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個人資料
KarlMax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卡爾·馬克思墓前的思考 ]

(2017-03-29 06:34:51) 下一個

[馬克思墓前的思考]

在英國的最後一天,決定去位於倫敦北區的海特公墓,參訪偉大導師馬克思的墓地。

卡爾.馬克思雖然是德國人,但後來因政治迫害而被德國政府所驅逐,他其後在倫敦生活了三十三年,並在這裏完成了他的著名的資本論,辯證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宣言。一八八三年去世後,葬於倫敦海特墓園,享年六十四歲。

在網上查看了墓地的地址和一些人的寫的遊記。有人講,他的墓碑前每天都會有人敬獻鮮花。我相信會有遊客,但是對現在這個時代,還天天有人敬獻鮮花這事情還是表示了一點的懷疑。但無論如何,馬克思始終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創始人和現代社會學奠基人。他是人類曆史上的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之一。

下午坐倫敦地鐵,花了一個小時到達了海特區。出了地鐵後就憑著手機的地圖導航向著墓區走去。倫敦昨天下過了雨,地上還很濕。一直是上坡的山路,走了有二十幾分鍾,終於走到了墓區大門,才發現大門上了鎖,告示牌講來訪者都需要走墓園西側的大門。沒辦法隻得沿著墓園的鐵柵欄向另一個大門走去。一路上也透過高高的柵欄往裏麵望去。墓區裏有很多樹木,綠綠蔥蔥。但因為年代久遠,很多墓碑都已經是東倒西歪了,即使是尚且仍能夠豎直而立的墓碑,也免不了長滿了青苔和綠色的爬藤。

又走了大摡十幾分鍾,終於走到了另一處的大門門口。隻見馬路的一側是個小教堂,另一側是兩扇寬寬的黑色大鐵門,一條可以走一輛汽車寬的沙石主路從鐵門處通往園區深處。

總算找到了,一陣欣喜。恰好這時從黑色大鐵門裏一側的門房裏走出來一位老人,過來就開始拉鐵門。上前一問才知道,已經下午四點,墓園要關門了。趕緊問他馬克思的墓地是否可以從這裏看到?他指了指大路,講是在路底的另一頭,從這裏是看不見的。

每一次旅行,都會有一些遺憾,這次英國之行看樣子也不能例外了,明早的飛機,這次恐怕是不能如願了。拿起照相機拍了張大門的照片,算是留念。轉身要走,又想起自己一個普通打工者,下次再來倫敦,可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於是心有不甘,又回到大門前,手拿相機穿過冰冷的鐵柵欄,照了一張園區裏麵的照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希望怎樣就能怎樣。隻好安慰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

"關門了,這麽早就關門了?" 突然身後傳來一個人的聲音。轉身一看,一個五十開外的白人男子不知什麽時候站在了我的身旁。我笑了笑說:是的,今天關門了。他看著寫在大門一側的開放時間表,一臉無奈的表情。然後他問我,"你到這裏看誰。" 當他知道我是來看馬克思的時候,顯得異常的高興。原來他是從德國來,也是來瞻仰馬克思的。

我們繼續說著話,而這時身後又傳來了一個女人的聲音,"你們是來看馬克思的嗎?"。一位年長的老太太帶著一隻白色的大狗站在我們身後。"你們可以從另一側看到他的墓碑,我可以帶你們去那裏看看。" 她繼續說到。

我們當然很高興,跟著她沿著墓園外牆繼續前行。一路上,住在這裏多年的老太太講,她經常踫到從世界各地來瞻仰馬克思的人,因為園區關門太早,都被擋在了大門外。她帶我們去的地方,可以從遠處看到馬克思的墓碑。

又走了不到十分鍾,來到了一個地方,順著她手指的方向,十幾米外的地方真的看到了馬克思的頭像。因為有一些樹葉擋著,頭像有點隱隱約約。我們謝過和送走英國老太太以後,急忙拿出相機,拉焦距,照了幾張照片,雖然有點模糊,但總比沒有好吧。

