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三國(7)從水上看哥本哈根的精彩
丹麥的西邊和北邊麵臨北海,東邊臨波羅的海。哥本哈根的主要運河與水道係統是該城市曆史與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沒有像威尼斯或斯德哥爾摩那樣冠以“水城”的稱呼, 但其水體是很多的。哥本哈根港(Copenhagen Harbour / Københavns Havn)是城市的核心水域,屬於厄勒海峽(Øresund)的一部分,包含多個內港區域,如:Inderhavnen(內港),Sydhavnen(南港),Nordhavn(北港)。此外還有天然和人工的峽灣和運河,如克裏斯欽港運河(Christianshavns Kanal),是哥本哈根最美、最經典的運河之一,兩岸布滿老房子和帆船,常與阿姆斯特丹運河風格相比較,可乘坐運河遊船穿越此處,風光極佳。新港運河(Nyhavn Canal)屬於哥本哈根港支流的一部分,旁邊就是著名的新港(Nyhavn)彩色屋排,雖然短,但極具標誌性。自由港運河(Frihavnskanalen)位於哥本哈根北港(Nordhavn)區域;西蘭運河(Slotsholmens Kanal)環繞 Slotsholmen 島(皇宮島)——丹麥議會(克裏斯欽堡宮)所在位置。
在哥本哈根乘遊輪看城市風景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我們在老城一處登上一艘遊輪,開啟一段環遊哥本哈根水道的旅程。導遊熱情地迎接我們,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行程:“今天我們將沿運河和海岸航行,欣賞哥本哈根的經典地標和隱藏的風景,準備好相機哦!”。遊輪的音頻帶有不同語言的頻道,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無語言障礙。微風帶來海水的鹹味,夾雜著碼頭上新鮮烘焙麵包的香氣。遊輪緩緩啟動,水麵泛起細小的漣漪,倚靠在欄杆旁,迫不及待地想要從水上探索這座城市的另一麵。
遊輪沿著運河前行,兩岸是哥本哈根標誌性的建築。導遊指著遠處說:“看,那是新港(Nyhavn),哥本哈根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彩虹般的新港映入眼簾,那些五顏六色的房子在水麵上投下倒影,仿佛一幅明信片般的畫麵。導遊介紹,這裏曾是水手們的聚集地,也是安徒生喜愛的地方。如今卻充滿了咖啡館和遊客的歡聲笑語。我的目光被一座座尖頂教堂和古老倉庫吸引,它們訴說著這座城市幾百年的曆史。運河上不時有小型遊艇劃過,水手們向我們揮手,增添了幾分生機。
當遊輪駛向海邊,導遊提醒道:“接下來是小美人魚雕像,大家準備好拍照!”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的背影出現在視野中,她靜靜地坐在岩石上,凝望遠方。雖然雕像比想象中要小得多,但那種孤獨而詩意的氣質讓人動容。陽光在她青銅色的身體上閃耀,海浪輕輕拍打著岩石,從水麵望去,她比照片上更孤單,青銅的身影靜靜凝望著遠方的海口,仿佛依舊在等待屬於自己的波浪。我忍不住按下快門,試圖捕捉這一刻的永恒。導遊補充道:“她是安徒生童話的象征,也是哥本哈根的文化名片。”
遊輪轉向一處獨特的建築,導遊興奮地說:“這是Circle Bridge (圓橋),由藝術家Olafur Eliasson設計的!”這座五個圓環相連的步行橋橫跨運河,簡潔而現代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橋上行人悠閑地散步,有人駐足拍照,導遊笑著說:“這座橋不僅是交通工具,還是一件藝術品!”
