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Jess

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正文

怎樣絆倒初信主的基督徒 (上)

(2020-06-24 08:57:05) 下一個

 

  羅馬書 14章1-12節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隻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隻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你這個人,為什麽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麽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麵前說明。”

  在這篇信息裏我想借用一個初信的基督徒“白蘭”的遭遇。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它的內容都是真實的。

  白蘭對神的認識是來自她的基督徒父母。她一直相信神,即使在人生的低穀中,她也從未失去信心。有時她感到神離自己很遠,但她從來沒有懷疑過神,甚至一刻也沒有。在她的內心深處,她總覺得有一天必與神相遇。

  自從她認識了從別個單位調來的新同事劉靜,她的人生開始被神改變。劉靜是一位表裏一致的基督徒。白蘭從未見過像她這樣的信徒。從交談中,劉靜說:“我已把心獻給了耶穌基督,祂改變了我的人生。”

  數周後,兩人建立了友誼。白蘭覺得劉靜是個可信任的朋友,就坦誠地跟她說自己對某些事情的掙紮。劉靜總是認真地回答她的問題。有一天,劉靜送一本聖經給白蘭,並且鼓勵她開始讀約翰福音。這是白蘭第一次認真地讀神的話, 她不停地閱讀,讀完了約翰福音和使徒行傳以及大部分新約聖經的書卷。

  白蘭:一個新造的人

  一天早上,白蘭如常的讀經。聖靈感動她。沒錯!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肩負了世人的罪並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是永活的神。於是白蘭低下頭,簡單的向神禱告:“主耶穌,我相信禰是神的兒子。感謝禰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求禰掌管我的生命,使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她的內心充滿喜樂和平安。

  劉靜很高興白蘭的決誌。於是兩人定期讀經,一起祈禱。過了一段日子,一天,劉靜對白蘭說:“我被單位安排到另一個城市去工作了。”這個突然的消息讓白蘭有些傷感。劉靜給她一個附近教會的名字,並說:“去那裏。這是一個很好的教會。我相信他們會歡迎您的。”

  劉靜走了,白蘭第一次去劉靜介紹的教會。因為她在那間教會沒有認識的人,所以內心有點膽怯。那天,她坐在後排的位置,專注的聽道,嚐試明白當日的信息,適應教會的環境,她很喜歡他們唱的詩歌和默禱時間。

  格格不入

  經過幾次去教會後,她遇到了幾個歡迎她的會眾朋友。白蘭剛剛信主,對於這間大教會的主日禮儀,她還是在適應當中。她觀察會眾的敬拜方式,免得自己出洋相。白蘭的工作環境並不需要衣著講究,所以她盡量穿得光鮮些去教會。然而,有時候她被安排在主日上班,心想崇拜完直接回到工作崗位較為省時,所以穿著平日的工作衣服上教會。有一個主日,她來晚些,她常坐的位置剛好給別人坐了,她隻好趕快坐在較前的座位。她這個動作結果引來四周的目光。接著,她聽到有人問:“她是誰?好像我從來未見過她。”另一個人回應:“你看她的衣著和舉動就知道她是新來的,真的沒有品味和禮貌。”白蘭聽到這些對話,很想立刻離開。她心裏十分難過,但還是忍著,直到聚會結束。至於傳道人當日的信息、經文、詩歌的內容, 她什麽也聽不進去。從那時起,她再不去教會。教會的弟兄姐妹亦沒有聯係她,關心她的近況。

  雖然這故事的主角是虛構,但發生的情況卻是真實的。相信有不少像白蘭的人,在教會遇到類似的情形。

  絆倒初信基督徒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容易發生的,莫過於論斷和缺乏接納的態度。冷漠、不留情的批評,讓白蘭覺得自己不是屬於教會的一份子。感覺上她的同事們比那個教會的人更體諒別人。

  這篇證道為的是強調論斷的危險。不管在教會裏或在教會外的環境中,論斷人是很常見的事,在此我們的重點是針對教會內部的情況。我們每個人對基督徒的言語行為都有一些想法,當別人的言行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標準時,我們往往就會很快地論斷別人,引來可怕的後果。在文章的結尾,我會提出一些具體意見,說明如何克服論斷主內弟兄姐妹的衝動。

  首先,請注意,論斷人這問題既不是個別顯現,也不是新鮮的事。二千年前的教會就已經要麵對這個問題。 新約聖經清楚地記載,早期的基督徒就很難接受初信主的或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在他們當中聚會。

