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12章2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今天我們要一塊兒來察驗神在我們生命裏的旨意,即是羅馬書12章2節下半節:“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不僅是理論上的察驗,更是要從實際行為和心態中去驗證:什麽是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為什麽我們要用行動來察驗真神的旨意呢?
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我們活在這個科技飛躍,網絡速度突飛猛進,人工智慧幾乎可以亂真,然而道德人心卻日益黑暗的世代。我們的靈魂肉體時時都深深受自我欲望和環境力量的影響。媒體的各樣誘人廣告似乎在重新定義人生的目標。人心的貪婪驅使社會上偷竊的方法變本加厲,利用網絡盜取別人錢財的罪行已傷害到許多家庭。虛名超過道德的價值觀已汙染了許多高級學府的教育方針,歪曲真理,要把人擠在流俗文化的模子裏。充滿色情和恐怖感的娛樂節目令人眼目繚亂,靈魂麻木。在心靈的饑渴加上罪的慫恿下,人們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情欲的刺激似乎無所不用其極。對上帝的敵視,對自己的放任,使人對魔鬼投降。
現今魔鬼是這世界的王,牠對我們的欺騙手段巧計多謀,不將我們引向滅亡不罷休。手機的普遍,方便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不斷發布誇大的訊息來建立自我形像,他們的靈裏卻寂寞空虛。更有眾多少年人沉淪於電動遊戲變換無窮的迷陣裏,不願覺醒。唯利是圖的公司雇用遊戲設計的特殊團隊,不惜讓孩童少年在遊戲過程中承受不健康的心理折磨,落入抑鬱狀態,甚至因而自殺。這些都不是錢和法律能根本解決的問題。很明顯的,當我們糊裏糊塗過日子,愚昧地模仿這些屬世界的生活方式時,終久會察驗出這世界的王對我們有的惡毒打算。倘若我們仍要袖手旁觀,無動於衷,會不會讓我們的良心也漸漸鈍感,進而泯頑不靈了呢?
當像光明的子女
以弗所書 5章8-10節告訴我們:“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裏麵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
我們當如何對待黑暗的事和做黑暗事的人呢?在11-13節裏說得非常明白:“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
在 14-17 節裏主又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複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做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要常在主的愛裏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有順境,也有逆境,更有意想不到的遭遇。我知道有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還年輕的時候自己卻得肝病死了,然而有些被病折磨的老人,卻躺在床上等候被神接去。有人從頂尖的學府畢業,用精明的分析方法為人投資,竟遭到極大的損失。有些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投資客反而賺了錢。不管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可能在學業,事業,或人際關係上碰到難解的謎。即使如擁有榮華富貴和過人智慧的所羅門王也會疲累的歎氣,說“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唯有明白生命背後神的目的,神的意象,我們才能領會生命的意義。唯有藉著神的能力,我們才有力量。
我們到哪裏去尋找智慧呢?如果你在受苦中,可讀聖經裏的約伯書。如果你想知道怎麽禱告,詩篇裏有最好的範本。箴言教導我們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采取實際的行動。
