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

美國癌症治療 抗癌案例
正文

淋巴瘤是年輕人最容易患上的癌症

(2015-11-07 20:35:34) 下一個

不論是熊頓、羅京還是李開複,患上淋巴瘤時的年齡都不大。在15-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就是淋巴瘤。根據臨床觀察,淋巴瘤的發病呈現雙年齡高峰的特征。這兩個高發年齡分別為15-20歲以及50歲左右。在20歲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癌症的發病率會逐漸高於淋巴瘤。

  隨著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的熱映,淋巴瘤這一疾病重新引起了大家的重視。《滾蛋吧!腫瘤君》是漫畫家“熊頓”的代表作之一,熊頓用幽默詼諧的漫畫記錄了自己在患上淋巴瘤之後關於生活、情感的點點滴滴。不幸的是熊頓因淋巴瘤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2012年11月16日永遠離開了人世,年僅30歲。據報道,著名央視主播羅京也是因為淋巴瘤去世,而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複也因患淋巴瘤而進行了長達17個月的癌症治療,至今仍與淋巴瘤抗爭中。

  這些名人的案例為大家敲響了警鍾,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淋巴瘤是年輕人容易患上的癌症。熊頓與羅京的逝世也令大家對淋巴瘤心生畏懼。究竟淋巴瘤是一種怎樣的癌症,是不是真的那麽可怕?2015年9月15日是第5個世界淋巴瘤宣傳日,中國生物治療網腫瘤專家為網友們解釋淋巴瘤的相關問題。

  淋巴瘤其實就是“癌”淋巴瘤多為惡性腫瘤

  如今腫瘤的整體發病率在不斷增加,淋巴瘤也是如此。淋巴瘤的發病存在中西方的差異。在我國,淋巴瘤的發病率約占所有腫瘤的5%,並沒有在中國十大腫瘤之中。而美國的發病率比我國要高很多。

  有人認為,淋巴瘤以“瘤”字命名是因為淋巴瘤多數並非惡性。其實淋巴瘤的命名是源於醫學對“瘤”和“癌”的不同界定。醫學上把來源於上皮組織的腫瘤稱為“癌”,而來源於非上皮組織的腫瘤稱為“瘤”。淋巴瘤屬來源淋巴組織,並非來源於上皮組織,而且淋巴瘤幾乎都為惡性腫瘤,因此常被直接稱為惡性淋巴瘤。

  淋巴瘤籠統上來講就是原發於淋巴係統、淋巴細胞的腫瘤。由於淋巴細胞有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NK淋巴細胞等多種類型,而且淋巴細胞從造血幹細胞分化到成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惡變為腫瘤細胞,也就可能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因此,醫學上認為淋巴瘤是非常複雜的一大類腫瘤,每一種淋巴瘤都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疾病。目前淋巴瘤有80多種分類,且臨床特征、預後都不相同,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淋巴瘤的分類還在不斷增加。

  淋巴瘤有何不同?淋巴瘤可發於身體各個部位

  淋巴瘤是一種很特別的癌症,因為淋巴細胞遍布於除毛發、指甲、角膜的全身各處,正是如此,淋巴癌也同樣可能發生於各個部位。不同於肺癌等其他實體瘤,淋巴細胞在體內隨血液和淋巴液不斷流動的,因此淋巴瘤相對較難確定原發和繼發部位,這也為淋巴瘤的診斷增加了難度。中國生物治療網專家表示,一般臨床描述淋巴瘤時多用侵犯至某個部位,而不像其他癌症一樣使用轉移等說法。

  淋巴瘤的分期和一般實體瘤也有不同的地方,是根據侵犯淋巴結的範圍來劃分的:

  一期:隻侵犯一組或一群,比如隻侵犯鎖骨上窩;

  二期:侵犯兩組淋巴結或以上,但都在橫膈的同側,比如鎖骨上窩和頸後的淋巴結;

  三期:侵犯分別在橫膈上以及橫膈下的淋巴結;

  四期:有骨、肝、脾等淋巴結以外的侵犯。

  淋巴瘤發病高峰有兩個病因與病毒感染有關

  不論是熊頓、羅京還是李開複,患上淋巴瘤時的年齡都不大。在15-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就是淋巴瘤。根據臨床觀察,淋巴瘤的發病呈現雙年齡高峰的特征。這兩個高發年齡分別為15-20歲以及50歲左右。在20歲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癌症的發病率會逐漸高於淋巴瘤。

  淋巴瘤的具體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但目前的多數觀點認為淋巴瘤的發病和病毒感染有關。其次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淋巴瘤的風險。

  病毒感染:EB病毒的感染被認為是導致淋巴瘤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後患淋巴瘤的幾率也會增加,而且曾患過乙肝的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難度也會增加;

  環境因素:衛生條件差、環境條件複雜可能容易導致淋巴瘤的發生;

  遺傳因素:國外某些研究表明,有些淋巴瘤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而且多表現為同性遺傳,比如父親如果患過淋巴瘤,兒子得淋巴瘤的幾率可能會比其他人高出5-10倍。

