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 我在祂兒子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地提到你們。 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裏去。 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 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裏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隻是到如今仍有阻隔。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 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沒有人會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有多在乎。”過去這個星期,我心裏不斷想起這句話。這個星期我好像花了所有的時間在跟人談他們的傷心事、麻煩與困難。身為牧師,每個星期都會碰到一些生活有難處的人,實屬平常。但是回想過去的這七天,我好像從起床到晚上上床前,不是在辦公室,就是在教會的走廊上或是在電話裏,我總是在跟人談論他們的難處,其他什麽事好像都沒做。
有人在跟我一起吃飯的時候,告訴我一些難以想像的困難與心痛的事;有的人在教會走廊上攔住我訴苦,說他這一生就要完蛋了;也有人跑來找我談事情,談著談著話題就轉到他個人的問題。我也不知道這個星期為什麽這麽特別。我承認現在講道有點兒精神不濟,因為處理人的難題實在比任何其他的事更吃力,更費神。
去吧,說什麽並不是最重要的
這星期我接到教會一位姐妹的電話。電話裏她問了我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她說她要去拜訪一對夫婦,因為他們的孩子不久前被主接去了。這位姐妹知道這對夫婦處在困惑、傷痛而又對神感到憤怒的光景中。她問我該對他們說什麽?
我沒法立刻回答她。我和她討論了十幾分鍾都沒結果。講聖經的話嗎?好像理論性太強了。後來這位姐妹說,“我想,說什麽並不重要,隻要我人在那兒就好了。”我同意她的話,隻加了一句:“記得,千萬不要給你沒有權利給的答案噢!”在人們碰到錐心之痛的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因為“沒有人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有多在乎。”
好人也會遭遇不幸嗎?
有一次集會,討論的主題是: “為什麽壞事也會臨到好人的頭上?”會議才開始不久,在場的聽眾忽然就一個一個地站起來說自己的遭遇。一位男士說他隻差一個星期就可以領退休金,卻被解雇了。 另一個人說他的生意在一場大火中燒成灰燼。一位女士說她的爸爸在車禍中折了肘骨,去照X光,結果醫生發現他有骨癌。還有一個人說他被欺騙,失去了一份工作。有人的孩子去世了。他們接二連三地訴說著自己痛苦的經曆。起先我以為這些都是他們排練過的台詞,可是負責人宣告他們說的都是事實,沒有一個是編出來的故事。壞事真的常常會臨到好人頭上。
笑臉背後
每主日早上我站在會眾前時,有時會懷疑這些充滿笑容的臉孔背後,真實的故事到底是什麽?每到禮拜天,我們刻意打扮、穿戴整齊,最後滿臉笑容的來到教會。即使不快樂,也會擺出看起來很愉快的笑臉。在教會大廳看到弟兄姐妹,笑著彼此問安:“你好嗎?”“很好,還不錯!”你笑、他笑、大家笑,看起來都不錯,行禮如儀後匆匆擦身而過。不過攤開真相,每張笑臉背後都有個故事,有成功有失敗、苦樂交織。除了幾個知心的朋友之外,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把真實的經曆公開說出來。真正的人生戲劇其實是在幕後發生的。
牧養事工從“心”開始
我從這件事得到一個結論:牧會越久,我越相信真正的教會牧養事工,是從建立人與人的關係開始。有了這個基礎,才會有持久的果效。事實上,這是我最堅定的信念之一。我們會發現很多星期天來教會的人,正處在難關之中,艱難地拚命撐著的。他們來教會,期望借著祈求禱告能得到一些鼓勵。我們所做的若不是從心發出的,就不是真正的牧養事工。因為“沒有人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多在乎。”