我們常常擔心外麵的環境,為食衣住行,為求幸福快樂,多方求問神的旨意。我們沒有想到,對愛我們的神來說,除了眷顧我們的需要以外,祂最重要的旨意卻專注在我們的生命上。因為祂的最高前提,是要我們從黑暗勢力的捆綁裏被釋放出來,作祂光明的兒女。我們是父神的寶貝,祂要我們的心意靠著聖靈不斷地更新,好讓我們的靈命成長,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雖然在生命的曆程中,我們常會有走錯路的時候,隻要我們願意浪子回頭,神的話語會引導我們走正路,找到我們的方向,即使在困難的過程中也能蒙福。無論如何都要記住,主耶穌對我們的愛比天還高,是海枯石爛,永久不變的。約翰福音15章9-11 節裏,耶穌說,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裏。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認識神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這句經文看似很簡單,有些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從以下列出的六點中,我們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真正了解保羅所要傳遞的真理:
1.保羅在羅馬書12章2節是呼召我們將身體作為活祭獻給主,不要效法世人的思想和行為,卻要讓神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以致神不斷改變我們的生命。“察驗”一詞,在英文《聖經》中,可以翻譯為“知道”、“試驗”、“辨別”、“認可”神對我們生命的旨意。經文的上半節與下半節內容是前後呼應,我們的心意被神更新變化,為要我們察驗神的旨意。
2.我們往往把焦點集中在“神的旨意”上,就好像要在秘密隔間中“發現”神向我們隱藏的旨意一樣。為要“知道神的旨意”,我們不斷的尋索、擔心、煩躁不安、禱告、掙紮、討論,並且閱讀如何明白神的旨意這類屬靈書籍。我們要尋求神的旨意,目標是對的。可是,明白神的旨意,與神緊密同行,兩者是不可分割。實際上,認識神的其中一部分就是了解祂的旨意,我們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箴言3章5-6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我們越是渴慕認識神,我們就越曉得祂的心意,討祂喜悅。
3.換句話說,隻要我們拒絕將自己的身體作為活祭,並且堅持遵循世界的方式生活,我們就會忘記神對我們生命的旨意。沒有將自己的身體獻給神作活祭,就不可能了解神的旨意。兩者是相輔相成。神的旨意含有道德上的前提,就是這節經文前麵的兩句話:不要效法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前提遠超出我們愛問的問題,例如,我應該結婚嗎? 我應該去哪裏上大學呢?我應該買新房子嗎?我應該搬到上海還是廣州呢?當涉及到神的旨意時,這些問題純粹是次要的。然而,我們往往耗費大量時間去思考這些次要的問題。
4. 將希臘原文“dokimazein”翻成“證明”、“辨別”、“知道”、“試驗”、“認可”,這些都是很好的翻譯。然而,它的原文是用於描述檢查金礦石,以驗證它是否是真金的過程。從正麵的意義上講,它意味著要對某些東西進行試驗,以證明它的真確。如果為要證明某些事情是假的,在《新約聖經》中有不同的詞來形容這種“試驗”。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些汽車廣告,其中一家製造商試圖證明他們生產的汽車品牌比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好。想一想下麵的例子:
1) 一間汽車製造廠要試驗另一間汽車製造廠的汽車,它所用的“試驗”一詞,目的是(希望)證明競爭對手的產品未通過質量及安全測試。
2) 汽車製造廠要測試自己生產的汽車,目的是證明所生產的汽車在各項指標上是非常出色。羅馬書12章2節中所用的“dokimazein”希臘動詞,是進行試驗來證明受驗品會符合標準的意思。它不是“發現”神的旨意,而是“證明”或“認可”神的旨意總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
詩篇18章30節:“至於神,祂的道是完全的;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凡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在尤金.畢德生(Eugene Peterson) 的《信息本聖經》裏,這節經文的意譯是:“何等奇妙的神!祂的道路既平直又暢通。每一個朝神走的方向都經過了路麵試驗,每一個投靠祂的人都會完成,通過這試驗。”
