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新鮮

心係天下,曝料奇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誌為證 南海諸島自古屬中國

(2016-07-23 02:07:41) 下一個



  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公布,中國政府表態不接受、不承認。7月18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網負責建設的“中國南海網”正式上線,旨在服務海內外民眾的南海信息需求,普及南海相關知識。

  參加“中國南海網”上線儀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戴旭認為,南海仲裁是一場鬧劇,其中充斥著某些國家用輿論編造的謊言。實際上,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樣的說法不僅有法理基礎,同時也有重要的曆史依據。

  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為記者提供了大量誌書中關於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翔實史料,可謂“有誌為證”。

  中國人最早發現和命名

  “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鐵錮之,至此關,以磁石不得過。”這段話來自東漢楊孚的《異物誌》。其中“漲海”為我國古代對包括南海諸島在內的南中國海的稱謂,“崎頭”為古代對海中的礁嶼、淺灘的稱呼,此文證明早在東漢時我國古代先民就在南海從事生產活動。

  而後,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誌》稱:“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文中以“磁石”指稱暗礁暗灘,其含義是南海暗礁暗灘多,來往船隻擱淺難脫,像被磁石吸住一樣。

  “漲海”之稱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其中東吳將領康泰《扶南傳》關於“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石,珊瑚生其上也”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對南海諸島珊瑚島礁成因作出的科學說明。

  而《梁書》卷54《海南諸國列傳》中的“幹陁國(幹陁國故地在今蘇門答臘島)在南海洲上”,已開始使用“南海”名稱。至唐宋時期,“南海”的稱呼逐漸增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詩人沈佺期就有“身投南海西”的詩句(《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

  到了明清時期,誌書對南海諸島的記載更加完整。明代的顧玠在《海槎餘錄》中明確記錄了中沙等南海群島的方位、裏程、航路和地形。清代陳倫烱在《海國聞見錄》中分別將中沙、西沙、南沙、東沙群島稱為“千裏長沙”“七州”“萬裏石塘”“南澳氣”。

  中國人最早開發和管轄

  中國曆代史籍都記載了中國先民在南海和南海諸島進行的開發、生產活動。東漢楊孚的《異物誌》、晉代張勃的《吳錄》等書記載,中國漁民的生產作業已經擴展到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一帶海域。北宋張師正《倦遊雜錄》記載了中國五代至宋代中國人在南海采集珍珠的情況。南宋末年,南沙群島已成為我國南海主要漁場。

  同時,我國是最早將南海諸島納入管轄和巡海管控範圍的國家。南宋趙汝適《諸蕃誌》記載:“海南,漢朱崖、儋耳也……貞元五年,以瓊為督府,今因之……至吉陽,乃海之極,亡複陸塗。外有洲,曰烏裏,曰蘇密,曰吉浪。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裏長沙,萬裏石床(塘)……四郡凡十一縣,悉隸廣南西路……”此段文字說明,我國從唐代開始就將南海諸島劃歸海南行政管轄。

  南宋《瓊管誌》也提到“千裏長沙、萬裏石塘”屬“瓊管”。明代《元史·地理誌》及清代魏源《增廣海國圖誌》之《元代疆域圖敘》則記載元代疆域已包括南沙群島。

  明清兩代,我國政府明確把南海諸島列入廣東省瓊州府萬州(今海南島萬寧市、陵水黎族自治縣)管轄,並翔實記錄在地方誌中,如明正德唐胄《瓊台誌》、清代金光祖《廣東通誌》與賈棠《瓊州府誌》等。

  清代郝玉麟《廣東通誌》記載:“萬州三曲水環泮宮,六連山障,州治千裏長沙、萬裏石塘,煙波隱見。”這裏的千裏長沙、萬裏石塘即指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清朝康熙年間,廣東水師副將吳陞率領水師巡海,“自瓊崖,曆銅鼓,經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裏,躬自巡視”,這表明中國水師海上管控能力已到達南海南部。

  外文記錄南海諸島屬中國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廣東省地方史誌編纂委員會編著的《廣東省誌·海洋與海島誌》,全麵梳理了國際條約和文件、國際性會議決議、有關國家政府與官員函件言論、外國地圖、外國書刊和典籍等對南海的記錄。這些史料表明,不論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締結的合約,還是各種重要國際會議決議,以及蘇聯、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政府官員發言或信函、地圖、曆史文獻,都明確南海主權屬於中國。

  這部誌書記載,1921年8月28日,法國內閣總理兼外長白裏安宣布:“由於中國政府自1909年就已確立自己的主權(指李準巡視西沙群島事),我們現在對這些島嶼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1938年7月,法國殖民當局的安南警察侵占中國西沙群島時,當時的日本外務省發言人聲稱:1900年及1921年英法兩國聲明中,已宣布承認“西沙群島係屬海南島行政區的一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