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筆由墨

不想那玉堂金馬登高第,隻望能高山流水遇知音。
個人資料
正文

【文摘】將軍百戰聲名裂——張靈甫

(2021-07-06 09:51:21) 下一個

網絡上對張靈甫將軍的評論形形色色,褒貶不一,但從此文中可以看出,當年共軍將領對張靈甫將軍的評價是很高的,而且是非常器重的。張靈甫將軍與孫立人將軍在國民革命軍中猶如泰華並峙,堪稱最優秀的絕代雙驕。

真正的軍人不同於玩弄政治的人,敵手隻在戰場,生死相搏,毫不留情。待到戰火停息,硝煙散去,相逢一笑泯恩仇。

由於原文中有些詞匯帶有政治色彩,故作了一些編輯。

【張靈甫】
原創2021-03-10 16:27·陶陶讀曆史

張靈甫,是美製74師的師長。解放戰爭初期,曾在多次戰鬥中給我軍造成極大的麻煩與損失。因此,華野的戰士們對張靈甫與他的74師均恨之入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陣亡後,陳毅、粟裕、皮定均、王必成等將領,卻對張靈甫采取了厚葬,不僅花了400大洋為他購置棺材,還幫他整理儀容,穿著解放軍的軍服下葬。

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開始設置軍一級的建製,並將51師和58師臨時組建為74軍,第一任軍長為俞濟時。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表現極為突出。在徐州會戰、萬家嶺戰役等戰役中,74軍皆重創日軍。

1939年7月,王耀武升任74軍第二任軍長,並開始擴編為美式部隊,全軍兵力達到31000餘人。到了1940年,74軍全部換裝為美式裝備,其精銳程度甚至超過了日軍。在上高會戰中,74軍斃傷日軍1.5萬人,並獲得了“飛虎旗”這一國民黨軍隊的最高榮譽。而在雪峰山會戰中,74軍配合友軍再次大破日軍。由此,74軍被日軍稱為“恐怖軍”,打起仗來最怕遇到74軍。

抗戰開始時,張靈甫本是51師305團的團長,在萬家嶺戰役中,他表現極為突出,因而得以步步高升。

抗戰結束後,74軍按照國共協議,改編為整編74師,下轄51旅、57旅和58旅。雖然74軍縮小編製,成了74師,但是戰鬥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還加強了,總兵力依然為3.2萬,而且還增加了大量先進的美式裝備。而師長,則由抗戰時期表現突出的張靈甫擔任。

74師之所以強大,絕不僅僅因為裝備先進,同時還因為其訓練有素。我軍與74師第一次交鋒,就發現這支部隊非比尋常。74師的戰術特點是“采取正麵佯攻,側後迂回,或進行超越攻擊”。他們善於集中兵力,先以集中火炮打我軍陣地一點,然而掩護步兵攻擊。同時,他們善於使用小部隊,以錐形滲入我方側背,錯亂我部署。

反觀國軍其他部隊,作戰均十分呆板,不敢穿插、不敢迂回,隻會正麵推進、步步為營,結硬寨、打呆仗。

此外,74師的凝聚力也非國民黨其他部隊可比,從高層來說,張靈甫下屬的幾個團長都是黃埔生,基本都是他的學弟。而張靈甫的團隊,均對他唯命是從、崇拜備至。在孟良崮戰役中,這些將官也多隨張靈甫一同戰死。

國共內戰爆發後,蔣介石以74師為主力,對我華東解放區進行了大規模攻勢。在74師的攻擊下,作為中共蘇北根據地政治、經濟中心的淮陰、淮安相繼失守。張靈甫在攻占兩淮的戰役,除了用飛機、大炮、坦克進行狂轟濫炸之外,還常出奇謀。

