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

看現在 憶過去 想寫就寫寫
正文

又進非洲 - 南非比勒陀利亞掠影 (6)

(2016-09-28 12:58:32) 下一個

      南非三大首都之一的比勒陀利亞Pretoria 是行政首都,扮演著南非決策和文化中心的雙重角色。

      城市建於1855年。由布爾人大遷移領袖比勒陀利烏斯的兒子馬洛斯建立,並以他父親安德烈斯·比勒陀利烏斯( AndriesPretorius )和母親麗婭(Lia)的名字命名。海拔1378米,整個城市四麵環山,風光秀美,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每年十月間,八萬多株的藍花楹樹盛開,(Jacaranda又稱紫葳,)成為一片豔麗的紫色花海,全城彌漫著幽雅的清香,屆時有盛大的狂歡節。故亦有“花園城”的美譽。

       比勒陀利亞最有名的就是先民紀念館,Voortrekker Monument,這座聳立在市郊一個山頂上的宏偉建築是一座高41米的方形建築物。1938年為紀念布爾人—南非荷蘭人的大遷徙(The Great Trek)和血河戰役(The Battle of Blood River)勝利100周年而建,因為當時的戰爭激烈,鮮血染紅了小河的水,故將這場戰役稱為“血河戰役”。工程於1949年完工。設計獲得了無數的獎項,並在2006年榮獲非洲最佳博物館的稱號。

      可以這麽說,先民紀念館就是紀念南非布爾人的一段開拓曆史,當然不同的立場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對南非祖魯黑人而言,這是一段被殖民的曆史。

      五月時逢南半球的深秋季節,秋高氣爽,豔陽高照,空氣清晰,一路駕車,心曠神怡。

      紀念館正麵,黑色鍛鐵大門及長矛象征著血河之戰時祖魯國王丁幹的威力。

     布爾人的來由和曆史。

     布爾人是居住於南非境內荷蘭、法國與德國白人移民後裔所形成的混合民族。語源為荷蘭語Boer一詞,意為農民。操夾雜法語、德語、馬來語和科薩語的荷蘭文方言。經過一百多年繁衍生息,他們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族,稱為“布爾人”或者是“阿非利加人”。Afrikaans(原意為非洲定居者)。直至現在,其後裔仍認為祖先是最早的南非人之一部分。(大航海之前,南非隻有少量桑人科伊人和班圖人的原始土著酋長部落,後也被部落互相同化或消失,好些轉至北邊)。至19世紀中葉,定居在南非的荷蘭移民後裔數量已經達兩萬一千人,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歐洲白人定居者中達24%。

      最早到達南非的歐洲人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們從歐洲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的航線獨霸這條通往亞洲的海上航線長達百年,通商的目的是要與阿拉伯人和亞洲東方人做生意,並不想與南部非洲人做生意。所以並未定居。從16至19世紀,英、法、葡、荷、意等歐洲人開始大量湧入非洲並紛紛建立起了各自的殖民地。

      隨著葡萄牙的衰落,歐州又產生一個新的海上強國荷蘭。荷蘭作為中間商在北海與各國進行積極的海上貿易,並通過建造大量的遠洋船隊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運輸貿易大國。之後荷蘭60家公司又聯手組建了一家大公司 - 荷蘭東印度公司The Dutch EastIndia Company 。17世紀末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5萬名員工和雇傭兵的軍隊。

    1795年,法國軍隊入侵荷蘭,建立了巴達維亞共和國,成為法國的一個附庸國。在流亡英國的荷蘭政府同意下,開普殖民地也被英軍占領。

     之後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和日益強大,荷蘭開始走向衰敗。成立了近200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終於被迫解散。英國政府甩給荷蘭600萬英鎊的賠償後,將南非開普殖民地的控製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隨後英國大舉向南非移民,很快在數量上超過了已經移民100多年的南非荷蘭人。英國開普殖民政權推行了一係列比荷蘭統治者更為開明的改革政策,這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對布爾人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布爾人開始感到在英國人統治下的開普殖民地處處受到歧視和限製。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是離開這塊曾經生活了幾代人的土地。1836年春天,大批對英國殖民政策感到不安和不滿的布爾人農場主們拋棄了自己的牧場、房子,駕著牛車,趕著牲口,離在開普敦,開始向南非內陸地區的大遷徙去拓展、重建家園。他們認為這次移民行動是對自由的向往,是對他們曆史、語言、等方麵的再發展,也是他們民族的一次複興。大遷徙斷斷續續持續了四年,參加大遷徙的布爾家庭組成了六個自衛民團。其中一支安德烈斯·比勒陀利烏斯(AndriesPretorius,也稱老比勒陀利烏斯) 臨危受命承擔起拯救布爾人命運的重任。六十四輛牛車既是運輸工具,又是家,又是禮拜堂。夜間遷徙者把牛車圍成首尾相接的圓陣,牛羊、婦女兒童為在中間。車也成了堡壘,組成防禦工事,提防當地的祖魯和科薩人的進攻。 然而,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南非的黑人部落而言,布爾人的“大遷徙”(The Great Trek)會使他們從此喪失自由和土地。接著就是雙方談判,簽協議,後悔,撕毀協議,殺布爾人。布爾人又重新反攻,造成了血河之戰。這場戰爭是布爾人和南非這塊土地上最大的土著部落祖魯人之間的一場殊死戰爭。大遷徙整個過程持續了17年,直至和英國人達成協議,成立布爾人共和國以後才最終結束。大遷徙徹底改變了南非的曆史,將南非的曆史從沿海向內陸延伸,布爾人以後就在這一帶駐紮下來,

