事了,是要掉腦袋的。(寫到這裏, 我想葉局長如果能活著看到這餓死三千萬的說法,肯定會對那個餓死三千萬的說法連說三個好險,第一個好險, 幸虧當時沒有這個說法,否則,凱申一糊塗,帶著國軍打回去, 一看不是這麽一回事,後果不堪設想。第二個好險, 幸虧那時盟邦也沒有提供個說法, 否則,我們豈不是飯桶。凱申肯定會罵, 大陸都餓死三千萬了,你們都還不知道,要你們何用? 第三個好險,幸虧當時不知道,如果真的發生,國軍豈不是錯失反攻大陸的機會, 謝天謝地當時真的不是那麽一回事。)

一九六零年夏收過後,葉局長開始忙了, 軍情局想要知道,大陸糧食供應短缺的程度以及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大陸的城市供應同以往相比有了變化,各種票證和計劃供應的品種都已經是公開的新聞了。那麽這後續的產生影響將會是什麽?

葉局長不是吃素的,手下有的是讀過中國史書的人,他把眼光盯在了大陸兵員征集上。 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一個地方,如果發生了饑餓,如果是很嚴重的話,就會有產生勞動力減員, 田地荒蕪,征兵的數量就會減少,甚至沒有征兵計劃。這就是我們一開始說的,曆史上, 封建王朝也知道會對遭受饑荒的地區,皇帝,除了不想再做皇帝的昏君,都會下詔免除或減輕該地區的兵役。 基於這一思路, 他下令在大陸的 國民黨地工要收集幾個兵源大省和農業大省的征兵情況, 特別已經有傳聞出現饑餓的地區,或者說已經有餓死人的地區,他要知道,是不是真的發生了,如果是, 那麽類似的地區在大陸有多少,是不是影響到大陸的每年征兵員額,是不是影響到兵員的素質。由此, 可以得出結論這已經開始的饑荒到底達到什麽程度,國軍可以打回去麽? 

大陸每年在城市和農村征兵,在農村征兵都是在安排在九月以後,這是為了不影響當年的夏收和夏種甚至秋收所需要的勞力,征集新兵都是在夏末以後進行的。這些安排,對岸也是知道的。所以, 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所描述的那樣,從一九六零年夏天以後,在那些特定的城市,鐵路交通樞紐,新兵集散地, 就出現了一夥特定的人群, 他們有著自己特定的興趣, 要去看運輸新兵的特定的火車。在幾個他們認為要摸清的地方,他們就是想知道,這個地方,那個地方有多少新兵被征召入伍。

這樣的判斷和方法是正確的,因為他們不可能到每個村子或者公社去看, 這樣費時費力, 得到都是零碎的數據,所以每逢到征兵發兵季節,這夥人就會分散在幾個不同的地方, 就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看著新兵從哪裏來, 是不是從饑荒嚴重的地區來的, 或者有沒有從饑荒嚴重的地區來的新兵。

現在,我們明白了他們的思路和做法,看招收新兵的地區來源, 就可以知道該地區是否有饑荒發生,看招收新兵從一個特定的地區數量變化, 就可以知道該地區遭受災害輕重程度。而去看火車,就能從中看出一些外人不注意的信息。

下麵,我們就要看看看這計劃是如何實施的,他們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情報。但是不管怎麽說, 他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去求證,去探尋,而不是筆頭亂舞 得出餓死三千萬的結論,文人可以亂寫亂說,但如是要追求情報準確的話,還非得去現場看個明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znl50709 回複 悄悄話 我們是到中山公園西站去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