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標題裏的孔子,是真正的孔子。孔子生活的時代,存在著市場,競爭,向上流動性,言論自由、遷徙自由這幾樣東西。孔子是殷人之後,商朝貴族後裔。商朝部落以善於交易聞名,我們現在使用的“商人”一詞,即源於這個曆史。孔子是很有商業頭腦的。孔子又是儒,而儒又源於商朝神職人員巫師;巫師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專業行業。
三年多前我就對我的一個學生家長斷定:中美之間的破裂不可避免。以後在不同的場合我都說過類似的話,那時很少有人把我說的當回事。現在中美進入了對抗階段,但對抗不是目的,中美最後還是要和平相處的。而中國和世界的融合,最後還是要靠孔子。
有一點,日本是真正保留繼承了很多孔子的原始思想和精華. . . (無語)
我為孔子辦妥了美國移民(下):孔子,專業精神之父、市場經濟的踐行者
《論語》最早的英譯本是James Legge在1861年完成出版的。像很多早年的經典文獻的譯本,第一位譯者往往最下功夫,其翻譯往往也最權威。時至今日,James Legge翻譯的《論語》,仍是最廣為發行的譯本。
但James Legge的譯作,有兩個不足:第一,他的翻譯是基於朱熹注解的《論語》。朱熹對《論語》加了很多自己的見解,暫不論其觀點,朱熹這個人數學不行,一旦遇到量化的概念,就犯糊塗。《論語》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的“時”,是個和時間頻率有關的副詞,朱熹上來就搞錯了;對他,20% 和80%沒有差別。
第二,James Legge所處的年代。我有時想,如果James Legge今天才著手翻譯《論語》,又會如何?這個感觸是有原因的。孔子價值體係的核心概念是經他轉變的“仁”。James Legge大多數時候把“仁”翻譯成“virtue”暨“德”,有時翻譯成“benevolence”,後者已成“仁”的一個標準翻譯。但從一些翻譯看(包括James Legge自己對“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這章中“仁”的翻譯),顯然,一些敏感的譯者已經注意到,“仁”不是簡單的慈愛,相反,它帶有一絲權威、理性和原則的色彩。
其實,孔子之仁,真正對應的英文是“empathy”(注)。但“empathy”這個詞,在James Legge逝世後的1909年才第一次出現,而且當時這個詞的含義和現在常用的含義有些不同。
Empathy這個詞,不少美國人將其作為“同情 (sympathy)”的同義詞使用,這個詞聽起來好像更有檔次,愈來愈多的人在愈來愈頻繁地用它,嗬嗬。
在現代西方社會,“empathy”是人和人交往的行為準則,在專業行業尤其受到推崇。
Empathy是一種專業態度和情感,它要求專業人士能夠推己及人,理解客戶,也指望專業人士在和客戶接觸時保持一定距離(別和客戶打得太火熱了),以維護專業標準。後麵一點,當然不會大張旗鼓宣傳。
終其一生,孔子教育就是在打造一個行政管理的專業行業 (profession),與之相配,孔子借鑒儒的一些規矩,建立完善了一套從業標準和道德規範,即專業精神 (professionalism)。他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君子就是一個行政管理的專業人士 (professional);而“仁”暨“empathy”,是當今專業行業道德規範的靈魂.
這是孔子之“仁”的又一層意義。
專業這個詞,在中文世界已經用濫了,好像沒什麽大不了的東西。但在美國,如果說某人是個專業人士professional,還是有很強的社會經濟學的言外之意,這也是empathy這個詞流行的原因。要知道,直至1846年,美國公認的專業行業還隻有三個,其從業人員分別為牧師,醫生和律師。
因為要作為一個專業行業,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以下列舉專業行業的幾項主要指標,並和孔子的“君子”標準作個對照。
1. 專業行業不隻是謀生的手藝或職業,其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使命感。這點上,孔子晚年的學生子夏總結得很清楚:各種工匠呆在作坊做自己的事,而君子通過學習實現他的“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他把君子和工匠分開了,如同將“profession”和“occupation”區別一樣。他和孔子所說的君子之“道”,就是英文的“使命 (mission)”或“召喚 (calling)”。需要說明一下的是,近年推行政治正確的結果,一些原來定位為“occupation”的職業,現在也被稱作“專業行業”。但我是在比較中國早期曆史的一個現象,按傳統的定義進行分析可能更合適。以下同。
2. 從業人員需要完成正規的(往往長期的)教育、要掌握一套係統的知識和理論並用這些知識和理論提供服務。我們不妨看一下君子是如何造就的。 關於學習對成為君子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君子的學習內容(包括專業理想和倫理教育),孔子作了非常全麵係統精悍的概括:“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裏的“藝”,主要指當年的6個學習科目暨“六藝”。有一點很多人沒注意到或不願正視,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做實事的,不是書生。《論語》第一句話就是:學習知識,時候到了,運用知識,不是很愉快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又說:天性多過知識就顯得粗野,知識多過天性就顯得迂腐,天性和知識相稱相宜,才是君子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所以君子不是皓首窮經做一輩子學問的,而是學以致用、做知識應用的,而這恰恰是專業行業的傳統定位。