5.保羅使用三個詞來形容“神的旨意”。首先,神的旨意是善良的。這意味著當我們按著神的心意做事時,我們終會受益。讓我們思想十誡的內容:除了耶和華之外,沒有別神,對我們是有益的;不可拜偶像,對我們是有益的;要孝敬父母,對我們是有益的;不可殺人,對我們是有益的;不可奸淫,對我們是有益的;不可作假見證,對我們是有益的;不可貪戀鄰舍的妻子,對我們是有益的,等等。但有時,世界會把我們拉向拜偶像、叛逆神、仇恨和淫亂等種種罪中。有時候,說謊好像蠻好玩的,偷東西也似乎沒什麽大不了。別忘了,罪本來就會為我們帶來短暫的歡愉。如果罪惡總是立即令人感到不快,那麽我們可能會減少犯罪。然而罪的確常常會帶來短暫的快樂。當夏娃看見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時,就有這種經曆。“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章6節)。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夏娃拿起果子並且吃了,然後把它給亞當,亞當也吃了。罪就進入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直到今天。罪一開始看起來總是很好、樂趣無窮的、既誘人又令人興奮,我們都享受過罪中之樂。“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14章12節)。撒但往往將罪包裝為外表悅目的東西來誘惑人,引人走向滅亡。但神的旨意,祂的道路和路徑卻對我們總是有益處。
其次,神的旨意是純全的。“純全”這個詞意味著完全或完整的,是指已達到預定的目標。在任何環境,任何時刻,隻要我們願意順服,跟隨主耶穌,必得著新生命,就是這麽簡單。朋友,如果你願意為神而活,祂的恩典必與你同在,用祂的話語和靈潔淨你的靈魂,使你有聖潔的心思意念,與祂合一,祂的旨意自然就變成你的心意。當你將身體獻上成為聖潔的器皿,交給神使用,那惡者必無法在你身上得逞。你的一生必定有滿足的喜樂。別人從你的生命中看見神的榮耀,便曉得神的旨意永遠是善良、純全和可喜悅的。
第三,神的旨意是可喜悅的。“可喜悅”是指我們行事為人要討神喜悅。我們的一生最終必得到神的稱讚,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我們若行在神的道路上,靠著祂的恩典,我們必越走越喜樂。然而,要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耶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最終,那些為基督而活的人,比那些生命裏沒有基督的人更快樂。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總結:如果你為世界而生活,你所得的隻是屬世的獎賞,這一切隻能短暫地滿足你的心。
6. 這一切都有一個悖論。我們必須弄清楚。世界的道路似乎比神的道路更吸引人,更令人興奮。我們看到世界的五光十色,聽到狂野的呼喚,我們想:“這種乖乖按《聖經》的話來生活的日子,我已經厭倦。我要鬆掉捆綁,享受自由,盡情歡樂!”於是我們就像《聖經》裏描述的浪子一樣,離開父親,將父親分給我們的財產敗光了。最後我們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走世界的路是寬的、容易的。然而我們享受罪中之樂,卻不能滿足靈魂的饑渴,最終走上滅亡之路。神的道路走起來雖然是比較慢,往往也比較難走,最終卻會引導我們得永生。我們必須每天竭力向自己和他人證明神的旨意是最好的。開始的時候,這條路並不容易走。然而,在箴言4章18節的應許是,“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我們要努力跟隨神和祂的旨意,祂必賜我們更多喜樂,更多的光明,讓我們更清晰的認識祂。
肯德基炸雞的故事
多年前,我和家人到肯塔基州度假。在經過肯塔基州科爾賓小鎮時,我看到一個景點上的標語,它寫著“歡迎訪問正宗的肯德基炸雞。”我們便到那裏參觀,發現它除了是一家普通的肯德基餐館外,它還是一間博物館。早在1940年,一位名叫哈蘭德. 桑德斯(Harland Sanders)的男士買了一間破舊的餐館,並開設了一家當時非常先進的汽車旅館。汽車旅館餐廳的頭號食譜是用11種草藥和香料製成的炸雞。十六年後,在66歲時,他開設了一家餐廳,專門推廣他的秘方——肯德基炸雞,這個名字現在已遍布全世界。在肯塔基州科爾賓的原始餐廳,有一個標誌解釋哈蘭德. 桑德斯上校的哲學。標題為“艱難的途徑”,它是這樣寫的:
有一條容易讓生意興隆的途徑,就是巧施詭計、違反保密權益、欺壓弱者、不擇手段、偷工減料,以精明管理為借口作各樣的靈活變通。若是走另外一條途徑,生意便很難昌盛:你得履行承諾、提供顧客優等價值、商品和服務。同時用實質的優點和有道德的經營方式來取代狡猾的手段。不錯,取巧的捷徑有效又快速;艱難的途徑卻是艱巨和漫長。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簡單的捷徑會變得更難行,而艱難的途徑會變得更易走。隨著一日複一日,一年複一年,越來越明顯的是:簡單的捷徑是建立在流動沙子的危險基礎上,沙土會被掃除而蕩然無存;艱難的途徑卻建立在堅實的信心基礎上,這就是我們所建立的品牌。
這正是保羅希望我們理解的。當我們走在簡單易行的世界捷徑中時,結果是越走越艱難。但當我們走上遵循神旨意的艱難道路上時,它最終成為唯一的簡單途徑。我們務必學習這功課。這個道理我可以傳講,也可以用筆寫下來,它卻不能向你證明這事實。我甚至可以分享我的經曆,這些體驗可能會鼓勵你,但你仍然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證明這事實。“隻有透過考驗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康吏胥Robert Candlish)。
7.我們唯有在困難的經曆中,學習作艱難的決定,才可以驗證出神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當一切順利時,世界的道路和神的道路看來似乎同樣正確。但是,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候,在世人看來,我們的選擇是愚蠢時,我們卻證明神的道路是最好的。隻有在那些時刻,我們才能清楚地明白神的無限智慧。
“我們是弟兄”
這讓我想起創世記13章記載亞伯拉罕和羅得的故事。他們和家人為了逃避迦南的饑荒就下到埃及去。在埃及,亞伯拉罕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就吩咐妻子撒拉向法老說謊,稱她是他的妹子。神因為這件事而降大災與法老和法老的家人。亞伯拉罕被法老公開羞辱後,被迫離開埃及。盡管他犯了罪,然而,神賜福他,使他在埃及所得的財富比先前更多。他的巨大財富卻為他帶來大麻煩。我想提醒大家,如果當初亞伯拉罕沒有去埃及,他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他自己的欺騙和道德上的妥協,從中發了大財,才導致他和羅德無法同住一處。
《聖經》告訴我們,因為亞伯拉罕和羅得的財物甚多,以致他們同住的地方容不了,使他們不能同居。“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注:原文作“弟兄”)”(創世記13章8節)。亞伯拉罕基於血緣關係向侄兒羅得提出懇求。顯然,當時的迦南人和比利洗人控製了該地的大部分地區,這意味著亞伯拉罕和羅得必須住在較貧瘠的地方。當他們隻是一般的中產牧民時,對他們而言,這不是問題,每個人都很開心的安居。可是,他們已經成了經濟富戶,彼此都需要較大的牧場。在這種情況下,財物太多反成為問題的造因。之前,牛群、羊群還沒有增多時,他們屬下的牧民並沒有爭吵。
有時,我們根本無法彼此和平共處。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來解決問題,但有時我們做到最好的,仍然解決不了問題。罪的本相就是讓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大家分開,而不是繼續相爭。 這就是發生在亞伯拉罕和羅得身上的事情。
在教會中,不知何故,常有弟兄互相敵對,朋友成為敵人,彼此勢不兩立的情況發生。如果我們謹記“因為我們是弟兄”這個事實,大多數問題豈不都會化解嗎?
兩個人,兩種選擇
亞伯拉罕的解決方案是唯一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發揮作用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世記13章9節)。沒有必要爭吵,因為迦南地大,足夠他們兩家人使用。但最終,他們無法團結在一起,所以亞伯拉罕任由羅德選擇想要的土地。
按照人的標準,這是講不通的。亞伯拉罕為什麽要這樣做?
1.他想和平解決問題。
2.他願意蒙受短暫的損失,以獲得長期與侄子保持和平相處。
3.他相信無論發生什麽事,神必眷顧他。
因為亞伯拉罕的提議,羅得可以選擇迦南,神應許之地的任何部分:東、南、西、北,任他選擇。“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創世記13章10節)。在羅得看來,約但河穀就像伊甸園呈現在他眼前一樣。他凝望遠方,看見牧養牲畜的繁茂田地,種植葡萄園的充足空間,還有廣闊的莊園。最重要的是,他看到那地有充足的水源。如果你去過聖地,你就知道水比石油更珍貴。羅得是根據水的供應情況做出選擇。當他和亞伯拉罕分手時,羅得走向所多瑪,而亞伯拉罕卻向希伯倫遷移。一個向東,另一個走向西。
是誰得勝?
