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褲的各種稱謂
“秋褲?在我老家,小時候,我們把它叫做棉毛褲。現在,我們都叫它me more cool(“棉毛褲”音譯)。”90後的上海人張小桃說,她的北方同學將秋褲音譯成Chill-cool。在東北,秋褲被稱為線褲或襯褲,台灣則將它稱為衛生褲。
當然,在英語國家裏,人們並不使用像“chill-cool”這樣形象的稱呼。英文中,秋褲叫做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從字麵上來說,long underwear挺好理解,但為什麽秋褲還被稱為long johns呢?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是,19世紀末期,有一位美國拳擊手,叫約翰·L·沙利文(John L · Sullivan)。這位世界拳擊曆史上最後一個徒手(不戴拳套)的世界重量級冠軍,在登上拳擊台時,最喜歡的造型是赤裸上身,將長內褲外穿。2004年,一位名為米切爾·昆寧的英國詞源學家提出,秋衣的英文Long johns中的john 一詞,應與約翰·L·沙利文有關。另一個說法是,在英國德比郡,有一家製造秋衣的著名工廠,以沙利文的名字命名,其產品叫Long john。
美國拳擊手約翰·L·沙利文(John L · Sullivan)酷愛穿著秋褲在拳擊場上廝殺
秋褲到底是誰發明的?
實際上,你不用因為穿了秋褲而感到臉紅。要知道,秋褲的前身曾是時尚的代名詞。在西方,穿兩層褲子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那個時候的西方人,為了便捷地騎馬,拋棄了羅馬式的長袍,穿起了褲子。
如果一定要深究秋褲最早的雛形,就不得不提到15世紀的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這位把威爾士並入英格蘭、有著6次婚姻的國王,最喜歡的是穿一種男用馬褲。這種褲子材質通常是羊毛,穿起來緊身裹腿,下搭貴族尖頭鞋。久而久之,這種褲子的實用性和裝飾性開始分化。裝飾性的那一部分,成為了如今的Legging,即在女孩中十分流行的打底褲,各式各樣的外形和花紋掩蓋了它秋褲的實質;而實用性的那一部分,就成了流行於廣大人民群眾間的秋褲。
左圖:亨利八世;右圖:1915年拍攝的連衫褲廣告
現代社會的秋褲,往往略帶鬆緊,以保暖為主要目的,正式起源地在北美大陸。要知道,在那一片北冰洋冷空氣南下暢通無阻的地方,保持體溫、維持溫暖,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情。冬天,北美大陸的人們都會穿上禦寒用的連體內衣,其樣式是將人的上下身體全部包裹住,腕口收緊。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理解成一套無縫連接的秋衣秋褲,或者是現在女孩子仍然在穿的連體褲。
一直到1915年,一個叫作弗蘭克·斯坦菲爾德(FrankStanfield)的加拿大天才發明了現代樣式的秋褲,並在這一年12月7日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開啟了秋褲的大規模生產和銷售之路。從此,秋褲成了寒冷冬天人們生活的必備品。
有一種寒冷 叫忘穿秋褲
有一份真愛 叫秋褲暖暖
冷空氣一殺到,騷年們就開秀,
英雄不問出處,全都來說秋褲。
論完古今中外,再話前世今生,
道不盡的愛恨,訴不完的情仇。
總有一種思念,讓人望穿秋水,
秋褲幾時可穿,把酒問問青天。
總有一種溫暖,大隱隱於褲間。
有恃不再畏寒,若美何須懼醜。
你穿或者不穿,秋褲就在那裏,
問君有幾多愁,恰似偶遇寒流。
你冷或者不冷,你媽就在那裏。
枯藤老樹昏鴉,加條秋褲回家。
chill cool恒久遠,其soul永流傳。
