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讀者提醒我,斯坦福的全稱其實是Leland Stanford Junior Memorial University,非常感謝!多出的這個Memorial(紀念)體現了老斯坦福對愛子深深的懷念。還有什麽比建一所世界聞名的大學更好的紀念方式呢?
南灣有所高中就叫Leland,不知是不是有紀念的意思。本市僅有的三所初中,全部以斯坦福相關的人物命名。前文己提及的一所初中命名為特曼,還有一所初中JLS全稱是Jane Lathrop Stanford Middle School,以紀念斯坦福之母Leland夫人。第三所初中名為Jordan,以紀念斯坦福創校校長David Starr Jordan。不過近來有呼聲希望換校名,因為這個Jordan是個種族主義者,主張改良人類基因,不鼓勵某些種族和階級生育。
周末,本蝦參加了一個歡送聚會,一位陪讀長子和幼子先後達六年的來自國內的母親要回國了。當年她的幼子僅僅因為暑假參加了美國夏令營而耽誤了國內幾大厚本的暑假作業,頭疼窘迫之下,正好有機會在"斯坦福附中"讀書,於是就這樣偶然地改變了人生軌跡。
這是為這位母親特製的紀念掛曆,本蝦作的一首詩被一位香港長大的社區大姐大抄寫下來。下麵的署名是本蝦當場驚豔寫就。
聚會的場所剛好離喬布斯故居非常近(隔路隔房而已)。有介紹說這個叫做老伯樂沃土的區域(Old Palo Alto)有特定的界線,住在這裏的有許多名流和億萬富翁,除了喬布斯之外,還有穀歌創始人之一拉裏.佩奇,前舊金山49人隊四分衛Steve Young(這人相當於籃球界的喬丹)等。而且,最難得的是,本市的一些富人們有個特別的傳統,他們相信當地的免費公立教育,認為水平足夠好,不亞於私立學校,所以並未把孩子送私立學校,寧可把省下的學費回饋社區。每年學區捐款,總有人很豪氣地提議,大家捐多少總數,他對應地可以匹配多少。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多有平民精神。從這裏出去的孩子,成名後還會回來鼓勵學弟學妹。林書豪有一天就突然出現在本市的兩所高中,先後看那裏的校隊訓練。大名鼎鼎的James Franco甚至在Paly開了一年的表演課,一下子報名滿額。他是金球獎獲得者,也曾獲奧斯卡和艾美獎提名。
不好意思,本蝦應該刹住閘了。現在讓我們回到正軌上,繼續上次的時間順序。
六十年代
上次說到矽穀之父特曼,他是真正的伯樂。就是他的慧眼,發現推動造就了一個個耀眼的科技新貴。
首先他從政策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由斯坦福提供專利資金鼓勵創業,形成學校和畢業生之間的良性循環。
說起矽穀的誕生和發展,就不能不說惠普(HP)。1939年這家公司最初是在一個本市小車庫裏起家的,1947年公司開始實行股份製,1957年公司股票上市。1989年這個小車庫作為矽穀誕生地被加州政府命名為曆史紀念地。
公司創辦人是David Parkard和William Hewlett。兩人是斯坦福同屆同學,前者受聘於東部的GE公司,後者在MIT讀碩士,新公司成立時家底隻有538美元。當時把兩人名字放在一起作為公司名稱Hewlett Parkard時,采用了拋硬幣的方法,結果Hewlett贏了,他的名字得以放在前麵。否則簡稱會變成PH試紙啦!
