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S GARDEN

我多麽希望,有一個門口。早晨,陽光照在草上。我們站著,扶著自己的門窗,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正文

南京憶事

(2017-05-21 10:59:20) 下一個

十裏秦淮是南京夜色下的驚豔,卻並不是我們此行的重點。

從小和南京如此親近,全因為大姨-媽媽的大姐。

生於政權更替時期,麵臨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媽媽家恰好是那個由盛轉衰的群族,且沒有時間過渡。

大姨作為家中的長女,毅然決然離開“反動”家庭,帶領已經成年的大舅、三姨從軍,跟隨劉鄧大軍,輾轉到四川,行軍之艱苦,致堅持者不足十分之一。

而年紀尚幼的媽媽、小姨被賣做童養媳,小舅流浪街頭。作為大家閨秀出身,又嫁作高級軍官的外婆作出這樣的決定,心中有過怎樣的糾結,她至死從未辯白一句。

出色的藝術天份,讓大姨她們成為海軍文工團的優秀台柱,在新政權找到一席之地。

而這時,大姨開始尋找媽媽們,以前線部隊的名義寫信委托地方政府,終於找到少女時期的媽媽,帶到青島,從她們自己微薄的供給中,擠出一點錢,供媽媽一步步完成學業,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小姨找到的時間晚,已經在鄉下結婚生子,人生走入另一種境地,後來更是自殺身亡。

大姨一直住在南京軍區大院,媽媽家兄弟姐妹盡管天各一方,那棟德式別墅成了聚集地,每每假日,我們小一輩的也得以相識相聚。

大姨父是個極具紳士風度的藝術家,小時候在南京,他總會帶我們去看前線歌舞團的演出,將我們放在樂池旁,他是樂隊指揮,氣宇軒昂。

如今已經93歲的他,即便在病房也是紳士風度,照顧他人感受,積極配合醫護。

87歲的大姨依舊練歌,微信網絡無一不精,家裏的物品,從衣服到西瓜,竟全是網購。

南京變化很大,小時候玩耍的地方,街景迥異。隻有部隊大院裏還是綠蔭掩映,磚牆環繞。

秦淮十裏,畫舫絲樂,卻並不是我記憶裏的南京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四姑娘山 回複 悄悄話 夜景好 燈籠 畫舫 哈哈
簡單得很 回複 悄悄話 解放時我就在南京,那時還可能有賣做童養媳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