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
糾紛的雙方,一方是我的鄰居,另一方也是我的鄰居。M家的院子一角有個放工具的小木屋,緊臨L家的露台。前不久M給小木屋換了鋅皮屋頂,於是糾紛就來了。小木屋在M院子裏的一棵大橡樹下,風一起,樹枝,橡果叮叮咚咚地砸向鋅皮屋頂,時斷時續地演奏亂七八糟的後後現代交響樂,弄的鄰居L煩不甚煩。最最要命的是夜間,剛想進入夢鄉,夢鄉之外的一顆橡果砸下來,驚魂之後,夢鄉難回。
L給M寫了封郵件,講事實,談感受,還給出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我買隔音材料,我找人上門安裝,你隻要到時候開一下你家的院門就行了。” 郵件發出如石沉大海。L萬般無奈之際,找我想辦法。我能有什麽辦法,我隻好用上了薑文大導演的經典語錄“讓子彈飛一會兒”,“給M時間消化一下,也給他時間考慮於他體麵的解決辦法。”
我沒有辦法,但並不意味著我沒有自己的看法。
鋅皮屋頂的糾紛隻是數個矛盾累積下的一個表象而已。
事情還得從根子上說起。L來我們街區建房之前,M與F的院子相鄰,兩家的院子世世代代友好,因為兩家的院子都充滿了大自然:樹木,花草,莊稼。十年前,F把自己院子二分之一的土地掛牌出售,L買了這塊地建房,成為了我們的新鄰居。幾年後,L開始覺得M家後院的那棵橡樹影響到了她的生活:秋天時的落葉落枝,一年四季的鳥屎是她後院露台的主體,橡樹的枝葉也時不時掃到她家的屋頂。於是她找M商議,能不能剪掉掃到屋頂的橡樹枝葉,或者幹脆砍掉那棵樹。M在第一時間就否定了砍樹方案,因為這棵橡樹已經有兩百多年了,屬於受保護樹木。大概是在商議中彼此情緒激動時,M甚至說出了:“如果你不喜歡大自然,你就不要住有院子的房子,你住公寓好了。”M是不是說過這樣的話,我無從知曉,這些都是從L那裏知道的。那次交涉後,M請人砍掉了掃著L屋頂的三枝大樹枝。
M,我覺得我還是了解的。他是個很好的鄰居,性格開朗幽默,很好相處,人也長的漂亮,有著碧藍的眼睛。秋天的時候,常常會送我他收獲的西紅柿,西葫蘆。還幫我換車輪。我一直都記得那天,他穿著雪白的襯衣,筆挺的西裝,是去參加婚禮的。車經過我門前時見我在搗鼓車輪,二話不說,回家拿工具,摟起袖子替我把破輪子卸下把後背箱的新輪子裝好。這麽油膩的活,他卻不曾弄髒半點他的白襯衣。每次遇著時,我們都有很多話說,彼此開玩笑,感覺亦鄰亦友。
L,我覺得我也是了解的。她是個很好的鄰居,性格開朗大方,善於溝通,年輕率真,80後。人也聰明,是那種追求靈魂有趣的人。有時候她會請我到她那兒品茶,因為她新收了一款很有格調的茶具。我也樂於與她交談,在她身上我會隱隱約約看到些許年輕時的自己:那種熱情,那種似乎可以通曉一切的自信。。。我們也有很多話說,感覺亦鄰亦友。
掃著屋頂的樹枝砍掉了,但落葉、鳥屎的問題依然還是問題。L希望繼續商議,盡可能地把她院子上方的樹枝都處理掉。M不答應,L請了第三方調解員。不知道調解員做了什麽工作,結果是什麽結果都沒有。這期間L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在後院安裝玻璃屋。這樣,樹葉鳥屎就不再落在露台上了。問題雖然沒有完美地解決,但是露台可以用了,L也算除了一個心病。
橡樹事件後,L對M有了很多看法,大多數都很負麵。她眼中的M與我了解的M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L認為是因為我與M從來都沒有過利益衝突,沒有機會看到M性格中別的方麵,也認為或許是我的場與M場和得來,而她的場與M的場不和,理由之一就是她的狗,她的狗每次隻要一嗅著M就會狂吠。
是啊,糾紛中重要的一員—— 狗,幾乎差點被我忘了。L有隻beagle ,長的憨態可掬。據來探親的L的媽媽說,狗的性格很好,從來不咬人,要咬也隻咬壞人。理由之一就是:它從來不咬亞洲人,但見歐洲人就狂吠。我對此的理解是,亞洲人與歐洲人的體味不同,狗長期以來都在亞洲人生活的圈子裏,所以習慣了亞洲人的體味。歐洲人的體味於它是異味,是有潛在危險的味道。L前些年,大概是因為愛幹淨的緣故,多數時候都不讓狗進屋,狗在院子裏的狗屋裏進進出出。而beagle似乎是很重感情的,非常思念主人,於是一天到晚地叫個不停。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周末的下午,狗似乎用盡全力不停歇地叫,叫了近乎一個下午,把整個街區的窗戶都叫開了,探出一個個驚異與不滿的腦袋。而M與F是L的緊鄰,他們時光裏的安寧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狗在主人眼裏都是好寶寶。狗狂吠,L解釋是beagle就是這樣的性格,愛叫,怎麽訓練都不行,她也想盡了辦法,市麵上能夠買到的抑製狗叫的裝備都用過了。西方有諺語:Love me love my dog. 這句話誰都懂,但真要鄰居愛上別人家的一隻時不時亂叫的狗,這個難度似乎有點大。鄰居們並不說什麽,但安寧被侵犯,鄰居們心裏總會留下些什麽。這是不是也會成為糾紛不容易化解的原因之一呢?
回到鋅皮屋頂,L在提出問題的第一時間就提出了解決方案,這看上去是非常省時有效的,而且都在為M考慮,不讓他操半點的心。但細想一下,真是這樣的嗎?有時候“為你好”就真的為你好了嗎?這裏頭是不是缺了點什麽?譬如,尊重?我不知道M會怎麽想,我也不方便就此去問他。但如果我是他,接著這麽一封郵件,把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擺了出來,那“我”在哪裏?商量著解決問題是一種彼此的尊重,連這都沒有,我當然不會回複這樣的郵件,且不談之前的那些個矛盾的積累。
尊重,key word。法蘭西共和國立國的信條:自由,平等,博愛。自由,我覺得我是理解的。平等,我覺得我理解的是不夠的。現在,我似乎又多理解了幾分。當我們覺得某族人相互之間缺少尊重,就其因,大概是因為此族人缺少平等意識的緣故吧!平等,說起來好容易啊,但卻是件無比困難的事情。
今天我所寫下上麵的這一切在我年輕的時候絕對是不會寫的,倒不是因為我年輕的時候不會囉囉嗦嗦,而是我年輕的時候會覺得這些事都是無足掛齒的小事,而我是向往高遠的人。而如今,我早已意識到這些個無足掛齒的小事恰恰就是時間與生活的真相,是比高遠更真實的真實,是人生的真理。
(多年前朋友送我的吊蘭,隻長葉不見花,今年伊始花開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