  保羅在寫信給羅馬的教會時,他幾乎用了整整兩章的篇幅討論這問題。羅馬書第十四章教導我們的重要真理,就是要接納其他信徒。希望借著昔日羅馬教會的情況,讓我們做出反思。

  首先我略述這些經文的曆史背景。

  教會麵對的問題

  在使徒保羅的時代,羅馬城曾是世界的中心。它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和凱撒的所在地。我們都聽說過,“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第一世紀,這種說法肯定是正確的,所有的道路都是通向羅馬城。意味著這座城市已成為一個文化大熔爐,當中住了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各省的使節,外國奴隸和戰俘,便構成了一個複雜和多元化種族和族裔的集居地。主耶穌複活後不久,基督的福音便傳到羅馬,福音將許多種族和民族凝聚在一起。這樣,羅馬的教會便反映出這座城市本身的多樣性。

  這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保羅在羅馬書第14章中所說的話。他的信是寫給正在成長中的教會,當中有各種各樣的人。我們知道人性都是喜歡互相批評,那麽教會裏發生的,會眾之間不能和諧相處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當我閱讀本章時,它揭示了教會在五個不同領域的衝突:

  初信和信主很久的信徒,
  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
  吃素和吃葷的信徒,
  守節期和不守節期的信徒,
  不喝和喝酒的信徒。

  其實教會內信徒的矛盾,不能簡單地以兩個特征來區分。例如:初信者可能是個吃素、守安息日、喝酒的外邦人。這樣,信徒之間會發生不少衝突。相信在羅馬的教會找到僅僅屬於一兩類的會友其可能性較少。保羅提到那些吃葷的信徒不信任吃素的,吃素的信徒認為吃葷的在食物誡律上妥協。信主的猶太人遵守飲食的誡律Kosher 潔食,但信主的外邦人認為守這誡律是浪費時間。喝酒的人認為隻要不喝醉就可以喝酒,滴酒不沾的信徒則認為這不過是喜歡喝酒的人嚐試找個方便的借口而已。

  簡而言之,羅馬的教會一點不像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沒錯,它是很大的家庭,但遠非幸福的家庭。保羅理解當中的衝突。畢竟,保羅的成長背景讓他了解遵守猶太潔食,嚴格的飲食誡律,並嚐試依律法生活。無疑,在他歸信基督之後的歲月裏,在許多類似的問題上有很大的掙紮。現在,他寫信幫助那些正在努力解決有同樣問題的人。

  羅馬書14章1-12節包含三個基本的誡命:

  A. 彼此接納—神已經收納了我們!(1-4節)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 ,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隻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第一節經文是整章的主題:“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 ,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簡明聖經譯本:“信心薄弱的人,你們要接納。在引起爭論的問題上,如果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不要隨便論斷他們。”“接納”意思是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門。“看法”或是“見解”屬於個人喜好,例如吃肉,喝酒和守節期。這些事項雖然很重要,但不應妨礙我們與其他信徒的關係。“論斷”意味著根據其他基督徒的有爭議性外在行為,而得出的負麵結論。我可以這樣解釋第1節:“與教會中的每個人交朋友,而不必擔心他們是否同意你在所有事情上的看法。”

  讓我舉個例:你要舉行一個生日派對,就要計劃派對上該有什麽菜色。也許來一些肋骨牛排,龍蝦尾,再準備一個漂亮的砂鍋菜,外加一些自製的麵包卷,烤土豆和一個漂亮的甜點。這些菜,對我來說聽起來都不錯。或者,你更喜歡準備一些高級豆腐,將其放入碗中,倒入肉汁(任何豆腐食譜也可以),然後搭配一些豆芽和豆漿一起食用。對於甜點,你喜歡將豆腐浸入巧克力中。這些雖然不是我所喜歡的,但這並不重要。保羅的要點是:如果你想做一些牛排,那就做牛排。如果你想吃豆腐和巧克力豆腐,那就來吃吧。這些並不能影響到你與神的關係!神並不希望檢查你的菜單,看看菜單是否合格。主管吃你喜歡的食物,不需要向他人解釋自己的行為。

  然而,現實是,吃葷者常會鄙視吃素者,而吃素者也會譴責吃葷者。我們決不能落入這陷阱裏。第三節的最後一句話解釋了為什麽我們要接受那些生活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神的恩典與吃肉,喝酒或守節期都無關。神的恩典不僅賜給了素食者,不喝酒的人,也賜給了吃葷的,喝酒的和根本不守節期的人。既然神接納了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我們就也應該如此。換句話說,我們是誰,竟然敢拒絕神已經接納的人? 如果神已接納了他,我們怎麽能不接納他?