拍完後,我才覺得這次照相和剛才有點什麽不一樣。原來這次手居然不需要穿過鐵柵欄。再仔細一看,原來站的地方,這裏的鐵柵欄的鐵杆子的頂部,像紅纓槍的尖頭部分都已經沒有了。仔細的德國人很快發現,就是這一排的七,八米寬的鐵柵欄的鐵杆子上,三十多厘米長的鐵尖頭是從根部齊刷刷地用鋸給鋸斷的。很顯然這是有人故意這樣做的。一個念頭像一顆流星一樣很快閃過了我的腦海。

這恐怕不好吧。文明社會首要的是遵紀守法。在英國的最後一天,何苦要破壞規章製度呢!不守規章製度在現代社會是很危險的,就如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不看紅綠燈,這甚至是有生命危險的。更何況不按正常規章製度進入園區,也會招人把柄和指責,看看,馬克思的參訪者不遵守社會秩序。

可根據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原則,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任何規則法律都是人製定的。既然是人定的,就可能有其不合理性,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局限性更為突出。再如行人過馬路,很長的一段路,而設立的行人紅綠燈過於稀少,或者是紅綠燈等待的時間過於漫長,種種不合理的設置,讓遵守規章變得很不實際,讓遵循製度變得很不可行。

這其實是每一個人,人生中都會遇到的一道難題。凡遇上不合理的規則,事事挑戰的人肯定走不長。因為作為個體,反抗社會現行的規章製度都不可能持久。但凡事遵守規則,循規蹈矩的人肯定也走不遠。因為不合理的規則幾乎無處不在。何時守,何時越,既是智慧又是運氣,二者兼而有之。別人能過,你不見得就能過; 別人不行,你還不見得真的就不行。

我看著旁邊的德國同誌,他當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他講他在倫敦還有一個星期,他準備明天再來。我又有點猶豫了,遵守還是反抗這墓園的製度呢?顯然前人選擇任何一個選項的都有。製度會懲戒那些膽敢冒犯製度的人,但人的反抗也會最終改變一些不合理的製度。

人生又麵臨一次艱難的抉擇!我把心一橫,雙手一抓鐵杆,兩臂一撐,單腿一胯,身子一躍,已經站在了墓園裏麵了。認準了方向,沿著碎石小道,快步繞了一個大圈最終來到了 馬克思墓前。

一人多高大理石墓碑上樹立著馬克思的頭像。一塵不染,簡樸端莊,莊嚴肅穆。墓碑前的石台階上真的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花,一共八束。既有紅色的玫瑰,也有白色的水仙花。特別是左側擺放著精致的花盤格外引人注目:花盤邊緣以綠葉相襯,花盤以白色鮮花為底,中央又以紅花組成了鐮刀斧頭的圖型。仔細觀察,鮮花都是盛開的而且沒有一絲的水痕,應該是今天早些時候才擺放的。

百聞不如一見,在世界工人運動處於低穀的今天,馬克思仍然受此殊榮,這後麵又代表了什麽呢? 固然以武裝鬥爭,沒收私人財產的革命,已經不適合當今的世界;但是世界上百分之一的人,占據百分之七十多的財富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固然社會主義的大鍋飯製度,壓製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但是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一次又一次把世界帶入經濟危機更是有目共睹。固然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不太會在近期內實現,但是人民渴望相對的更公平的社會也深植人心。

今天當世界各國人民,從四麵八方,不約而同來到馬克思墓前,不是簡簡單單地表達敬仰之情,而是想在這裏思考這些問題,尋求靈感以致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曲折而又坎坷,但我們還是堅信,將來會有人踩在馬克思巨人的肩膀上,發展並實現更文明,更均富,更平等和更健康的人類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用馬克思的辯證法來指導要不要去看馬克思的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