  彌漫大B細胞五年生存率60% ,熊頓羅京屬難治型病例

  據《滾蛋吧!腫瘤君》的原作者熊頓描述,自己患上的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與央視主播羅京患的是同樣類型的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這種淋巴瘤大概占全部淋巴瘤的30~50%左右。雖然熊頓和羅京都因此逝世,其實總的來說淋巴瘤的治療相對於其他實體瘤來說算是預後較好的一類。目前對淋巴瘤的治療多數是以治愈為目標來進行的,治愈率相對高一些,而其他實體瘤如肺癌、胃癌、肝癌則較少談到治愈。

  對於熊頓和羅京的案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一種中度侵襲性的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可達到60%左右。但同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也存在一些區別,比如有些腫瘤對治療的反應好,有些則差。其中可能還包含著基因突變的因素,突變的程度大,治療的難度也大,因此預後可能也較差。

  其實,羅京的治療比較規範,但也許耐藥等情況導致病情快速複發,因此即使做過兩次骨髓移植也沒能控製住病情。一般經過四個周期的規範化療之後仍未能緩解病情,或緩解後短期內複發,就認為是難治型淋巴瘤。熊頓的淋巴瘤再次複發時也被診斷為“複發難治病例”。因此這類淋巴瘤的預後可能不盡如人意。

  濾泡性淋巴瘤惡性度低但難治愈病程可超10年

  李開複被診斷為濾泡性淋巴瘤四期,近期也有新聞報道他的身體已經康複。濾泡性淋巴瘤是美國最高發的一種淋巴瘤,在我國比較少見。雖然濾泡性淋巴瘤屬於低度惡性淋巴瘤,但目前仍然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治愈的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的進展較慢,病情較長,中位生存時間可達10年以上。

  在上世紀90年代前,對早期濾泡淋巴瘤的治療原則是觀察和等待,等到腫瘤有所進展或者明顯增大時才進行治療。但90年代美羅華等藥物出現之後,治療策略逐漸有了積極性的轉變。雖然濾泡性淋巴瘤不可治愈,但是通過治療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製,通過誘導緩解、鞏固、維持這三個階段的治療後,進行定期複查,如果複發再想辦法控製,整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幾年。

  無痛淋巴結腫大為典型症狀淋巴瘤如何自檢?

  大多數的惡性淋巴瘤在最初發病時都沒有明顯的症狀,有表淺淋巴結腫大,而小B細胞淋巴瘤等症狀不明顯的淋巴瘤,常常就診時病情已經較為嚴重的情況,可能伴有骨髓的侵犯或者全身多處淋巴的侵犯,進而影響到正常的機體功能,產生全身症狀。張軍一主任建議,當出現低熱、盜汗、消瘦等症狀時就應該及時進行治療,特別是2期以上伴隨多處淋巴侵犯的病例更要積極治療。

  《滾蛋吧!腫瘤君》的原著作者熊頓在發病之前出現了肩膀疼痛、咳嗽、臉腫的症狀,但張軍一主任表示,上述症狀並不能說是淋巴瘤的常見症狀。淋巴瘤最常見的症狀是表淺性的淋巴結腫大,這類淋巴結腫大多表現為無痛、較硬、3公分以上且持續增大。還有部分淋巴瘤如T細胞淋巴瘤,也常常會出現發燒,乏力,消瘦等症狀。因此,大家在判斷自己是否有淋巴結症狀的時候最好注意觀察全身表淺淋巴結是否腫大。

  最常見的可以觸摸到的表淺淋巴結包括頸部、頜下、頦下、鎖骨上窩、腋下、腹股溝等等。平時可以用攤開手撫摸的方法檢查這些地方是否有腫塊,如果是突然出現的腫塊,摸起來比較硬,在兩三公分以上且不斷增大,就應該盡快去醫院就醫,醫生在活檢之後就能夠確診是否是淋巴瘤了。

  有人可能會將炎性淋巴結腫大誤認為是淋巴瘤,炎症性的淋巴結和腫瘤性的淋巴結是有區別的:

  炎症性淋巴結:伴隨炎症的發生而出現,淋巴結摸起來較軟,有痛感,腫大到3公分左右就不會再增大,並且隨著炎症的治療而逐漸消失;

  腫瘤性淋巴結:腫塊常常成圓形,摸起來有種橡皮般的韌性,多無痛感,腫大的淋巴結會不斷增大,逐漸融合成團。

  淋巴係統需要健康生活來維護如何預防淋巴瘤?

  淋巴瘤的發病高峰在15-20歲以及50歲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中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存在較高的風險,熊頓在發病時曾形容自己的生活為“晨昏顛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過三件,夏天睡不蓋毛毯。熬夜K歌、聚餐喝酒,經常加班”。其實這種生活方式是很不健康的。

  淋巴係統是免疫係統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體內的作用就相當於公安係統在社會中一樣,起到清除體內異常細胞的防禦作用。淋巴瘤就是淋巴係統本身失去功能的標誌,很多疾病沒有了淋巴係統的控製就更容易發生。另外,熬夜近年也被認為是一個致癌因素,工作壓力大、長期吃垃圾食品等任何過度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如果想要預防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情也能幫助保護身體的免疫係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