但是多數人從來沒有發現過這個真理,因為我們被眾人認同的牧養事工迷思所蒙蔽。其中有三個迷思特別有傷害力。
第一個迷思:牧養需要有錢與學問
你必須有錢也受了好的教育,才會有影響力。換句話說,衡量人影響力的標準,在於預算的多少和學位的高低。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過份重視專業性。
於是人們說:讓牧師負責牧養吧!如果信徒同意這種說法,牧者與會眾之間就會產生隔閡,也會導致教會缺乏生氣和活力,因為一般會眾以為牧者團隊應該負責所有牧養。不幸的是,我們把這麽重要的事建立在了金錢上,加上錢所能買到的那些東西上。認為有錢、有雄偉堂皇的教堂建築與一個龐大的牧養團隊就夠了。這樣一來,我們就落入一個陷阱,認為隻要有錢與服事團隊,牧養就不成問題了。請各位明白,我不否認教育與金錢的重要性,但是牧養絕不僅止於此。
第二個迷思: 牧養主要在傳授知識
長久以來,福音派徹頭徹尾地深陷在這個迷思當中而不自覺,覺得單靠知識就可以拯救世界。這個光景,就好像我們的目的隻是找到一個人,打開他的腦袋瓜,然後把所有的聖經知識灌進去就成了。我再強調,我重視知識。我們不能做一個缺乏聖經知識的基督徒。不過,如果僅有知識,絕不可能是個成熟的基督徒。當我們認為知識傳授就是正確的牧養時,就會造就出一群滿腦屬靈知識的大頭空心人。他們能用希臘文或英文引用聖經章節,但對聖經如何影響生命卻毫無概念。
第三個迷思: 牧養隻是星期天早上的事
我們也會習慣於儀式常規,認為牧養的重心隻在星期天早上九點到十二點這個時段。別誤會,這三個小時是很重要。很多牧養是發生在這段時間裏,但是我們如果把牧養與場所或時間連在一起,就大錯特錯了。不是隻有星期天才是事奉主的日子。如果真正的牧養在這段時間發生了,絕不會因為是星期天,而是因為我們彼此已經在其他時間裏建立了良好關係的緣故。
使徒保羅成功的奧秘
新約聖經裏的事工不是借著金錢,教育程度,建築,或是外在的儀式來展開的。初期的教會不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和形式上的。我們會發現那時候的牧養是從內心發出的。真正的牧養不是由我們的腦袋出發的,而是因為我們的愛從內心滿溢出來進入另一個人的心裏而產生的。以使徒保羅為例,當我們讀他的書信時,很快就會發現他成功的奧秘,就是有一顆愛人的心。很多人認為他是教義大師,他寫的書信有時雖然深奧難懂,卻不是為了迎合有高級知識的人。但千萬別認為他不關心人。他不是一個膚淺感情用事的人,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愛人的緣故。
保羅堅定不移的信念是:基督降世是為了拯救心中充滿懷疑、難題、不確定、猶豫與沮喪的世人。這就是保羅成就大功的奧秘。保羅的教義精深,改變了世界,因為它先觸動了人心。
羅馬書一章八到十五節,是保羅關心羅馬信徒的個人表白。他在寫羅馬書時,還沒去過羅馬。這是很不尋常的,保羅通常先拜訪一個城市如帖撒羅尼迦,離開後繼續他的宣教旅程,經過一段時間再寫信給這個城市的信徒。這回不一樣,因為保羅沒去過羅馬,所以覺得有責任對羅馬信徒做自我介紹。該如何讓從沒跟你見過麵的人,相信你是真誠關心他們的呢?所以在進入深奧的教義之前,保羅用比較親密的方式,表達他對羅馬基督徒和教會的關心,希望贏得他們的信任。也讓我們更了解保羅的心以及用心來牧養的奧秘。
但是保羅到底擁有的是怎樣的心腸呢?這段經文提供了五個答案:
1.第一個是感恩的心
首先他以肯定和稱讚開始,可別小看這一點。保羅在一章8節說:“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這是多麽正麵、令人振奮的開場白啊!保羅說他風聞了羅馬基督徒的信心,這話讓信徒深受鼓舞。