例如在淮陰戰役中,74師先以兩個連的兵力輕裝從我九縱和5旅陣地之間的接合部爬過陣地,隨後抓住一名我軍人員,獲得了口令。隨即,他們冒充我軍撤下來的部隊,騙過城門崗哨,潛入淮陰南門。進城後,他們立即搶占幾處房屋,組成陣地。隨即,74師主力對淮陰城發動總攻,淮陰城內的2個連則在後麵牽製。在裏應外合之下,我軍不幸失利。兩淮淪陷後,74師又一馬當先,攻占了漣水。山東解放區的首府臨沂處於74師的直接威脅之下。

74師連戰連捷,讓蔣介石狂喜不已,他特意嘉獎74師,並給張靈甫授予雲麾勳章。李延年得意地說:“有十個74師,可以統一全國”。而王耀武也驕傲地說:“中國軍隊隻有74師能打仗,是我親自培養起來的。”而張靈甫也拍著胸脯給蔣介石打包票:

“校長,把新四軍交給我張靈甫吧,有我74師,就無新四軍的葬身之地。”

然而,盛極必衰,雖然74師屢戰屢勝,但是減員非常大,光在漣水之戰中,就損失了8000餘人。而這些戰鬥骨幹,可不是說彌補就能彌補的。與此同時,國民黨內部的相互傾軋,也讓張靈甫倍感焦心。

據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回憶,張靈甫並不驕傲自大,但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他總是直話直說,甚至懟人。他的同僚李天霞亂搞男女關係,張靈甫便經常在軍事議會上找他不痛快。直屬長官李延年吸食鴉片,張靈甫當著他的麵大罵“煙鬼”。由此,張靈甫的偏狹性格得罪了不少同僚和上級。

同時,從戰術來看,74師和其他部隊可謂格格不入。74師喜歡迂回突擊、深入敵後,而其他部隊則喜歡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致使74師與友軍部隊很容易脫節。加之張靈甫與同僚惡劣的關係,導致其他友軍部隊不僅不會與其靠攏、為其支援,反而還可能見死不救,甚至看74師的笑話。張靈甫唯一信任的同僚,僅有出身雜牌的黃百韜。而李天霞,則是張靈甫的死對頭。

從張靈甫留下的書信來看,他並沒有因為作戰勝利而誌得意滿。相反,他還曾多次發牢騷,說上麵讓74師進入山區作戰,等於牽著大水牛上石頭山,是“有人跟我過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給他們看吧!”

與此同時,張靈甫在給老上司俞濟時所寫的信中,也多次表達自己對國軍不良習氣的不滿。他在信中說:

“以國軍表現於戰場者而言,勇者任其自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技巧者自以為得誌,彼此心存觀望,難以合作,決心各自為謀,同床異夢。”

對於自己灰暗的前景,張靈甫實際看得非常透徹,而他的死與74師的最終覆滅,實際他已經早有預料。

1947年,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一路上,74師一如既往地甩開友軍,急行前進,孤軍占領了怪石嶙峋的孟良崮。作為一支機械化部隊,在山區作戰,必須舍棄重裝備,占據製高點作戰。就如張靈甫之前所說,乃是大水牛上石頭山,可謂是以短擊長。

占領孟良崮後,陳毅、粟裕當即決定,集中主力將74師這個頑敵徹底消滅掉。於是,華野集中優勢兵力,將74師團團圍住。而蔣介石派遣10個整編師,馳援74師。形成我軍包圍74師,蔣軍在外線包圍我軍的態勢。

如果國軍稍微給力一點,張靈甫或許還真能實現他“中心開花”,聚殲華野主力的圖謀。然而,李天霞等部逡巡不進、不肯出全力。反觀我軍,則眾誌成城,不計傷亡,對74師發動排山倒海的攻勢,使74師的防線,不斷被壓縮。

隨後,我軍又集中火炮,對74師的陣地進行猛烈轟擊。由於孟良崮上都是石頭,炮彈激起的碎石四處飛濺,致使74師的傷亡更加慘重。漸漸地,74師各部的抵抗停息了。據74師的老兵回憶,麵對湧上來的華野部隊,自知大勢已去的74師均不願開火,任憑對方俘虜。畢竟這不是打日本人,並不需要拚命。