在這筆交易上,誰獲益更大? 從外表來看,羅得似乎是贏了。畢竟,他得到最好的土地,亞伯拉罕隻能獲取剩下的地方。“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世記13章12節)。請留意:羅得在所多瑪附近搭帳棚。
基督教作家艾德.多布森 (Ed Dobson) 指出羅得犯下三個錯誤:
他選擇了自己而不是別人。
他選擇了職業而不是家庭。
他選擇了當下而不是未來。
我們若向邪惡妥協,是不可能與罪完全脫勾的。我們若在下水道打滾,必定全身被汙水弄髒。如果不付出極大的代價,我們就不能與魔鬼共舞。選擇居住在所多瑪附近,羅得將自己和他的家人暴露在嚴重的道德邪惡中。我敢肯定,如果我們事先問羅得,他會說自己從不打算與所多瑪人打交道。 他隻住在那裏,因為那裏是最好的土地。要麽他不知道所多瑪的罪,要麽他隻是不在乎。如果他不知道情況,他也應曉得所多瑪人都沉溺在滔天大罪裏。
向道德妥協,通常始於朝錯誤方向邁出的一小步。沒有人打算犯罪。然而,當我們還沒有察覺時,罪已經悄然而至。我們被罪蒙騙而落入它的網羅中仍不自知。雅各書1章14-15節,描繪了人的屬靈生命是如何步向死亡:“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誘惑的。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我們要知道:誘惑引向欲望,欲望引向罪惡,罪惡引向靈魂永遠的滅亡。羅得的錯在哪裏呢? 他的選擇隻取決於當下,肉眼所見的東西。因為他無法“看到”所多瑪的邪惡,所以他根本沒有為此操心。因為他的眼睛充滿了對約但河穀鬱鬱蔥蔥田野的渴望,以致做出錯誤的選擇,並付出沉重的代價。最後,神要審判所多瑪時,羅得失去他擁有的一切,幾乎無法逃命。
他要對罪說:不
多年前,我主持一個電台采訪節目,訪問幾位曾經是幫派成員的基督徒。我聽著年輕人分享神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年輕人的江湖經曆是他們年齡的數倍。其中一人告訴我,就在接受訪問的前一天,有人找他並要他重出江湖,販毒賺大錢。當然,錢財是人人想要的。他沒有為此事禱告,因為他明知神是不喜悅的。信主後,他要對罪說:不。就是這樣。試想,神還沒有降硫磺與火要毀滅所多瑪時,人們都響往城裏的生活。可是,一夕之間,神要審判這城。
神的話語再次臨到
創世記13章14-17節:“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我發現最有意思的是,在羅得離開之後,神的話語再次臨到。為什麽這很重要?因為祂對一個妥協的信徒沒有什麽可說的。信主的人不可以跟隨神,同時又貪戀世界。我們隻能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
亞伯拉罕聽到神的應許,他一定很驚訝。神跟他談論: 第一,祂承諾賜給亞伯拉罕所有的土地。第二,祂承諾賜亞伯拉罕的後代多如塵沙,是沒有人能數算的。第三,祂勉勵亞伯拉罕禱告,偵察迦南全地。試想,羅得選擇了最肥沃的土地,但神應許亞伯拉罕要將全地都賜給他。他和撒拉沒有子女,但神應許他們的後裔多如地上的塵土一樣。邪惡的迦南人控製著這片土地,但神卻把它賜給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的原名叫亞伯蘭,妻子撒拉的原名叫撒萊。當神與他立約後,祂賜他們新的名字。詳情請參閱創世記17章。
神必賜福那些敬畏祂的人
這一切有什麽意義? 神必賜福那些敬畏、順服祂的人,因為他們相信神的應許。亞伯拉罕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因為他沒有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所以神把亞伯拉罕失去的一切都歸給他。是誰“贏了”?羅得獲勝嗎?他得到最好的土地,然而,亞伯拉罕卻得到神及祂的賜福。
這讓我想起南非的杜圖主教(Bishop Desmond Tutu)曾經說過的話:“當白人來到非洲時,我們擁有這片土地,而白人擁有《聖經》。但現在我們擁有《聖經》,白人擁有土地。我們將看到誰獲得更好的交易。”這正是創世記13章的教導,亦是保羅希望我們明白羅馬書12章1-2節的真理:“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朋友,若你沒有神的生命,在世人的眼中,或許你是勝利的,但最終,你將失去一切。因為“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處呢?”(馬可福音8章36節)。
羅得的勝利隻是短暫的,如過眼煙雲。從長遠來看,亞伯拉罕卻是大獲全勝,因為他得到所有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神與他立約,賜福給他。他一生證明神的旨意總是善良、純全和可喜悅的。對現今的基督徒來說也是如此。我們或許不會在短期內取勝,然而,那些為基督而活的人必發現自己已得勝,因為神與他們同在。每一個信徒要向自己和世人證明神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和可喜悅的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