3. 專業行業有組織性和一套認證推薦機製,受到社會的認可。這點孔子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雛形。他晚年一些學生擔任了重要行政職務或臨危受命,都是經過孔子推薦的。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和一些魯國人,在他墓旁居住,以後這裏就成了儒生定期舉行講禮鄉飲大射的場所,儼然是行業年度大會了。
4. 從業人員有自行決定的自由或自主權,換句話說,有權威性和獨立性。這點稍後再談。
5. 從業人員說話謹慎注重專家形象,既敬業又讓客戶放心。這方麵,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子貢說:“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曾子說:“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孔子很反感賣嘴皮子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他幹脆定了一條規矩:“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6. 從業人員和同行保持適當的專業關係。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在尊重同行方麵,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說:“君子思不出其位。”
7. 從業人員遵循一定的著裝標準。這方麵孔子自己就是最好的說明,他對服飾的講究是一絲不苟。他的學生子路死前,也要係好帽子的帶子:君子死,冠不免。
8. 最後一點,以前雖然回避,但現在學界已不忌諱,那就是,專業行業從業人員享受較高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可以這麽說,這種社會和經濟地位就是區分profession和occupation的一個實質性指標;有的甚至主張,專業行業的出現,一個作用就是保護從業人員的利益。關於這點,和後世人們對儒家的印象不同,孔子和他的早期弟子是追求個人名利的。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這裏的“誨”字,是指點教導的意思,沒有指明時間長短或次數。孔子號稱弟子三千,但大多數人估計就是提著一束肉幹向孔子請教幾個問題而已,這種情況下,把肉幹解釋成谘詢費可能更妥當。總之,孔子明碼標價,想空著手求教於他,沒門。《論語》最後一篇應該是孔子的學生發揮創作的,裏麵有一段:周朝大封諸侯,讓好人富貴。(周武王)說:“我雖有族親,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錯,我一人承擔。”(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這是假托周武王,以“仁人”或“君子”自居的孔子學生向當權者的軟性訴求:要財富要地位而且還要享受免責待遇。這是非常典型的專業智庫谘詢師的思維了。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孔子是在做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專業行業,他所謂的“君子”,按照現在的標準,實際上是專業人士,從事行政管理或政府谘詢服務。鑒於孔子一生追求專業精神,並且提出了專業精神的兩個核心概念暨“君子”和“仁”——分別對應於“professional”和“empathy”,孔子應享有“專業精神之父”的曆史地位。
但孔子孜孜以求的行政管理職業最終並沒有發展成一個專業行業,一個原因是,這個職業和專業行業的資格要求有內在的衝突。這是前麵第四點我留下來要討論的內容。
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同,孔子生活的年代,國與國之間也好,一國之內也好,諸侯卿大夫之間勾心鬥角, 競爭很厲害,而靠血緣繼承的當權者未必有管理能力,這為行政管理和政府谘詢創造了一個市場,也給平民提供了向上流動的機會,這是孔子辦學得以成功的大環境。專業行業的一個特征是其權威性和獨立性:在專業領域由專業人士說了算;這點在春秋戰國時期,確實是有機會的。比如管仲,就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autonomy 或discretion),孔子當官的時候也爽過,後來蘇秦六國封相,都是實證。孔子回答齊景公問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中“臣臣”就是職業經理人的態度。但在人治的政治結構裏,行政管理要長期擁有自主權,是不現實的。 有利益衝突的。即使在西方,公務員或政府管理的職業傳統上並不屬於專業行業。
更廣義地看,自商鞅變法在秦國開始,再往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它行業在中國也沒能發展成專業行業;專業精神在中國更沒有成為一種真正被認可的社會價值觀。(沒時間再寫了,以下省略幾千字,有機會再補,懂英文的可參閱筆者論文,鏈接在最下麵。)
然而,孔子確實給中國人賦予了追求專業生活的渴望和潛能,這點明顯反映在美國的中國移民和他們的後代身上:他們中的很多人在美國釋放了他們的潛力,活躍在專業領域。
專業精神,是一種尊嚴,是一種人道,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專業精神作為孔子的真正遺產,最終將幫助中國走出其朝代循環,並為其和世界其它國家的融合,提供一個共同的基礎。
“仁”就是普世價值。
注:empathy這個詞還在演化過程之中,有的美國人發現其原意後,覺得這個詞有點冷冰冰,有點失望,孔子之“仁”,就溫煦得多,恰恰是美國很多普通人對empathy這個詞的預期。討論見原文。
點擊下載原文:Defining Junzi and Ren: Confucius as the Father of Professionalism (定義“君子”和 “仁”: 孔子係專業精神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