5月16日,張靈甫見大勢已去,便給蔣介石和妻子王玉齡分別寫了一封遺書。之後,張靈甫便在後來的戰鬥中死亡。對於張靈甫的死亡,一直有三種說法,分別是陣亡、自殺、以及被殺。

根據24集團軍戰史記載:

“特務團副團長何鳳山命令向洞內喊話,三連指導員邵至漢和戰士們一起向洞內高喊:張靈甫,快投降吧! 繳槍不殺!……喊聲剛停,一梭槍彈射向洞外,三連指導員和數名戰士不幸中彈犧牲。我三連指戰員怒火衝天,手榴彈、機關槍、卡賓槍對著山洞內一陣猛投猛掃,接著,戰士們衝進洞內,隻見敵屍狼藉、血汙滿地。戰士們翻檢敵屍,見一個兩肩披著雙星的大官,檢閱胸符,原來就是敵中將師長張靈甫。他左腕上的手表,指著5時02分。”
而據國民黨軍史記載,張靈甫實屬自殺。從張靈甫指揮部逃出的魏振鉞,便是目擊者。在張靈甫的要求下,副師長蔡仁傑、團長周少賓、旅長盧醒均自殺身亡。而魏振鉞和張靈甫沒有過命的交情,因此他可以不自殺。

還有種說法,是張靈甫傷勢沉重,被解放軍戰士抬出。但這名戰士出於對張靈甫和74師的仇恨,於是違反紀律對張靈甫補了一槍。

張靈甫到底是怎麽死的呢?已經爭論了數十年,至今依然沒有明確答案。然而有一點,是國共雙方均承認的,那就是共產黨確實厚葬了張靈甫。

【信筆由墨】注:關於張靈甫不同死因是在1980年從父母在南京軍區工作的朋友那裏聽說的。據說是在張靈甫放下武器後,仍然開槍射殺張靈甫的人自己親口說的。此人在南京軍區司令部工作,當年是六縱某部的連指導員。因其所在連隊於漣水戰鬥中傷亡殆盡,而對張靈甫恨之入骨。當時,在聽的張靈甫自報姓名後,怒火難忍,憤而開槍將張靈甫射殺。由於時隔久遠,軍區的人多不相信,為此,那人還鬧到北京有關機構。最後是當年三野和六縱建在的老將軍出麵做工作才平息。

當時,張靈甫的下葬儀式是由六縱副司令員皮定均和政治部副主任謝勝坤主持的。皮定均根據上級指令,為張靈甫買了一口好棺材——價值400大洋的楠木棺材。由於找不到國民黨的將軍服,於是就給他穿上了解放軍的服裝,並將他的臉擦洗得幹幹淨淨。

掩埋了張靈甫後,謝勝坤還向皮定均請示,74師的一個少將旅長和八個上校要求最後看張靈甫一眼。皮定均覺得,他們跟著張靈甫出生入死,如今都當了俘虜,還要看看他的遺容,這種感情是難能可貴的。於是他同意了。

在一棵古樹下,張靈甫下葬了。九位將校排成了半月形,在張靈甫棺材旁放聲痛哭。墳前豎起了一塊木牌,上書: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將軍之墓。

根據《百戰將星皮定均》記載,在皮將軍看來,戰死沙場的將軍,應該得到一個軍人的榮譽。況且丁是丁、卯是卯,張靈甫雖然是內戰的急先鋒,但在抗日戰場也是一條好漢,他出生入死,還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

其次,張靈甫若不死,也是我軍的統戰對象,斷不會虧待。我軍的口號一直都是“活捉張靈甫”,絕不是“打死張靈甫”。如今張靈甫死了,但是他的部下還要爭取。畢竟74師的將校官兵,對於老師長的感情還是很深厚的。