駛向另一端,現代的黑色玻璃建築——丹麥皇家圖書館“黑鑽石”——閃耀著反光,與古老天際線形成強烈對比。它的鏡麵外牆捕捉著不斷變化的光影,像水麵上漂移的碎金。
隨後,我們經過克裏斯蒂安尼亞(Christiania),哥本哈根的“嬉皮士區”。導遊介紹:“這裏是自由的象征,居民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街頭塗鴉和音樂隨處可見。”我遠遠望去,看到色彩斑斕的牆壁和悠閑的人群,仿佛進入一個與世隔絕的小世界。
遊輪繼續前行,現代化的建築開始映入眼簾。導遊指著遠處說:“那是哥本哈根歌劇院(Opera House),耗資數億打造的現代化地標!”它的玻璃幕牆和流線型設計格外醒目。
丹麥皇家劇院也醒目,外牆還拉了一幅“西區故事”的廣告。
到老城的運河中,橋都是矮矮的,船剛剛能通過,手伸出來就可觸摸到橋頂, 船經過橋時,照相都要小心。
不久就到了古老的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Palace)導遊補充道:“這裏是丹麥王室的住所,衛兵每天的儀式都吸引無數遊客。”我感受到這座城市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遊刃有餘的平衡。,四座對稱的宮殿環繞著皇宮廣場,噴泉與國王雕像交相輝映,背後那座綠色穹頂的腓特烈教堂(Frederik’s Church)猶如一顆巨大的海綠色珍珠。
又經過克裏斯蒂安尼亞宮,這是政府辦公的地方。
這是救主堂(The Church of Our Saviour, Vor Frelsers Kirke)是丹麥哥本哈根Christianshavn區一座著名的巴洛克風格教堂,以其獨特的螺旋形尖塔和豐富的文化曆史而聞名。采用荷蘭巴洛克風格,呈希臘十字布局。於1752年落成,高90米,外部有150級螺旋樓梯(總共400級),逆時針環繞上升,頂部有金色球體和3米高的耶穌雕像。
沿途,水麵上不時有私人遊艇和帆船滑過,船上的人們曬著太陽,享受著夏日的悠閑。導遊笑著說:“哥本哈根人熱愛水上生活,夏天幾乎家家戶戶都出海!”可能是夏天太短了,太難得了吧。岸邊,市民們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孩子們在運河邊嬉戲,陽光灑在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突然,一艘巨大的軍艦出現在視野中,導遊介紹:“這是丹麥海軍的巡邏艦,偶爾會停靠在這裏,提醒我們這座城市的海上曆史。”軍艦的威嚴與運河的寧靜形成有趣的對比,讓我不禁感歎這座城市的多樣性。
接近航程尾聲,導遊指向一座現代化的建築:“那是哥本哈根的能源工廠,Amager Bakke!”這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外形獨特,屋頂竟然是一個滑雪坡。導遊自豪地說:“它不僅是能源設施,還是娛樂場所,體現了丹麥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我看著這座既實用又創新的建築,感受到哥本哈根對未來的前瞻性思考。
坐在遊輪的甲板上,導遊的講解讓每一處風景都變得更加生動。這座城市不像其他歐洲都市那樣喧囂,遊客也不那麽擁擠,而主人們卻很熱情。哥本哈根像一位安靜的智者,用它的運河、建築和曆史緩緩訴說自己的故事。海風拂過臉頰,帶來一絲涼意,感到一種久違的平靜,仿佛時間在這裏慢了下來。導遊的熱情和知識讓我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從古老的宮殿到現代的能源建築,每一處都充滿了故事。
這是哥本哈根的 Krøyers Plads(克羅耶廣場)住宅與商業綜合體。在哥本哈根克裏斯欽港(Christianshavn)水岸邊,屬於港口新開發區域。
一小時後,當遊輪緩緩返回老城港口,終點又回到了起點,水上旅程雖短,但感覺像在水上翻閱了一本哥本哈根的立體史書。
最後,還得提到走街上的一處吉尼斯紀錄博物館,門口是世界上最高個的等身雕像,與常人相比,真是高得不可思議。他體型瘦削,穿藍色或棕色西裝,引來不少遊客駐足拍照。這座雕像正是以 “世界上最高的人”——羅伯特·瓦德洛(Robert Pershing Wadlow)為原型打造的。瓦德洛是有確鑿證據記載史上最高的人,身高達到 2.72 米(約 8 英尺 11.1 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