大家都知道,要挑毛病不難,開門見山地對人提出批評很容易。畢竟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墮落不完美的世界裏,總是可以找到一些事物來批評。有些人見麵,一開口就不滿這個,抱怨那個。有人說英國詩人哈迪 (Thomas Hardy)是一個走進花園,卻因為角落的糞堆就看不見花的人。很不幸,這個世界充滿了愛批評的人。保羅卻不一樣,他先表達他對羅馬教會的感激。當他說“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你不覺得保羅的說法有點兒誇張嗎?但是他這樣說是有原因的。他大可以說:〝有些人在談論你們的信心,但大多數人還不清楚你們是誰。”但這樣說沒什麽好處。所以保羅說:〝我走到哪兒都聽到人談論羅馬的信徒有多棒。” 因此羅馬人準備好聽保羅傳講信息也就不足為奇了。
心態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有一個大家熟悉的道理,就是說:相信一個人是什麽樣子,他就可能變成什麽樣子。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你好笨,他的學習過程會非常困難。如果你我們對待一個人像罪犯一樣,他很可能會對我們暴力相向。但是如果丈夫對妻子說,我認為你是世上最美的女人,他的妻子一定會有明顯的改變。
我們把場景轉到棒球場,一個作為教練的父親,對著在場上比賽的孩子大叫:“兒子你做得到的!”這時,小球員昂首挺胸的走向本壘板,弓起身子,彎起肘臂,瞄著投手,盯著球,大力的揮棒,…,呃…,揮棒落空。父親再一次鼓勵他:“兒子,別急,這一次你會做得更好!”兒子踏回打擊區,扛起球棒舞動著,對投手點點頭,揮棒,…,再次落空。爸爸在場邊又叫了:“你棒極了,兒子!就差一點點,眼睛跟緊球,看好!”兒子更加有信心,猛力一揮,…剛好擦棒…。爸爸又大聲吼道:“寶貝!別怕他們!”小傢夥這會兒像個有經驗的老手,瞪著投手;球投過來,“鏗”的一聲,球飛得又高又遠,是支二壘安打。繞過一壘時,休息室裏傳來老爸瘋狂的喝采聲:“兒子,你將來會成為職棒好手!”為什麽會這樣?孩子因為父親的鼓勵而大大的進步。
遠征歐陸
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在他寫的《遠征歐陸——艾森豪威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這本書裏,談到好多位在二次大戰時與他共事的將軍。從他們的領軍風格,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將領鼓舞士兵的方式有千百種,但根據艾森豪的經驗,這些領導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能融入屬下的生活圈,讓官兵們都覺得將領最關心的是大夥兒的利益。沒錯,這個策略有效,因為你相信一個人是什麽樣子,他可能就會變成什麽樣子。當你用心鼓舞屬下時,他們會加倍報答。
從心出發的牧養是從有一顆感恩的心開始---他們會特別留意別人做了什麽樣的善事。
2.其次是禱告的心
我相信,這一點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羅馬書1:9-10:“在祂兒子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的提到你們;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裏去。”保羅為羅馬的基督徒禱告,了不起的是他從沒見過他們。而且他持續禱告並求神作見證。有誰會不認為這些基督徒會因為保羅為他們禱告而引以為榮呢?
常有人跟我說:牧師,我為你禱告。朋友,有一個愛你的人為你禱告,這真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事,因為如果他們真的為我禱告,我知道他們愛我。假如我們固定為一個人禱告,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愛他,這是一種親密的操練。基本上,禱告一定會帶出愛,禱告與愛是同時存在的。
禱告可以跨越時空,
禱告可以化解隔閡、誤會與差異,
禱告可以消除不好的記憶,心理的苦毒與怨恨,
禱告可以挑旺你的愛心,拉近彼此的距離。
藉著禱告,我們的心可以觸動他們的心。我們心中的想法進到父神心中,經過祂慈愛聖潔的光洗滌之後,我們的祈求就像一枝箭射進我們所愛之人的心裏。即使沒法跟這人說話,禱告也能讓你們彼此相連。
3.第三個心是渴慕的心