  B. 要意見堅定——耶穌是我們的主(5-9節)。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隻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第5節明確地說:“隻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要完全相信,意味著我們已查看一切證據,經過思考各種觀點後,要心裏意見堅定。它的大前提是基於誠實的調查以及一個開放的胸懷。CNET中譯本是這樣的:“隻是各人心裏要毫無疑惑。”

  請注意保羅在這些經文中提到主耶穌基督的次數:“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在這些經文中,保羅七次將我們的生活方式直接與耶穌基督的關係連結起來。如果我們一生完全順服於神的主權,那麽我們就能夠靠著神的恩典,在這些有爭議的領域中,心裏毫無疑惑。

  我們是吃葷的嗎? 我們吃了,因為耶穌是我們的主。我們是吃素的嗎? 我們為素食而感謝神。 我們是滴酒不沾的嗎? 如果是這樣,我們要為自己認識耶穌基督而歡欣。 晚餐時喝酒嗎? 我們要感謝神,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

  如果主耶穌是我們的主,我們心裏就要意見堅定,知道祂必審判各人。

  請注意,保羅在本節中提到了一個特定的爭論領域。羅馬的教會,有一群人是守聖日(也許是安息日,或者猶太人的各種節期),而另一群人則認為,每一天都是一樣的,因為每一天都屬於主。如果我們想在禮拜二晚上去教會,那就繼續吧。沒什麽不好。但我們不要論斷那些喜歡在禮拜四早上去教會的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在哪天去教會,並沒有可選擇的餘地。我們“知道”所有的基督徒每周都要去教會三次,分別是在禮拜日早晨,禮拜日晚上和禮拜三晚上。禮拜日的程序是:上午9時45分是主日學,上午11時是早堂崇拜,晚上6時是培訓班,晚上7時晚堂崇拜。星期三晚上則是禱告會。這就是大部分教會年複一年的聚會方式。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教會崇拜配合信徒的需要,例如有些聚會是禮拜一舉行,方便在餐館工作的信徒們。聖經沒有記載聚會應該在白天或晚上什麽時間舉行,或者一周中如何安排崇拜聚會。

  C. 不可論斷人 —— 我們各人都要向神負責(10-12節)。

  “你這個人,為什麽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麽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麵前說明。”

  保羅在第10節中提出了兩個尖銳的問題:“你這個人,為什麽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麽輕看弟兄呢?”這兩個問題意味著,我們不僅在論斷別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示我們對別人的生活方式持有負麵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論斷”很快就導致“輕看”其他信徒,即相信自己比別人更好或更優越,因為A)別人不肯做的事,你去做;或B)別人經常在做的事情,我不做。無論哪種情形,我們最終會覺得自己比其他弟兄姐妹優越。保羅曾三次提醒羅馬的信徒,各人都要站在神的台前,必為自己做的事受審判。沒有人能為別人的事向神負責。神不向我們審判別人所做的事。各人必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受神的審判。

  如果神審判我們的朋友,我們為什麽要參與其中? 神比我們更了解其他人,祂比我們更愛他們,並且祂能洞悉人的意念和動機,而我們卻沒有這大能。

  此外,如果我們花更多時間自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麽我們就幾乎沒有時間去擔心其他人是否符合神的標準了。

  人人機會均等的時代

  我認為羅馬書第14的信息至關重要,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人人機會均等”的世界中,通過高科技的發展,傳播平台遍布各地,以及人口的遷徙流動,幾乎人人都有機會聽到世界各地的新聞,學習不同的語言,參與遠程的活動項目,和來自各國的群體建立合作團隊。在實體上和思想的交流上,世界上的大城市早已變成了多元文化的大熔爐。教會不能再躲藏在以往習慣的角落裏,隻和與自己“類似”的人聚合。無論是膚色語言,族群習俗,性格愛好,年齡背景,宗派會堂,敬拜方式,今天在各個國際大都市與大中學校的園區裏,我們很容易看到昔日羅馬城教會的縮影。來自各地的信徒以不同的方式敬拜這位唯一的真神, 讓神自己滿得榮耀。羅馬書14章的信息直接對21 世紀的教會說話。

  我以白蘭的遭遇作為開始,雖然白蘭是個虛構的人物,然而故事太真實了。她之所以離開教會,是因為教會裏的人對她“另眼相看”和“不肯接受”。那些應該接納她的人,在沒有經過思考下,很快論斷她,毀掉了她的信心。或許在我們四周有不少像白蘭的初信者。朋友,或許你不再去教會,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您身上。願主親自對我們說話,賜我們有勇氣聆聽祂的教導。

  神啊,求禰將真理之光照在我們身上,好讓我們省察自己論斷和批評人的心態。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我們的罪。 幫助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充滿愛與憐憫,愛所有真正愛禰的人。 阿們。

  這是“怎樣絆倒初信主的基督徒 ”上集的結尾。下集的內容將討論當我們對所有事情都沒有達成共識時,如何在神的家中實踐求同存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