惠普創立了以職工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和管理體製,後來被競相仿效。比如,醫療保險、股份、彈性工作製、員工培訓、獎金分紅、工作穩定性、無牆辦公、上級辦公室敞門、互不稱呼頭銜,等。在危機來臨時,公司甚至為了不解雇員工而采取特別措施,每人減少工作量和薪水,共渡難關。
惠普開發出測量分析儀器、光電二極管、激光幹涉儀和多種醫療電子設備,雇員在六十年代末達到1.6萬人,營業額3.65億。
Parkard的妻子Lucile從事慈善和社會事業,在斯坦福邊上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兒童醫院Lucile Packard Children’s Hospital。幾年前該醫院又要耗資12億進行擴建,其中惠普和蘋果分別出資2500萬。
另一個值得提到的是斯坦福研究院SRI(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這家研究院在五六十年代先後有許多發明創造,比如磁性字母識別技術(1955年)、噴墨技術(1961年)、光盤記錄儀(1963年)、鼠標界麵(1964年)等等。這家研究院還進行藥物開發。
現在來說說1968年創立的英特爾(Intel)公司,這得從上次講到的諾獎大拿Shockley(肖克利)說起。肖克利本來是貝爾實驗室(AT&T Bell Labs)的,1956年因半導體晶體管的成就與Brattain和Bardeen共享諾貝爾獎。在獲獎前一年,肖克利離開貝爾,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吸引大批有才華的年青科學家加入。但此人管理方法有問題,性格也怪異,公司內部怨聲載道。1957年,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Robert Noyce, Gorden Moore, Blank, Kleiner, Hoerni, Last, Roberts 和Grinich集體辭職,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看看,成就矽穀的幾大高品質之一的背叛文化就從這裏開始的。縱使你是剛獲諾獎的當紅炸子雞,如果尿不到一個壺裏,咱就換一個壺。創業第一重要的是團隊的和諧,請記住本蝦名言:創業成功與否,端賴尿入一壺!有唐詩為證:諾獎大牛如相問,一片冰心在夜壺。
仙童半導體後來發展快速,但內部組織管理問題多多。1968年7月,仙童的兩位創辦人(就是剛才列出的八叛客中的前兩人)Noyce(諾爾斯)和Moore(摩爾)再度出走,創辦英特爾公司。
創辦人之一摩爾曾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這定律簡直是計算機產業的金科玉律,自從提出這個預測後,四十年來的事實非常精準吻合,令人驚歎。該定律很簡單,一句話就可概括: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大約每隔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後來英特爾首席執行官豪斯又補充說:預計18個月會將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價格下降20-30%。
摩爾還有一句管理學名言:如果你所有的嚐試都十分順利成功,說明你的嚐試還不夠充分。
給公司起名時,諾爾斯和摩爾起初想學惠普,用兩人的名字起名為Moore Noyce,但這名字聽起來像"more noise"(更多噪音),這怎麽行?於是決定以INTegrted ELectronics(集成電子)的前幾個字首組成的“Intel”。成立時,1963年受摩爾邀請加入仙童的另一位管理大拿Andy Grove(葛洛夫)也追隨而來,成為英特爾第三位員工。
事後證明,經過多次換壺,這三人才是真正可以尿到一壺的絕配。三人特點各異,行事風格不同,形成很好的分工和互補。摩爾負責思考分析謀略和技術趨勢,諾爾斯主管外交,和投資顧問、產業界及政府打交道。葛洛夫行事明快,有魄力,注重細節,行政推動力很強。
這個葛洛夫就是前段時間因為剛剛去世被大家在朋友圈紛紛刷屏的矽穀牛人。他是匈牙利人,1956年偷渡來美。看看年代你就會猜出來緣由了。1956年,正是蘇聯鐵蹄踏入布拉格鎮壓布拉格之春的年代,可以想象有多少自由知識分子用腳投票了。
葛洛夫是管理藝術大師,被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評為美國最厲害的老板。他頭腦清晰,井井有條;分析表達力極強,可以將自己的看法解釋得十分明確;一向兢兢業業,有很強說服力和影響力,不達目的從不罷休。這些不正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情商的具體指標嗎?
葛洛夫的管理精髓包括建設性對立(constructive opposition),在混亂中成長(grow with chaos),發明並用二十年落實的有效管理工廠流程Mc Intel,公司留言製度,數據化目標,會議管理,時間管理,等等。
英特爾華人副總裁Albert Yu(虞有澄)寫的一本書《我看英特爾》曾提到葛洛夫的準時習慣。他與葛洛夫相約一起打網球,十幾年來不知打了多少場,葛洛夫從未遲到一分鍾!細節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樣的自律,能不成功嗎?
順便說一句,這本書的英文名是"Inside Intel",一語雙關,起得非常好。大家都知道,Intel的微處理器是王牌,許多電腦都用。但這東西在電腦裏麵,又看不見,為此英特爾特別設計的商標就標明"裏麵用的是Intel"(Intel Inside)。這本書名反過來說Inside Intel,非常巧妙,表示說作者本人在英特爾內部的體會和經曆。
六十年代有許多技術突破:首例開心手術(1960年),癌症輻射療法,激光治療視網膜脫落,心髒移植手術(1969年),基因拚接技術,等等。矽穀這個名稱雖然還未叫起來,但已有發展勢頭和雛形。聖何塞機場於1965年、1969年、1970年和1971年連續擴建,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可見一斑。
在這個大變遷的時代,鄰居城市東伯市也並非無所作為。那裏發生了些什麽事呢?本蝦今天篇幅太長,隻好下篇再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