保羅在第1章11節說:“我切切地想見你們”。有人翻譯為“我像想家般地想見你。”保羅沒去過羅馬,怎麽會把羅馬當成家那麽思念呢?原來保羅迫切地為羅馬的基督徒禱告,讓他覺得他們已經是朋友了,所以羅馬就像自己的家一樣,沒有異國的感覺。
有沒有一樣東西讓你想得要命,一想就有心痛的感覺?不僅如此,保羅在11-13說 “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裏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隻是到如今仍有阻隔。”保羅想把屬靈的恩賜與羅馬基督徒分享以堅固他們,這本身就是一個崇高的目標。
彼此鼓勵,同得安慰
不過在第十二節進入了另一個層次,保羅說:“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他的意思是我急著想見你,不僅是因為我有屬靈的禮物給你們,而是我們可以彼此服事,這就是互為肢體彼此鼓勵的事工。也就是基督徒事工的核心。它不是單行道,而是藉著祝福跟鼓勵,持續的雙向交流。
人皆我師
保羅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在主裏麵,不管年齡大小;貧窮或富有;是不是成熟;高貴或卑微,我們都可以從每個人身上學到功課。沒有人能說:“我不用聽你的,你得聽我的。”
這個星期我對這一點有很深的體會。我想你們有些人認識教會裏的小戴,他是個很不錯的年輕人,大概二十二、三歲,擔任七到九歲兒童主日學的老師。過去這一年我有機會更認識小戴。小戴有一些生活障礙。就是他從出生開始,就遭遇了語言障礙和行動不便的麻煩。但是靠著堅定喜樂的心,小戴總是有辦法對付這些問題。他現在一個人住在一間公寓裏。
幾天前,他打電話問我說:“牧師,你這星期能來看看我嗎?”我說:“好,我星期四去。”可是那天,我忙的不得了,要準備周日的講稿,又要預備不久以後的國外旅行,壓力好大!我承認我真不想去看小戴,因為實在很累又覺得時間不夠用。我知道這樣不對,但就是不想去。最後我還是開車上路,因為我實在想不出個不去的理由。
小戴打開門,笑嘻嘻的迎接我,收音機裏正播放著輕音樂。我聽著音樂,跟他的貓玩,最後坐下來。我問:“小戴,你有什麽事要跟我說?”他回答:“牧師你知道我在教主日學。”我說:“你喜歡嗎?”他回答:“喜歡。”接下來他想說些什麽卻沒法表達出來,聲音也很模糊,讓我搞不懂他的意思。他不斷指著聖經,所以我說:“你是說你教孩子聖經?”他笑著點點頭。他又指了一下聖經,再指著自己的心,最後伸直手指著天,反複做了好幾次。我問:“你的意思是當你教孩子聖經的時候,你覺得跟神更親近?”他說:“沒錯。”他的眼睛綻放出光芒。
接著他拿出一本有關建立關係的查經指引給我看。我很驚訝他差不多把題目都做完了。我們從頭開始一頁一頁討論他的答案。小戴告訴我,有人陪他查經查了一陣子,但是沒時間再來了。他問我:“牧師,你知道誰能每星期來一次陪我查完這本書嗎?”接著,他做了個雙手向上的動作。起先我不明白他的意思,最後,我懂了!小戴是想找個人幫助他靈命成長。我聽了有很深的罪惡感,我這個牧師,竟然不想來看他,因為我事情太多,壓力太大。我離開的時候,小戴謝謝我來看他,並用力擁抱了我。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覺悟,小戴給我的幫助遠遠超過我給他的。
請勿打擾
荷蘭籍的天主教神父盧雲在他所寫的一本書裏,談到他當大學教授時的時間壓力。他雖然喜歡教書,但常被各種雜事打擾,讓他感覺從來沒有時間專心工作。盡管他在研究室門口掛著“請勿打擾”的牌子,學生還是照樣敲門找他。他說:“不管在哪兒,總是有人找我談話。”他曾經作見證說他很沮喪,因為他覺得這些攪擾把他的工作弄得一團糟。
直到有一天,上帝跟他說:“孩子,平靜下來,那些幹擾就是你的事工。”生活裏的幹擾就是上帝給我們的事工之一。不過有些人過度追求完成目標,工作至上,以致於生活中的幹擾出現時,他們就會動怒。如果我們能把這些人當做事工的對象就好了。這麽說吧!我從沒聽過一個人在死前說:“我當初要是多花點兒時間在辦公室就好了,”或是“我要是離家人遠一點兒就好了”。我倒聽過一些人說:“我應該多花點兒時間跟我關心的人在一起。”“我後悔工作過度而忘記多建立一些人際關係。”
朋友,如果你今天過世了,希望人們如何形容你?是說:“他是個大忙人?”還是說:“他拿到學位了?”、“他升官了?”、甚至是:“我們很高興他走了?”