雖然穿秋褲已經成為了一些人的傳統習慣,不過,近幾年來,中國的年輕人也逐漸開始不喜歡穿秋褲了。一方麵原因是寬鬆肥大的秋褲會限製冬季可穿衣服的款式。喜歡穿牛仔褲的人,精心挑選了的緊身款式,精美的水洗皺褶,結果很容易就被一條套在裏麵的秋褲全給撐平了。還有一方麵原因是秋褲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往上縮,露出腳踝,經曆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多糟糕的感覺,不過,聰明的人會將秋褲塞到襪子裏,來解決這個問題。
加上供暖條件的變好,出行交通變得便利和舒適,尤其是在寫字樓工作的白領,穿了秋褲在暖氣下容易襠部出汗,上身的厚衣服還可以脫,下半身秋褲套在裏麵,脫也不是,不脫也不是,索性不穿。服裝紡織麵料發展迅速,羊毛、羊絨、混紡等麵料也不勝枚舉,保暖性越來越強,打底褲、壓縮褲這樣的秋褲替代品也越來越多,純棉質的秋褲已經不是保暖的第一選擇。
“媽媽喊你穿秋褲”溫暖網絡
網友戲稱,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隨著氣溫的下降,關於“秋褲君”的段子又橫行網絡。“雨淋淋雪瀟瀟,行人秋褲提到腰”、“萬水千山總是情,借條秋褲行不行。”、“你媽喊你穿秋褲了嗎?”秋褲君衍生出來的感慨卻讓人很感動,在這個的時候,很多網友認為,這些幽默的調侃,其實裹挾著子女們對母愛的依戀。
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十幾歲的時候很叛逆,覺得媽媽買的衣服難看,不想穿。但是,每到需要的時候,就會告訴媽媽,“給我買秋褲。”越大越覺得隻有媽媽買的才能穿得暖。還有的網友說:“小時候冬天臨出門,老媽硬是要撩起我的褲腿,看我穿棉毛褲沒,長這麽大,寒假在家,老媽還是一樣這麽幹,媽媽我想你。”在現在這個時代,想要變得會穿衣服並且穿的好看,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人能夠在一旁嘮叨你的冷熱,有時候,比起怎樣穿的好看,更是一種別樣的幸福感覺。的確,秋褲暖的是腿,母愛暖的是心。也許這就是,我們到底為什麽脫不掉秋褲的原因吧。
秋褲陰謀論:“使一個民族失去抗寒能力”
幾年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則謠言,叫“秋褲陰謀論”:斯大林為了確保遠東地區的安全,秘密下令必須找到讓中國人喪失在嚴寒地區作戰能力的方法。於是在1953年,蘇聯“傑出的遺傳學家” 羅菲姆·李森科向斯大林獻上了一條妙計,那就是讓中國人穿上秋褲。
文章稱,根據“獲得性遺傳”理論,假如一個國家(的人們)穿了秋褲,人腿關節的抗寒性就會逐漸喪失,就再也脫不下來了,並一代一代地遺傳下去,60年後就完全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了。於是,從那時起,由蘇聯製造的秋褲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我國。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朝鮮有朝一日收複圖們江北岸被蘇聯占據的領土,蘇聯還同時將秋褲“支援”朝鮮,這就是為什麽在全世界隻有中國和朝鮮兩個國家的人穿秋褲的原因。文章還舉例分析了中朝兩國足球長期沒有建樹的直接原因,那是穿了秋褲導致腿部肌肉和運動神經退化的具體表現。而朝鮮由於物資短缺,布料不足,秋褲比中國的單薄,反而使得足球水平高於中國。
“秋褲陰謀論”,各種不靠譜
早在商周時期,為了給腿部保暖,人們開始穿著脛衣——從腳踝到膝蓋的兩個褲管,有點兒類似於護膝,由葛布、麻布製成。後來,脛衣的兩個褲管逐漸加長,到了大腿部位,稱為股衣,為整個腿部保暖。這說明我國自古就有保暖用的內衣褲,作用與秋褲類似,隻不過材質不同。因此秋褲是從蘇聯傳來,純屬無稽之談。
此外,據記者了解,李森科基於“獲得性遺傳”的理論當年就遭到物理學家朗道等人的批判。這一理論早已經被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是錯誤的。還有研究表明,哺乳動物低溫馴化實際上在一代之內就可完成。換句話說,即使秋褲可以讓人類“抗寒”能力下降,人類同樣可以在這一代之內脫掉秋褲,重新適應寒冷氣候。因此,“秋褲穿上60年就永久脫不掉”的論斷也不靠譜。
