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的山穀》——保爾·羅伯遜
很小的時候,記不清是哪年哪月,看了一部黑白片——《驕傲的山穀》。
影片的故事開始於一黑一白兩男人的偶遇,然後兩人結伴謀生。一路上,黑人唱著歌為兩人打發寂寞與失望的時光。一天,兩人路過一座教堂,裏麵有一個神父在訓練唱詩班合唱。白人攛掇黑人亮一把,於是黑人放開了喉嚨。深沉渾厚的男低音震驚了教堂裏的神父和唱詩班的所有人。神父將兩人留下,並幫著兩人在小鎮附近的礦山找了份工作。
不幸的是,礦山巷道冒頂,把黑人和白人所在的小組堵在井下。組長根據經驗判斷,沿著原路返回已不可能,但是,他知道有一條斷頭巷道的底部與主巷道之間,隻有一道不太厚的岩牆,用炸藥可以炸通。於是他叫大家分別帶上炸藥,電雷管,電線,和電雷管起爆器,隨著他向那條巷道的走去。一路上,他們排除了幾處塌方、片幫造成的堵塞,終於來到那條巷的底部。眾人輪流挖了一陣,在岩牆下掏出安放炸藥的洞,放好裝著雷管的炸藥,待到連接電線時,才發現,由於意外,電線的長度不夠了,無法拉到安全區域。這就意味著操作電雷管起爆器的人無法生還。
眾人無語相望了許久,作出了抽簽決生死的決定。結果,組長的兒子抽中了死簽。黑人主動提出協助組長的兒子設置起爆裝置,其他人撤到安全區。在一切就緒時,黑人打暈了組長的兒子,……
老話說:“七八九、厭死狗”。這類故事片,對於一個處於厭死狗年歲的男孩子來說,通常是沒有什麽吸引力的。之所以能在記憶中留下深刻、長久的印象,是黑人在教堂唱的那首歌。歌詞沒有翻譯成中文,因為,即使翻譯出來,也沒有人能唱。
雖然聽不懂歌詞,卻為那深沉渾厚的男低音深深感動。正如人們常說的:音樂無國界。二戰時,蘇聯的《喀秋莎》,不但為蘇聯深愛,也為他們的死敵——德軍官兵所喜歡。而莉莉瑪蓮(Lili Marleen),一首男高音歌唱家認為歌曲太簡單的德國歌,卻在西線戰場受各參戰國的官兵喜愛。
從大人的口中,記住了那位扮演黑人的演員名字——保爾·羅伯遜(Paul·Robeson)。美國著名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主題曲《老人河》是保爾·羅伯遜的成名作,他還出演過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中的黑人將軍——奧賽羅,是20世紀首位出演奧賽羅的黑人。五十年代,莎士比亞的戲劇《奧賽羅》、《哈姆雷特》、《第十二夜》都曾有譯製片放映,前兩部是英國人拍的,後一部是蘇聯人拍的。
《哈姆雷特》的男主角是英國著名男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他還出演過《瑞貝卡》、《阿拉伯的勞倫斯》等世界著名影片。
時光流逝,帶走了無數的往事和記憶。
【附錄一】——《老人河》
1936年,美國音樂劇《遊覽船》在倫敦演出。保爾·羅伯遜在劇中扮演配角黑人約奧,穿著破舊的上衣和短褲,在舞台上背靠著牆演唱這首《老人河》。雖然隻是以不起眼的龍套角色,但保爾·羅伯演唱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使羅伯遜一唱成名。這首經羅伯德改詞的歌也就成為他在音樂會上的保留節目。後作為《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主題歌。
鏈接:https://youtu.be/eh9WayN7R-s
【附錄二】——《喀秋莎》
對於這首歌,比我更熟悉的人多如過江之鯽,就不在各位大拿麵前賣弄了。
鏈接:https://youtu.be/Mowe4ojo_iY
【附錄三】——《Lili Marleen》英文版及簡介
鏈接:https://youtu.be/7heXZPl2hik
找到一個1939年原版的,但是聽著如進行曲般,所以放一首柔情迷人的英語版。
《莉莉瑪蓮》這首歌詞寫於1915年,作者是漢斯·萊普(Hans Leip)。1914年一戰爆發時,他是一位學校教師。翌年,即1915年,漢斯·萊普被征召入伍,在部隊開赴東線俄國戰場之前,他每天在軍營門口站崗放哨,期間他寫下了這首詩歌。萊普在詩歌當中使用了他的兩個女友的名字,即:莉莉與瑪蓮,兩個人在詩歌中變成了“莉莉瑪蓮”一個人。漢斯·萊普將這首詩歌的標題命名為《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德語:路燈下的女孩),1937年德國出版的一部名為《Die kleine Hafenorgel》(德語:小小的港灣風琴)的詩集將這首詩歌收錄了進去。
