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比書1章 9-11節: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
在這一篇信息中,我要給大家提供幾個行之有效的建議來促進我們的禱告生活。在這之前,先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三點:
1. 禱告是基督徒生活中最簡單同時也是最難的一項功課。說它簡單,是因為很小的孩子或是剛信主的人也可以學著禱告。隻要我們的心靈向神靠近,即便隻移動了微乎其微的一點距離,它也是禱告的一種形式。如果有人說:“主,請憐憫我”,這就是在禱告了。但是,禱告也是最難的功課,是因為我們很難長期地堅持禱告。打個比方就是,如果禱告是個學校,那麽我們入學容易,畢業卻很難。
2. 幾乎所有人都禱告,無論信主還是不信主的人,並且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在這一領域都有待提高。我們必須承認,即使在我們覺得和神很親近的時候,在禱告這一方麵我們甚至都還沒有觸及到耶穌的衣裳。
3. 我們可以藉著禱告來了解神也同樣可以藉著禱告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一方麵來講,我們確實要麵對諸如“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意誌”這類複雜的問題,雖然它們很重要,但是我們這一篇信息暫且不涉及。我們先來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我們到底要禱告什麽?我所關注的重點是在禱告的內容和方式上,因為這是我們每日所需的。
英國詩人湯普生曾說過:“禱告是聖徒的寶劍。”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麽我們反而常將寶劍塵封在劍鞘中?李·羅伯森(Lee Roberson)把禱告稱作是“自榮耀的疆界打造而出,專屬於基督徒的秘密武器”。既然如此,我們為何沒能更有效地運用它?
禱告是“自榮耀的疆界打造而出,專屬於基督徒的秘密武器”。
通常我們禱告的時候,就是想不出來要說些什麽。尤其是當我們要為不太熟悉的人來禱告時,更是如此。想想看,在你拿到禱告事項,看到上麵那些來自親人、朋友、鄰居、同工、傳道人還有一些你根本不認識的人請求代禱的事項時,是怎麽禱告的?我們通常開口都是“主啊,嗯…嗯…嗯…請祝福某某弟兄。”然後,繼續下一個名字“主啊,嗯…嗯…嗯…請祝福某某姐妹。” 然後再繼續下一個名字“主啊,嗯…嗯…嗯…墾求禰真的祝福我們的某某傳道人。”然後再繼續。就像有人曾指出的,如果禱告中禁用“祝福”這個詞,我們大多數人就沒法再禱告了。
我們確實應該在禱告中求神祝福這些弟兄姐妹。但是除了求祝福之外,我們還可以禱告很多其他的內容,讓我們的禱告更加豐富充實。我們可以借鑒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9-11節的禱告,把它當作模板來使用,因為它包含了很多我們常會遇到的事項。我們如果理解了保羅講這些話的意思,就能更好地應用它來為各樣的人和事禱告。
保羅在第10節中明確地點出主題,不需要我們再費心去總結。這個禱告的核心就是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保羅禱告信徒有屬靈的分辨能力。
我把保羅的禱告改寫成我自己的版本就是:
我所禱告的就是你們能夠,
從不好的事物裏分辨出好的,
從好的事物裏分辨出更好的,
從更好的事物裏分辨出最好的。
講到這裏,我回想起一所高中的校徽。這個校徽是個盾牌形狀,上麵有一圈希臘字“Tagarista”,意思是“最好的事物”。不管是作為高中的校訓,還是作為人生的信條,這都是一個很崇高的目標。當初為這所高中設立校訓的人必然懂得教育也包含道德的層麵。意思就是說,當有“最好的”這一概念時,就意味著必然還存在“次好的”、“好的”、“不太好的”、“很不好的”。你隻有明白什麽是“最好的”這個概念,才能懂得如何分辨出什麽是“最好的事物”,進而你才能夠去追求這些事物。因此,就表明教育真正的意義不僅是在於教授數理化史地生等學科,更是在於讓人懂得一個道德的框架,用以正確地辨明好與壞。
但是,離了神,我們如何去將好的,更好的, 直到最好的分別出來?當然是不可能的。教育本身隻能讓我們學到知識,無法使我們達到“Tagarista”這一崇高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有來自神的智慧,才能夠選出最好的事物。這就是保羅在禱告中為信徒祈求的。
