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奧巴馬會談
隨著習奧會的進行,習近平訪美行程進入高潮,外媒對於中美在經貿、氣候和朝鮮問題等方麵進行了集中報道與評述。
《紐約時報》關注中美在氣候合作方麵達成的重要成果。《紐約時報》認為,中國於2017年推出的全國碳排放市場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推出該係統將減少來自鋼鐵、水泥、造紙和發電等主要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
中美雙方在努力利用其國際影響力來應對氣候變化,並對他國施加壓力,使其效仿自己。通過在這一領域的合作,雙方將突顯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共同的決心——今年12月在巴黎達成一項氣候變化的協議,讓所有國家承諾限製排放。
此外,這項協議的達成還推翻了共和黨人反對在氣候變化議題上采取行動的一個長期以來的有力理由,亦即認為作為美國在經濟上的最強勁對手——中國,在限製溫室氣體方麵努力有限。
英國《金融時報》同樣著重報道了中美氣候協定中關於中國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內容。《金融時報》指出,中國將於2017年建立的全國性溫室氣體排放定價係統可能會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企業。按照該計劃,中國應該會建立起一個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令歐盟創立的已有10年之久的碳排放交易體係相形見絀。這項計劃有助於中國實現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頂峰的目標,該目標是去年11月中美簽訂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雙邊氣候協定中確定的。
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多篇文章分析了習近平訪美行程中的經濟議題。BBC認為,經貿合作是“習奧會”的核心內容之一,中美兩國的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根據BBC的分析,多年以來中國官方一直認為這種貿易不平衡源自美國“有錢不賺”——美國對一些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進行管製。美方則認為在華投資領域受限,製約了雙方進一步的經貿合作。因此,中美雙方將拓展中美互相投資渠道視作了改善經貿合作不平衡狀態的一種務實策略。把互相賣產品和賣服務,改為互相到對方國家辦工廠、開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BIT已逐漸成為兩國當前經貿領域最重大的談判項目,有媒體已將中美BIT定義為中國加入WTO協議的升級版本。
BBC同樣指出,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比較晚,麵臨挑戰也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字顯示,在2010年到2013年期間,中國在美國外資中的比例僅為1%,僅是韓國在美投資的1/2,日本的1/13。雖然雙方目前關於BIT的談判已進入協商負麵清單的階段,但談判難度較大。
韓國《中央日報》也關注了中美氣達成的氣候協定。《中央日報》指出,氣候變化對策一直是奧巴馬著力推進的核心國政課題,奧巴馬與習近平去年11月在北京曾約定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方以此次首腦會談為契機,推出了將此前試點實施的總量控製與交易所擴大到全國的方案。習近平還決定為發展中國家減排溫室氣體提供財政支援。這樣一來,今年12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氣候變化當事國大會締結新氣候變化協定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
《中央日報》還以《習近平:朝鮮勿違反聯合國決議》集中關注了習近平在美國對於朝鮮問題的表述。中央日報認為,習近平“美國與中國反對任何讓韓半島緊張或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舉動”的發言是在明確反對朝鮮違反國際決議,通過發射遠程火箭或進行第四輪核試驗來引發韓半島不安的行為。
新加坡《聯合早報》同樣關注了中美協力對應全球暖化的問題。《聯合早報》指出,中美在去年達成的限製溫室氣體排放協議的基礎上,采取新的措施,落實國內氣候政策,加強雙邊和多變合作,這對於應對全球變暖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此外,中美達成協定可以使雙方在12月出席巴黎氣候峰會時能發出更強的聲音。
《聯合早報》還報道了習近平為訪美創建的facebook主頁。該頁麵以“Xi's US Visit”(習訪美)為主題,日期顯示是在最近創建,截至昨日,已發出幾十條信息,內容主要圍繞習近平訪美的一係列行程,包括習近平與奧巴馬會見、習近平會見美國商界高管等,其中最早一條在9月18日發出,介紹了習近平訪美的行程安排。
截止9月26日,這一頁麵有超過58萬人關注,並有不少網民在上麵留言。
在習近平與facebook的CEO紮克伯格會麵後,紮克伯格也在自己的facebook中提及了“Xi's US Visit”這一頁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