請回到聖經的教導,從心發出的事工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上帝幫我們了解那些幹擾是我們生活裏的事工。羅馬書1章14節說:“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
4.第四個心是“自覺虧欠的心”
英文欽定本聖經的這節經文一開始說:我欠眾人的債。希臘原文的意思是莊嚴的道德責任。也就是說,保羅傳福音是出於一個莊嚴神聖的責任,更進一步說,他深覺虧欠外邦人福音的債。可是保羅沒去過羅馬,認識的人很少,怎麽會虧欠那裡的人呢?答案是,保羅真正虧欠的對象是上帝。上帝是福音的源頭。保羅該如何回報全能的上帝呢?他可以跟其他人分享上帝給他的福音。即使他跟羅馬人從沒見過麵,保羅在福音上仍是虧欠羅馬人。十四節裏麵說的四種人,是指傳福音的對象。保羅偉大的責任是廣傳福音到地極,不分種族、國家與文化差異。
5. 最後我們要談的是: 迫切的心
第十五節說:“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英文欽定本是說:”我已經準備好把福音傳給羅馬人。”語氣很強烈,有“好了、馬上、沒問題”的意思。保羅等不及要去羅馬了。對保羅來說,羅馬充滿了危險、敵對、迫害,甚至死亡。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羅馬有無窮的機會。保羅急著想抓住機會,所以他摩拳擦掌要去那兒。我要順帶說,保羅到羅馬的心願是達成了,但不是照著他原本計劃的方式。他是以囚犯的身份去的,帶著鎖鏈,最後被暴君尼錄斬首。朋友!從心發出的事工本來就不全是輕鬆愉快的,但就算付出極大的代價,我們仍然迫切渴望幫助人,即使對方根本不理你,我們還是隨時準備分享耶穌基督。
當我讀到第十五節經文時,我想到了我的朋友朱老弟兄,我們夫婦馬上就要跟他到俄羅斯宣教。這是朱老弟兄第三十九次到俄羅斯。你一定會問,一個年齡快九十歲的老先生,為什麽還要辛苦的跑那麽遠?為什麽不怕可能碰到的危險?為什麽不輕鬆地靠在沙發上,喝茶看報,讓年輕人去做就好了?我知道朱老弟兄急著想去俄羅斯傳福音,是因為他覺得他對俄羅斯人負有神聖的使命。當上帝給他機會的時候,他準備好了。
為基督的福音禱告、講道,甚至獻上生命,老弟兄都準備好了。如果有人說:牧師,我不想去俄羅斯。我會說:你不用去其他人去宣教的地方,但是上帝給你的,不是要你留著給自己。你跟所有宣教士一樣,有個神聖的使命,在你住的地方跟人分享福音。你不必出遠門,但是你跟宣教士有同樣的任務。
十八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聽到基督教救世軍在貧民窟的很多善行,於是召見救世軍的創辦人卜威廉 (William Booth) 牧師。女王想知道卜牧師成功的秘訣。卜牧師說:”女王,每個人對不同事物有熱情,而我關心的是人。”
你的熱情在哪兒?
朋友,你的熱情在哪兒?你是為什麽而活?你覺得對誰有虧欠?什麽事對你最迫切?你還把生命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嗎?還是你已經對傳福音這件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躍躍欲試?
我相信你曾經聽過隻有神的話和人會存到永遠。現在我挑戰你,這個星期裏去感動三個人的心。你可以打電話或寫信說點鼓勵的話、為他們禱告或是排除萬難去看他們。別忘了,真正的事工是從心發出去感動別人的。“沒有人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有多在乎。”
我們一起禱告:親愛的天父,求你原諒我們忙到忘記了生命裏最重要的事。主啊!幫助我們從心出發,成為福音的精兵。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幹擾正是你給我們傳福音的機會。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