I. 三個請求
保羅在禱告的一開始就為腓立比的信徒向神提出三個請求。在我們為別人代禱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完全自由的使用這三個請求。
A) 愛心滿溢
《腓立比書》1章9節講到:“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請想像一下,往一個空的杯子倒水,倒滿了以後仍然繼續,水就會從杯口溢出來。保羅當時心裏所想的畫麵想必就是如此,讓腓立比弟兄姐妹的心被神的愛逐漸充滿直到溢出來。在《聖經新約》的每一封保羅書信裏,他的禱告幾乎都是以祈求愛心來開頭的。因為愛心是基督徒最重要的美德。唯有愛心永遠常存。(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不管我們已有的愛心有多少,神都能繼續加添。保羅為信徒禱告,希望他們的愛心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增長,就是希望他們能愛更多的人,而且愛得更深刻。因為這裏的經文並沒有明確地指出,我們就要問一下保羅在這裏指的是對神的愛,對基督徒同伴的愛,還有對世人的愛。我想他指的是這三種愛都有。雖然這處經文並沒有明確地寫出來,但是我們對神的愛是與我們對人的愛緊密相連的,就像約翰一書4章20-21節所講的“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愛神的,也當愛弟兄。”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我們不難理解保羅為何要以祈求愛心作為他禱告的開頭。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背離神心意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裏,到處是不美好的事物,而我們身邊也總是有一些難以相處的人,他們特別煩人,而且脾氣還很差,時不時發怒。這還算好的呢!有時候,還會有人故意說一些蠢話或是做一些蠢事來激怒我們。我們不得不麵對現實,有些人實在是讓人愛不起來。那我們該怎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種,而今天的經文給出了一個很實用的建議,就是:我們要禱告祈求神加添我們的愛心。我們可以向神禱告說“主啊,禰趕緊把這個笨蛋從我身邊帶走,免得我對他惡言相向。”,我們也可以說“主啊,禰快讓這個人有所改變,讓他別再這麽討厭。”然而,我們也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選擇來禱告說“主啊,我真的很討厭這個人,特煩他。他簡直有病。根本就是一個強勢、專橫又武斷的白癡。我實在不想跟他有任何接觸,更別提要喜歡他或是愛他了。但是,現在我請求禰撇開我的感覺,加添我的愛心。我現在實在缺乏愛心,我的主,我請求禰加添給我充足的愛心。”我想這樣的禱告神會很高興地回應。(我個人比較讚同非常誠實的禱告。我們何不向神坦白我們真實的感受?)大衛就是完全向神敞開心扉,他在禱告的過程中甚至會對敵人破口大罵。不管我們是否開口,神都了解我們內心。我們對神坦言“我忍受不了那個人。”時,神不會說“我很驚訝你會這麽想。我以為你挺喜歡他的。”我自己也很多次在禱告的時候先向神坦白,對祂講出我對一些人的不滿,然後對祂說“主,我心裏的感受禰都了解。現在,我要請求禰忽略我剛剛所講的話,按照禰的意思祝福這個人。”然後,再向神禱告說,“主,請禰在我的心裏動工,醫治我的內心讓我能夠遵行禰的旨意去愛人。”愛就像膠水一般把整個人類粘連在一起。因為,它讓我們包容彼此的缺點,同時也承認自己的諸多不足。
B) 知識增長
《腓立比書》1章9節後半句講到 “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繼愛心之後,保羅在禱告中的第二個請求就是讓腓利比信徒對神的認識更多。這裏的“知識”一詞意思是認識、了解,而且是那種因著彼此間非常親密的關係所產生的極其深入的了解。聯係上下文,我們就能看出保羅所求的是,弟兄姐妹能夠親近神,對神有深刻地認識,然後神的愛就自然而然地在他們身上顯現出來。“見識”一詞則是在講屬靈的分辨力,讓人在麵對不同的選擇時能夠知道“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更好些。而那個最好。”