對張靈甫進行厚葬,有利於對74師官兵的爭取。雖然華野官兵憎恨74師,但是74師的戰鬥力也是毋庸置疑。他們那些具有戰鬥經驗的精兵,對於我軍是極好的補充兵源。

而在實際上,陳毅、粟裕等人也相當重視對74師官兵的收編。1947年6月9日,陳毅設宴接待了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軍俘虜的74師將校級軍官。陳毅大度地和大家一一握手,致以深切慰問。對於74師的戰鬥力,陳毅給予高度評價:“貴軍在抗戰中的戰功很高,戰鬥力堪稱國民黨軍隊之冠。”

之後,陳毅又話鋒一轉,他指出:

“蔣介石錯誤的政治路線,必然產生錯誤的戰略戰術,國民黨軍遭受失敗是必然的。貴軍戰力高強,可是一到內戰戰場,仍然逃不脫被殲滅的命運。各位應深深研究其中原因。”

最後,陳毅還表示:

“貴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之犧牲,毫無意義,應該惋惜。各位留在解放區內好好研究問題,重新認識問題,各位應視為平生最大幸事。”

陳毅的坦誠,對張靈甫的厚葬,讓74師官兵深為感動,為後期融化這支部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華野野戰軍政治部俘管處,開始對74師的俘虜進行集中審查、集訓。各縱隊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外,將6746人送到後方,編為27個中隊。

再將校官、政工、諜報、特務人員清理出來後,便對剩餘的官兵進行全方位的訓練和教育。不久後,大批74師俘虜兵便被補充到華野各縱隊,從國民黨士兵轉化為解放戰士。

74師官兵軍事素質過硬、專業知識強,對我軍的戰鬥力有著很大的提升。一開始,74師官兵有著嚴重的正統思想,受到過極深的反動教育,雖然教育不是那麽容易,但是最終絕大多數74師官兵,都由蔣介石的爪牙,轉化為真正的解放戰士。

在戰鬥中,他們麵對不肯繳槍的敵人,往往會喊:“我是74師的,共產黨政策寬大,不殺害俘虜,你過來沒有關係!”聽說最遭解放軍憎恨的74師官兵都安然無恙,這些頑抗的敵人往往會放下武器。

可以說,無論是厚葬張靈甫,還是善待74師的俘虜官兵,都是我軍統戰政策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解放軍才會越打越多、越打越強;而蔣軍則越來越少,戰鬥力越來越弱。在朝鮮戰場上,許多誌願軍戰士,就是如同74師一樣的解放戰士。

與此同時,厚葬張靈甫,也讓他的夫人王玉齡成為維護祖國統一的幹將。1973年,旅居美國的王玉齡應周恩來、鄧穎超之邀,回到了祖國。一開始,王玉齡擔心自己的丈夫是大陸家喻戶曉的反麵人物,不知道此行是禍是福。

但到了北京,王玉齡得到了周恩來、鄧穎超的親切接見。周恩來說:“靈甫是個將才,是我的學生,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也有責任。”之後,周恩來還保證,王玉齡想回國,隨時給簽證,這個特權隻有她和楊振寧享有。

此後,王玉齡一直作為陸台兩地的使者,起到了溝通兩岸的作用。此後,晚年的王玉齡定居於上海,並和粟裕的侄子粟剛兵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昔日的對手,成了今天的朋友。這都離不開我黨對於昔日仇敵的寬大政策。而這些政策,最終起到了化敵為友的良好效果。

【信筆由墨】

有文章提到,孟良崮戰役中,六縱負責攻打整編七十四師的後勤補給點所在的朵莊。但張靈甫在垛莊隻部署了一個輜重連進行守備。而在朵莊後勤補給點的人員中有一批被俘的共軍幹部和戰士,記得好像正是六縱的。對此事,國軍中曾有人提醒過張靈甫,但他自以為共軍能利用俘虜,他也能,而且他未曾虧待過這批戰俘,所以沒有介意。當六縱攻打朵莊時,這批人從窩裏反,使得朵莊被很快攻下。由於是被俘人員,在事後沒有提及他們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