1938年作曲家諾伯特·舒爾茨(Norbert Schultze)為這首詩譜曲,改名為《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德語:一個年輕士兵的值班之歌)。原本是為男歌手寫的歌曲,舒爾茨先送給一位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這位歌唱家認為歌曲太簡單,拒絕演唱。後來舒爾茨又請夜總會的女歌手拉莉·安德森演唱這首歌,並在1939年錄製了唱片,據說總共灌製並對外發行了7,000多張唱片,但是由於二戰的爆發和其他原因,僅售出了700多張唱片。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的特殊偶然機遇,這首歌曲或許會在人們心目中默默無聞地被永遠遺忘。
1941年4月德軍占領了南斯拉夫,德軍在貝爾格萊德開設了德軍廣播電台為前線士兵廣播,廣播範圍涵蓋巴爾幹半島、北非地區以及其他歐洲部分地區。8月18日電台從一些廢棄的唱片中翻出了這張唱片,並進行播放。由於電台其他娛樂唱片寥寥無幾,電台就經常播放這張唱片,於是這首歌在歐洲各國之間開始流行起來。這首歌播出之後遭到了納粹宣傳部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反對,他認為這首歌曲會瓦解士兵們的鬥誌,他曾下令禁止播放這首歌曲。然而禁令下達之後,電台馬上收到了前線各地士兵們的大量來信,要求恢複播放這首歌曲。德國非洲軍團的統帥隆美爾將軍也喜愛這支歌,他常常和士兵們一起收聽《莉莉瑪蓮》。在他和廣大士兵的要求之下,電台又恢複了播出,並在每天晚上結束全天播音之前的9時55分準時播放這首由安德森演唱的歌曲。在地中海沿岸各地,不論德軍還是盟軍都能聽到這首歌。多年之後,作曲家諾伯特·舒爾茨談到當時北非戰場的情形時,這樣回憶道:“在那段時間,每天晚上隻要收音機裏響起了這首歌曲時,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停止了交火,士兵們靜靜地聽完這首歌,這首歌曲讓前線的士兵們想起了他們的家鄉和親人……”。
除了德國本土以外,這首歌曲也風靡了被占領國、軸心國以及中立國,1941年法國的女歌唱家蘇茜·索利多爾演唱了最早的法語版;同年還有丹麥女歌唱家Elsa Sigfúss演唱的丹麥語版;以及意大利男歌唱家卡洛·布提演唱的意大利語版。戰爭期間與《莉莉瑪蓮》作曲家諾伯特·舒爾茨結婚的保加利亞女電影演員伊娃·萬嘉在1942年用保加利亞語演唱了這首歌;同一年還有瑞典男歌唱家斯文-奧洛夫·桑德伯格演唱的瑞典語版進行曲、芬蘭男歌唱家格奧爾格·馬爾姆斯滕演唱的芬蘭語版進行曲,以及荷蘭男歌唱家盧·班迪演唱的荷蘭語版。1944年4月被蓋世太保以充當盟軍間諜為由投入監獄並遭到酷刑,在出獄後又積極營救猶太人的匈牙利女電影演員卡塔琳·卡拉迪,在此以前也為這首歌曲錄製了用匈牙利語演唱的唱片。
盟軍方麵,在北非作戰的英國第八軍團的士兵們也喜歡上了這首德國歌曲,他們將這首歌稱為“第八軍歌”。作為對德國的宣傳心理戰,1943年美國戰略情報局(OSS)開始了對德國的廣播。曾經拒絕與納粹德國合作,後來成為美國公民的德國女演員瑪蓮娜·迪特利希為OSS電台分別錄製了用德語演唱的爵士版和俄語版的《莉莉瑪蓮》唱片。在歐洲前線的勞軍演出期間,她也為盟軍官兵演唱這首深受歡迎的歌曲。1944年英國詩人托米·康納為歌曲填寫了英文歌詞,於是有了英文版的《我燈光下的莉莉》,安娜·謝爾頓所唱的版本被認為是英語最早版本。同年6月27日RCA唱片公司發行了佩裏·科莫演唱的唱片,這首歌曾經是美國的歌曲榜上的第13位。與此同時迪卡唱片公司也發行了希爾德加·洛雷塔演唱版本的唱片。1944年11月在意大利戰場的美軍第78步兵師的中士哈利·派恩(Harry Pynn)將這首曲子重新改寫了歌詞並命名為:《D-Day Dodgers》的進行曲。英文的“Dodger”是“躲閃、逃跑”的意思,這是因為參加諾曼底戰役的盟軍部隊將意大利戰場的盟軍部隊譏諷為“D-Day”的逃兵,哈利·派恩的這首歌詞是為在意大利戰場作戰的盟軍官兵而寫,它以“我們是D-Day的逃兵”的自嘲方式回擊了這種譏諷,同時也以此紀念那些在意大利戰場陣亡的盟軍官兵。
隨著二戰的結束,經曆了軍營號聲、戰場硝煙的《莉莉瑪蓮》回到了和平年代。這首享譽全球的歌曲自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8種語言。它在不同的年代,用不同的語言、以不同的風格在世人當中相承傳唱,它已經成為了一首久唱不衰的世界經典名曲。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戰後曾評價道:“在戰爭期間,漢斯·萊普是唯一的一個身在德國卻把快樂帶給了全世界的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