      而這次布爾人原來和英國人之間的矛盾,又加上了和當地祖魯人矛盾的激化。

      以後的曆史更為複雜,大遷徙之後,祖魯人部落之間也互相殘殺,搶奪首領。英國人也卷入了對祖魯人的戰爭,後來又是白人與白人為鑽石黃金而爭的英布戰爭。

      各有各的講解。荷蘭人說自己是開拓者,墾發不毛之地的艱苦心酸奮鬥史 ,所以自稱先民也無不有道理;黑人會說自己被剝奪土地,抗擊歐洲入侵者的勇敢史;而英國人則強調自己如何將黑人從原始落後中解放出來,帶入人類的文明世界。數百年過去了,回望遙遠的歲月和南非後來發展成非洲強國的經濟崛起過程,一方麵看到的是殖民者入侵與擴張及自身瓜分殘殺的殘酷,在同情被剝奪土地和受奴役的黑人,支持廢除種族歧視隔離製度的同時,是否也能客觀地看到白人後代已和這片土地融為一體,並為之強盛所作出的不可否認的貢獻呢?人類曆史上的是非曲直還是留給曆史學家們研討吧。

    走近細看,前麵四幅雕塑為角馬,象征非洲存在危險,正中的花崗岩為水牛頭,象征著抵禦外來侵略。

    銅雕,先民母親和她的孩子。

  周圍四角有四位人物石頭雕像,三位為先民領袖,一位為無名氏。

     當時馬車輪雕塑。

      紀念館外圍是六十四塊馬車雕塑圍成的圈。   

    紀念館內第一層叫英雄大廳,Hall Of Heroes是一根92米長的意大利大理石中楣,號稱世界之最,上麵雕刻有描述了大遷徙場景的浮雕。高穹頂大廳,四個黃色比利時玻璃製成的巨大拱窗位於大廳的4個側麵。

    和土著談判場景。

   走上二樓看穹窿頂和浮雕及中央大廳內的石棺。 

     石棺是衣冠塚,象征著“人民的安息地”(The Resting Place), 上麵是阿非利卡語刻著一行字“一切為了你,南非”

      每年12月16日的午時,如果天氣晴朗,就會有一束陽光穿過圓頂上一個傾斜的孔,投向橫躺在地上的石棺上。阿非利卡人都會聚集在先民紀念館舉行契約日紀念活動。而在同一天,黑人也會聚集在不遠處的自由公園裏,紀念他們的祖先為捍衛自由而戰的“丁幹日”。94年南非新政權誕生後,為體現民族和解,政府將這天定為和解日Day of Reconciliation。

    這幅石棺前麵的畫是十二月十六號正午,人們聚集在紀念廳,中間石棺上的圓白點是陽光從穹窿頂孔照射進來的。

     紀念廳周圍有數十幅十字繡,這些十字繡表現了大遷徙時期的生活、戰爭場景。是9位婦女花費了8年時間完成的,總共包含了330萬個針腳。

    陳列室裏的馬車原型

  長廊走道,通向外麵的觀景台。

   從觀景台向下看。

     遠處的比勒陀利亞市區,這些樹是藍花楹樹,每年十月,也是南半球的春天,紫花盛開,滿城皆為紫色裹,猶如一片紫色海洋。

     紀念館門口巨大的蘆薈。南非的蘆薈非常有名,開花時也很漂亮。做成很多護膚品。

     比勒陀利亞的市中心,

    1913年建成的聯合大廈Union Buildings,也是南非總統府 。總統府、外交部、司法部等政府機構主要集中在聯邦大廈內。坐落在一座俯瞰全城的小山上,一座雄偉的花崗岩建築。前方是一個優美漂亮的古希臘風格半圓梯形花園。一座融合了南非風格的英式對稱園林建築群。駕車上山,花園樹木蒼翠,鮮花錦簇 ,天藍如洗,頓時心界愉悅,如是初次登上非洲大陸,真不敢相信是在非洲的大地上,又仿佛回到了歐洲。

    金黃色花崗岩的大廈雄偉壯觀。聯合大廈的正中央是一個古希臘風格的半圓形的如露天劇場般的廣場,兩座對稱的鍾樓在廣場後聳立,並由兩翼延伸出一係列建築,

    總統府一側,太大太長,很難照全景.