我們常聽人說“愛情是盲目的”,可是神卻說“並非如此,愛需要有清楚的認知。”我們的愛需要知識和洞察力的引導。如果缺乏這些,我們就很可能會去愛一些不該愛的人或事物,導致我們最終陷入那些有害無益的關係當中。愛雖然是至高的, 單單隻有愛卻是不足的。
我們的愛需要知識和洞察力的引導。如果缺乏這些,我們就很可能會去愛一些不該愛的人或事物
不是所有的關係都是良好的。
不是所有的決定都是對的。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於我們有益的。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對職業道路有幫助。
不是每一次消費都是明智的。
我們做出各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轉而也成就我們。就像一艘大船被一個小小的舵所指引,我們的人生也取決於一些小的決定或不期而遇的事。原本沒想要打的一通電話,在走廊裏幾句不經意的閑談,在餐館偶遇的朋友,突然記起曾經做過的夢,沒來得及去還的圖書,忘了去取的幹洗的衣服,甚至是隨便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個故事,引發出一個想法,被用來作為論文的題目,從而取得了學位,又因而找到一個國外的工作機會。這樣的事屢見不鮮。我以前曾經在講道中講過“邁著小碎步向光明而行”的重要性。(KBM 《HE’S GOD and WE’RE NOT- The Seven Laws of the Spiritual Life》 by Ray Pritchard)我們每天都要做出成千上萬個決定,多數時候不是習慣使然就是迫於環境。
我要不要起床呢?
我要不要洗個澡呢?
我要不要吃早餐呢?
我要不要去上班呢?
如果我去上班,是自己開車還是坐地鐵呢?
如果我自己開車,我是聽廣播還是聽CD呢?
如果我坐地鐵,我在路上看點什麽呢?
我到了公司先跟誰打招呼?
我吃午飯時會遇到誰?
我們會聊些什麽?
我下班回家後做什麽?
我會回那些郵件?
我會瀏覽那些網站?
我會讀什麽書?
我會如何回應我的先生(太太)?
我會花多長時間來陪孩子?
還有更多的問題有待回答。成千上萬的小問題,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需要我們當下就做出決定。我們覺得這些瑣碎的決定無關緊要,其實不然。因為每一個決定都與其他的決定緊密相關,就像生命鏈的每一環節一樣。細細想來,我們的今天都是自兒時起的每一個決定所累積的成果。我們現在是怎樣的人,取決於我們過去所做出的決定,而我們未來會變成怎樣的人,則取決於我們現在所要做的決定。每一個決定不是帶我們走向神的光明,就是帶我們走向絕望的黑暗。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沒有任何一個選擇是所謂“中立”的,因為很多事情現在看起來無關緊要,將來卻可能產生莫大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神所賜的“見識”來做出明智的選擇。你可以把見識記為內心的看見,讓我們能正確地衡量我們每天要做的所有決定。
所以最後看起來,每個決定都是有影響力的,沒有什麽決定是“中性的”。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需要從神而來的眼光,有知識、又有見識,這樣才能做好每個決定。有見識的人,心裏明亮,可以看的清楚;如果我們有見識,就能看的清我們所做的決定對不對、好不好。我們有見識,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反之,如果我們如果缺乏見識,我們就會傻傻地重複犯同樣的錯誤。
那麽我們如何才能增長見識呢?首先,我們可以靠著聖靈,從神的話語裏獲取。每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聖靈就會藉著神的話語讓我們明白神的事(隻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哥林多前書2章10節)一個人如果懷著一顆受教的心認真研習《聖經》,他的生命很快就會有極大的轉變。保羅就是希望腓立比的弟兄姐妹,凡事都用“基督徒的方式”來思考。其次,我們可以在禱告中向神來求。就是說,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或是你覺得自己做了錯的決定,而且是一錯再錯不能自拔,你就要謙卑的來到主麵前,求神賜給你的見識,讓你能夠做出對的決定。
這也將我們帶進第三個請求中,這個請求也是保羅禱告的核心。