如此說來,秋褲除了保暖就一無是處了?秋褲真的與時尚絕緣麽?那倒未必!秋褲也有逆襲的時候。比如2012年,韓國總統李明博就在兩周一次的廣播演說中呼籲民眾“穿上秋褲,節約能源”。2011年,英國演員裘德洛現身倫敦機場時穿著一條令人炫目的秋褲,再搭配鬆垮的夾克和T恤,設計師維多利亞-巴特利特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這是一種非常英倫範兒的打扮。”隨後,越來越多的重量級時裝品牌也在秋冬時裝發布會上展示出各式各樣的秋褲。
然而,時尚潮流總是風水輪流轉,現如今秋褲已不是古裝劇裏被人看低的“小丫鬟”,它化身名字看起來高大上的leggings,開始大規模入侵時尚界,眾多重量級時裝品牌,如Jean Paul Gaultier、D & G 和Dries VanNoten,早在2010/2011秋冬時裝發布會上便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秋褲。而去年,知名服裝設計師王大仁Alexander Wang與H&M合作的新品中,各種尼龍運動質感的leggings讓不少網友大呼:“酷呆了,王大人的秋褲,你值得擁有。”
中國人的秋褲情懷
以北方的節氣而論,一般立秋之後,寒露之前便要穿上秋褲了。至遲到立冬,如果再不穿的話,按老理,基本就屬於“作死”了。天氣轉涼,把秋衣紮進秋褲裏,然後再把秋褲紮進襪子裏,充滿安全感。
2008年初的“秋褲門”事件轟動一時。某知名時尚雜誌女主編,在訪談中透露自己冬天堅持不穿秋褲,甚至奉勸老板,出國千萬不能穿秋褲,否則會有失中國人形象,因為外國人有秋褲歧視……於是,“穿不穿秋褲”正式成為一個全民話題,引發網友的持久討論。細細想來,我們在韓劇、日劇、美劇裏似乎是沒有見過男女主角穿秋褲的,即使大雪紛飛,凍得鼻子通紅,女主角們依然裙裝上陣。於是不少人問:秋褲隻有中國人穿,外國人都不穿嗎?
央行行長周小川出席2015年冬季達沃斯論壇時一扭身,露出了灰秋褲
秋褲君在國外的遭遇
既然漢英詞典當中有秋褲的翻譯,那麽也足以證明秋褲在國外的市場應該還是非常廣闊的。但據記者調查,秋褲君在國外處處受冷遇。加拿大人一般不穿秋褲,而是穿一條比較厚的褲子過冬,如果冬天要到室外工作,會在褲子外麵再套一條羽絨褲,這樣進到室內可以方便地脫下來。早年,秋褲在美國的高寒地區也有相當的市場。現在,平均一人擁有一輛汽車的美國,冬天進屋暖氣,出門坐車,完全不必穿秋褲,年輕人更是不穿秋褲。
而離我們較近的亞洲國家,秋褲君的際遇又如何呢?在韓國,隻有老年人才會穿秋褲,冬季裏韓國人的標準裝扮是棒球帽,棉大衣,短褲,拖鞋。在日本,同樣隻有老年人才會穿秋褲,女孩自然不用說,大雪中上下學一樣是小短裙和光腿,留學生到了日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扔秋褲,因為隻有50歲以上的女人需要。
外國人不愛穿秋褲是有原因的
當然,在外國買不到秋衣秋褲隻是一個片麵看法。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供暖係統還沒有現在那麽完善,不少家庭仍需要在室內點起火爐取暖。那時,他們在室內也會穿秋衣秋褲或連體長衫褲,有人睡覺的時候還要戴睡帽。
隨著時代的發展,歐美國家的供暖係統日趨完善和發達,歐美人逐漸不再需要穿著秋褲保暖了。即便是在比美國更寒冷的俄羅斯和北歐國家,穿秋褲的人也越來越少。一雙長靴,一套及膝的大衣外套,足以應付在建築物與汽車之間的短暫步行,這種著裝也便於人們在冷熱交替的環境裏穿脫調整。其次,穿秋褲對毛發旺盛的西方人來說,穿著感受往往會備感不適。因為,人類的腿毛生長方向是向下的,而緊繃貼身的秋褲在穿著時,則要把毛發朝上拉動。可能體毛稀疏的中國人很難體會這樣的不爽,但你可以將這樣的不適理解為:你的秋褲裏麵還套著一條純毛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