      沿階梯而下,是曼德拉9米高的雕像,後麵是總統府對稱的兩鍾樓。2013年,曼德拉去世後,一座9米高的銅像矗立在花園中。曼德拉麵帶微笑、張開雙臂。

      新南非成立以來,曼德拉的雕像在各個城市不斷豎起,而且越來越高,越來越大。政府還想為曼德拉修建一座巨型雕像,雕像高度大約相當於30層樓,將高過美國自由女神像,幾乎等同於埃及金字塔。雕像將修建在一個600米的斜坡上,將取名為“通向自由的漫長道路”。這座巨型雕像將矗立在伊麗莎白港,(現改名曼德拉市)俯瞰麵前波濤滾滾的印度洋。不知工程現在進展如何。

    正逢中午,背光,拍不好。

    側麵看

   聯合紀念碑,一二次世界大戰。

   花園前麵的大炮。

    聯合廣場草坪花園 Groenkloof  Nature Reserve,總統府的正前方的階梯狀的巨大花園,地上種滿了各種花草,綠樹成蔭,雖是快近冬天,仍是花紅葉綠,宛如一幅精美的風景畫卷,令人心曠神怡。說是花園城市,名副其實。

     天堂鳥花

     從花園看城市。 

     市中心的 教堂廣場Church Square,綠草如茵,整潔幹淨,很不錯的休閑之地。許多人在這裏散步,聚會,唱歌,看起來很輕鬆自在。這種場景下,實在感覺不到這是在高犯罪率的南非。

     廣場中心的保羅·克魯格 Paul Kruger  塑像。他是 南非農場主、軍人,政治家,在南非曆史上以阿非利塔國的締造者而聞名,1883~1900年任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著名的克魯格野生動物園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知為什麽周圍圈起了鐵網,隻知道在我們去南非前的二十多天,全國掀起了推翻白人雕像的大規模運動,酷似文革破舊立新。這座克魯格雕像也被潑上了綠漆,在約翰內斯堡及其它城市許多白人雕像都被潑漆毀壞,像開普頓大學的塞西爾·羅得斯(Cecil John Rhodes)的雕像被拆除,伊麗莎白港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也被從頭到腳潑了漆。而聞風趕來的比勒陀利亞當地的布爾人後代,手挽手築起了一道人牆,擺出決一死戰的姿態,阻止黑人進入,誓死捍衛他們的祖先。後來文物部門出來幹涉,才結束這場運動。所以這個鐵絲網是不是用來阻止破壞者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回顧曆史,種族之間的隔閡,始終是逾越不了的障礙。

      紅牆建築為議會廳,因為修建,正門被封住了。

     與議會廳門口的保安談了下,也居然放我們進去瀏覽一下,從他的口中才知道比勒陀利亞Pretoria已改名茨瓦那Tshwane,新政府的觀點茨瓦內是過去統治這一地區的非洲某部落酋長的名字,而比勒陀利亞有著強烈的 “種族色彩",與已經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多年的新南非格格不入。

     內部全是歐式結構。

      大半天的行程雖說感覺要比約翰內斯堡好得多,但是腦袋裏充滿了時刻要繃緊階級鬥爭之弦,睜大眼睛提高革命警惕性。當然階級,革命這詞得去掉。雖說景點區還是很安全的,但“此地不能久留”是我們必須得遵守的。因為是晚秋,太陽落山早,市內的街道也沒有光顧,就匆匆踏上了回程之路。

      花園城的美麗全在於季節,當十月藍花楹Jacaranda的季節時大片的紫色在城市中彌漫,空氣中散發著清香,樹上的花將天空染成紫色, 抬頭是巨型紫傘,地上跌落的花瓣則鋪成柔美的地毯。就像在紫色的海洋中漂遊。

    藍花楹樹在南半球許多國家都有,南非較多,比勒陀利亞是最有名的,被稱為藍花楹之都。我們在讚比亞利文斯通市的街道兩側也見過,津巴布韋等國也有。澳洲,乃至於巴西,阿根廷都可見到,隻是品種不同。其實我覺得和櫻花相似,雖不屬同一科目。隻不過是南半球北半球,季節都是各自的春天,花期都很短,約兩個星期,“北櫻南楹”,連發音都很相似。

     據說最受感染的是日本旅客,在這幾年的花期中,城裏酒店超過80%遊客都來自本。日本花迷待藍花楹猶如櫻花一般,甚至帶齊傳統服飾,在花樹下作詩,瘋狂影相,別具一格。

   可惜我們去的不是時候。季節上很矛盾,一般去南非的都會借道去觀賞維多利亞瀑布,但十月份又是枯水季。如果不是考慮瀑布,九月至來年三月是去南部非洲最好的季節,(春,夏季和初秋)   

  隻能借助網上的圖片和大家一起欣賞。

   街道兩側的花樹

漫山遍野,五彩繽紛,花樹包繞著住宅。

總統府山後麵的花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lm55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高斯曼' 的評論 : 也謝謝你。
高斯曼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