C) 分辨力提高
《腓立比書》1章10節接著講到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尤金·彼得森在《信息版聖經》中,對“分別是非”所給的注釋是“你要用悟性測試你的愛心,確定不是浮濫的情感。”。《新生命聖經》譯本則是“使你理解什麽才是重要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翻譯,因為希臘文原文中“分別”這個詞是指對於礦石的鑒別和估價,就是檢測出一塊石頭是貴重的金礦,還是根本不值錢的鐵礦。因為有金礦,也有“愚人金”就是黃鐵礦,它看起來與真正的金礦極其相似,我們無法用肉眼來分別,卻是一錢不值。可是,很多時候基督徒卻甘心去選擇那些“愚人金”。
你要用悟性測試你的愛心,確定不是浮濫的情感。
所以保羅向神禱告,求祂讓腓立比的弟兄姐妹有愛主愛人的心,又有見識讓他們能不斷地在生活的點滴之處做出最好的抉擇。他為他們禱告,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維持現狀,或是不算最好也不壞的屬靈光景而是不斷地努力追求各樣屬神的美德。出於這個期望,保羅求神賜給他們屬靈上的辨別能力。現今的社會總是給區別對待渲染上一些負麵的色彩。然而,在屬神的國度裏,我們亟需將好與壞,好與次好,次好與最好,分別出來區別對待。在我看來,這種區別對待是我們在壓力下仍能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我認為這是父母很需要為孩子禱告的。向神禱告求祂幫助我們的孩子在遇到壓力的狀況下,依然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
要做出明智的選擇,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 我們要能夠分辨得出什麽才是好的。這一點至關重要,
第二, 因為現在的人明顯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是非觀念。任何事物都被看作是處於灰色地帶。
第三, 我們要有勇氣去做正確的選擇。真正的區別對待讓我們辨明什麽是對的,也讓們有勇氣選擇去做這個對的事。
II.三個結果
保羅在禱告中為腓利比的信徒祈求他們的愛心滿溢、知識增長,分辨力提高。之後,他又禱告這三個請求改變他們的生命所帶出的三個結果。
A) 一個誠實無過的生命
《腓利比書》1章10節後半句講到“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請注意這句經文裏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誠實”,它原本是由兩個詞組成,一個是“審判”,另一個是“陽光”。在第一世紀時,商店裏光線不夠明亮,顧客很難看清要選購的商品。隻有當他們把商品拿到太陽光底下時,他們才能看得真切。陽光將事實顯露出來。要誠實度日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要將自己的本相表現出來。也就是讓別人無需猜測我們在暗中做些什麽, 因為我們沒什麽好隱瞞的。
我們不管在明處還是在暗處都是一樣的。
我們不管是在半夜還是在正午都是一樣的。
我們不管是在學校或公司還是在禮拜日的教堂都是一樣的。
我們不管是在私密的場所還是在公共場合都是一樣的。
要“誠實”
就是要做一個“日光之下”的基督徒。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我們麵對何人何事,我們的生活都是始終如一的。
另一個就是“無過”,它的希臘文與“醜聞”這個詞同源。它本意是指設陷阱來捕捉獵物。後來被用作引誘他人陷入犯罪悖逆神的生活方式中。一個“無過”的人不會有道德上的醜聞。它所講的是不僅這個人不會被罪絆倒,他也不會讓別人因為他的行為被罪絆倒。
B) 一個結滿仁義果子的生命
《腓利比書》1章11節前半句講到“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在《聖經》中,果樹這個比喻既常用於形容公義的生命也常用於形容不義的生命。在講到假先知時,主耶穌就曾表明看他們所結的果子就能認出他們。(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福音7章17-20節)基督徒的性情所結出的果子,恰恰就是保羅為腓利比的信徒所禱告的。一個結滿果子的生命無論從什麽角度來看都能將基督徒分別出來。這個讓我想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假如你因為是一個基督徒而被捕,有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指控你?”如果你的生命是結滿果子的,那麽答案就總是肯定的。
