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路遠美利堅

出發時還是一個少年,回首時被問路人稱叔叔。我們為什麽漂洋過海,我們為什麽遠走他鄉?藍天白雲下,讓我寫幾行為我們那代人做證。
個人資料
北美大一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日記(5):台北隨風走

(2018-05-29 04:35:52) 下一個

台灣日記(5):台北隨風走

 

去台灣遊玩,因為時間短,所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去阿裏山,不去日月潭,從小到大聽的耳朵都可用繭來標示那個山水的模樣了。當然如果有時間的話,參加一個台灣三鐵也可以:橫渡日月潭,騎車環島遊,登頂玉山最高峰。選擇住在台北火車站附近,就是計劃每天都是台北出發的一日遊。心底裏想,這一個看地圖問方向都是講中文的地方,去不了這裏可以去那裏,所以對行程攻略隻花了四五分之力。

 

早歺,忠孝東路上走一走,去吃了阜杭豆漿店,許多人排著長隊,排隊的人自然有排隊的理由,或者因這豆漿芝麻餅確實特別好吃,或者與報道與旅遊指南宣傳也有關。這個豆漿店的大馬路對過有一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善導寺,假如沒有那三個字標記,遊人會以為是一個現代化的辦公大樓呢。

 

坐地鐵在士林站下車,再轉坐汽車,就是坐落在綠樹環抱依山而建的故宮博物院,遠遠望去,巨大的白色五門牌樓正門上刻有落款孫文"天下為公"的四個金色大字。一段段拾階而上,經過兩側的雄獅與華表,走過長長的過道,前方就是一座宮殿建築,讓人能多少聯想起天安門故宮卻又覺很不一樣。這個故宮博物院有著金黃的屋脊,綠色的琉璃瓦,淺黃色的宮牆,但帶著新鮮氣。順著宮殿左右兩側對稱的彎曲的白色圍欄梯階上去,走過極其寬敞的宮前台階,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從正門進入大廳內考觀。第一展廳分成三層多個展廳,銅器瓷器玉品書畫,毛公鼎翠玉白菜肉玉石。與台灣有關的史科有,當年乾隆帝對新納入版圖的台灣很好奇,當地的總督進貢時同時附有羅列奇珍異鳥的貢品清單,還送去能表演的紅毛熟番,就是被鄭成功從台灣驅逐時選擇留下或無法撤走的荷蘭人。台灣故宮基本上簡要地介紹了中華文化曆史,毛公鼎及其它商代銅器確是如見過的史書插圖一樣,讓人覺得有走進曆史的感覺。問了問在哪個展廳可以看到最早發掘的甲骨文,被告知這個是不公展的。聯想到從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北京故宮博物院把能夠轉移的收藏文物裝成幾千箱經過萬裏長征翻山渡海運來台灣的故事。這個,應概可算是在傳承曆史了。

 

其它的遊點,不一一細講,想到就去,或者去了再想,一張悠遊卡,坐地鐵或叫捷運剛好走到哪裏遊到哪裏。在國家圖書館發現帶了護照就可以辦閱讀卡。遊訪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劇場,自由廣場,在戲劇院巨大的台階看到了一群不知道哪裏來的跳著廣場舞的大媽,在中正紀念堂看到在攝氏三十二度的早晨已汗流如涓卻絲紋不動的衛兵換崗。夜訪孔廟,在隔壁的安寧宮巧遇聽看了一段免費的歌仔戲。覺得好奇的是,在台北隻見過一個跑步的人沿著自由廣場在跑,沒見到什麽其它的跑步的人,難道都在公園裏跑嗎?

 

去過淡水老街,紅毛城,看到漁人碼頭夕陽落下時的景象。站在開往淡水的捷運車箱裏,看到車箱壁上有首辛牧寫的小詩,讓我一個也算是愛詩的人難忘而錄下"

- 午茶 -

捲屈的葉子

是怯水的

鎖住整年的心事

在杯中

慢慢的潰開

不經意的感染

飲者的心

恰如杯底沉甸的葉片"

 

去士林夜市,覺得這些夜市有點名過其實,但確實有極特別的小吃,但是吃完想找個扔垃圾的桶卻不易。遊101大樓,查詢後知道在地震帶建築高樓的特別難度。登了象山,山不在高,每登一段,有刻在石階或道旁大石上的引語,講著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東西,有點小意思,"如果你沒有看過,隻是因為你站的不夠高 -《看見台灣》。

 

五月初,台北的白天比較悶熱,天空有雲又有些灰蒙蒙的霧,太陽總是躲在雲層上麵。看著近處街道遠處山麓的許多綠樹,想起以前聽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解釋時有點想笑。有時會覺得這裏就像在大陸國內的城市一樣,不過讀著繁體字,看到有人在讀豎行版的書,看到有人用中式拚音輸入手機,或一張收據條上顯示著不一樣的年份標記,會馬上想到這是與我長大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

 

在台北,一個遊人隱約可以覺得這裏人的生活態度稍微輕鬆一點,還有直接能感受到台灣人的禮貌,比如雙手捧著收據及找零還回,對於路人問詢時的友好態度,以及在旅遊查詢站的義工的認真,在車站外做募捐活動的學生的熱情。

 

沒有時間去敦南誠品,顯然不夠正宗文學青年的水平,住腳在台北桃園機場的幾家"讀書"小書店,發現有賣題目很吸人眼球的大陸老憤青的書,還有其他標題黨式的曆史書籍。在機場的一家小歺廳,想買一份"家傳梅菜扣肉飯"加上一瓶台灣啤酒,但需等十五分鍾,來不及等也就算了,或許下次了。

 

台灣,台北,應該是一個值得中文是母語的人見訪一番的地方,可以遊玩,感覺文化,學習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