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新鮮

心係天下,曝料奇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代中國為什麽又被稱作“九州”

(2016-05-04 00:25:02) 下一個

 

  古代中國又被稱為“九州”,那麽,是哪九州呢?曆來說法不一,沒有定論。因為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劃分方法。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尚書·禹貢》作:冀州、袞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爾雅·釋地》作:冀州、袞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營州;

  《周禮·職方》作:冀州、袞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並州。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許多說法。古代文獻存在不同的記載,究竟以哪一個為準?今天估計沒有誰能說的清楚了。

  有人認為:《尚書》所記為夏朝九州;《爾雅》所記為商朝九州;《周禮》所記為周朝九州。所謂“三代九州”。

  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就僅僅隻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來麵目。

  中國為什麽會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們還得從沒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說起。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洪水為患,禹受命治水。他采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

  當然,治水的並非大禹一人,還必須得到沿途各個氏族部落首領們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於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為了所有部落(聯盟)中的總指揮,對付共同的水患。

  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遊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從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說文》稱:“水中可居曰州。”可見,最初的本意與行政區劃無關,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個“州”,都是一個高於水麵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共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那麽,這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塊呢?

  我們可以看一看井田製的九宮格,橫著畫兩條線,再豎著畫兩條線,就是一個“井”字,這個井字正好就把一塊田分成了九份。

  古代中國就是一個大型的井田製九宮格。橫著的兩條線,是黃河、長江,這兩大河流的上遊、中遊、下遊的臨界處就是豎著的兩條線,剛好就分成了九大板塊。

 

  北方三大板塊。

  上遊:後來稱涼州,今甘肅一帶。

  中遊:後來稱並州,今山西、河北一帶。春秋晉國稱霸於此。

  下遊:幽州,今河北以北。有古燕國。

  南方三大板塊。

  上遊:後來稱益州,今四川。古巴蜀之地。

  中遊:古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春秋楚國稱霸於此。

  下遊:揚州,今江浙一帶。春秋吳、越稱霸於此。

  黃河與長江之間的三大板塊。

  上遊:雍州,今陝西一帶。春秋秦國稱霸於西。

  下遊:後來稱青州,泰山以東。春秋齊國稱霸於此。

  中遊:豫州,又稱中州,今河南。無論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都居正中,故稱中原。

  因此,中國(原)的中,是指居黃河、長江之中,(非地球之中),這就是中國之所以叫中國的緣由。古中國的九州,實際上就是分布在黃河長江沿岸的九大陸地板塊:涼州、並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荊州、揚州。

  說明:有些名稱是後來形成的,此處是為了便於敘述。這種劃分方法與行政區劃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為界,更接近於本來的地形地貌了。

  九州,就是一個巨大的井田製九宮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貢。

 

  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朝貢,就是大禹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後,各方的小部落首領們,紛紛向他貢獻各州的青銅。大禹就用這些進貢來的青銅鑄造成了九鼎。

  《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的鑄造:

  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夏朝初年,夏啟(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從此,九鼎象征著九州,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