不要忘了這果子是“靠著耶穌基督”而結出的。當我們深深紮根在主耶穌裏,從祂那裏支取力量時,祂的能力就湧流到我們的生命中結出“仁義的果子”。祂是樹根,而且是祂的能力結出果子。
C) 一個榮耀神的生命
《腓利比書》1章11節後句講到“叫榮耀稱讚歸與神”。
當人們看到你的時候,他們能夠自然地聯想到神嗎?你的生命是否就是主耶穌基督的活廣告?我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長大。我父親是鎮上知名而且很受愛戴的外科醫生。因為我繼承了父親的姓氏,我一直都把不侮辱我們的姓氏當作自己的義務,並且盡我所能,給家族爭光。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神的國度中。我們承載了神的名,就要讓他人在我們身上看到主耶穌。你有沒有聽過鍾路得( 按:Ruth Bell Graham,美國著名福音布道家葛培理的妻子,是一位出生在中國的傳教士的女兒)對於聖徒的定義?她說聖徒就是那些對別人相信主耶穌有幫助的人。如果保羅的禱告能夠在我們的身上得到了神的應允,那麽我們就是對別人相信主耶穌有幫助的聖徒了。
聖徒就是那些對別人相信主耶穌有幫助的人。
在這篇信息結尾之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使徒保羅這篇有力的禱告。19世紀的一個作家曾把這篇禱告稱為“神的生命根植於人的靈魂中”。它不僅能用來形容這篇禱告,更是幾乎包含了神要在我們的生命之中和藉著我們的生命所要成就的所有旨意。
1. 由滿溢的愛心起始
2. 必然需要知識和見識
3. 使人有能力在壓力之下做出明智的選擇
4. 還有明顯是公義的生命所結出的果子
5. 這些都是源於和主耶穌基督長期親密的關係
6. 這樣使神自己得到榮耀
多棒的一個禱告!接下來就是我們該如何應用。
用它來為自己禱告。
用它來為別人代禱。
今天你會用它來為誰禱告?請記得禱告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我們和神交心的過程。為別人代禱是我們私下的善行,別人不知道但是神卻能看到。因為隻有神能看到我們的內心,祂能聽到我們的禱告並在暗中賞賜我們。我們實際生活中無法接觸到的人,我們卻可以在禱告中紀念他們,求神來祝福他們。禱告是聖徒的秘密寶劍。讓我們學會揮動它!神賜下這個秘密武器給我們讓我們藉著禱告悄悄地改變這個世界。
禱告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我們和神交心的過程
我們現在已經了解到,保羅這個禱告的本質就是Tagarista(最好的事物),讓腓利比的信徒能夠有智慧去選擇生命中上好的福分。而且他所說的不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那種“最好的事物”,他特指的是神上好的祝福。這種想法激勵我們,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組織我們的禱告的言語。
如果你希望別人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為他做這個禱告。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為自己做這個禱告。
如果你希望家人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為他們做這個禱告。
如果你希望家人能得到神上好的祝福,就為他們做這個禱告。
求神改變我們不再做“次好”的基督徒!
求神改變我們不再處於不好也不壞的屬靈光景中!
主耶穌,請求禰賜下禰的愛給我們,讓我們的愛心滿溢能夠去愛生活中那些不可愛的人。請賜給我們從你而來的知識和見識,讓我們可以看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也能夠在壓力下做出明智的選擇。讓我們成為“陽光下”的基督徒,讓我們結出好果子將榮耀歸給神。我們想要成為對別人相信主耶穌有幫助的人。主啊,教我們如何做出這樣的禱告!也讓這個禱告成就在我們的生命中並且藉著我們成就在他人的生命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