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南海的不斷挑釁和耀武揚威,中國還不斷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向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提供“軍火武器”,引發南海周邊國家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在珠海舉辦航展上,中國集中亮相了本國眾多的“新式武器”,雖然顯示出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但是距離世界軍事頂尖水平還相當遙遠,世界各國軍事專家們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與美、俄或西方相對透明的武器研發相比,中國武器在亮相之前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珠海航展應該是集中展示中國軍備成果的最大舞台,包括很多西方媒體在內的輿論認為,中國已經成長為緊追美俄的軍工大國,某種意義上也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強國,但距離世界一流軍事強國,還相當遙遠。中國的”睦鄰友邦”巴基斯坦,在軍火貿易上拋棄中國,選擇土耳其和烏克蘭就是例證。軍事專家認為,中國的殲-20發動機性能存在不足。
一個國家是否為世界級的軍事強國,有很多限製條件,包括軍隊規模,裝備性能,強有力的核威懾,全球部署能力以及國家意誌等等。而中國的軍事能力,隻能滿足其中一項的要求,就是解放軍總人數超過200萬,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軍隊。
以裝備性能而言,雖然中國近期集中亮相了殲-20隱形戰機、國產航母、運-20、武直-10、052D甚至055巡洋艦等一大批先進裝備,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軍事強國,因為首先這些武器的性能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不像美國,所有投入使用的先進武器,都在實際戰場上獲得通過。像殲-20戰機的發動機短板使其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大大減弱了中國五代機的威懾性,而中國國產航母與美國幾十年前的航母還有巨大差距。
核武數量嚴重滯後,在核武器領域,中國政府一直秉承“最低限度核威懾”,雖然早在1964年就成功擁有了原子彈,但是對於核武器的使用和保有非常謹慎,不但數量很少而且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中國目前擁有約260枚核彈頭,與此同時,美國擁有7,000枚,俄羅斯為7,300枚,中國在這方麵的差距一目了然。
中國的核武綜合作戰能力也有不足,缺乏核打擊綜合能力。與美俄相比,中國還沒有令人信服的三位一體核力量,中國主要依賴陸基核力量,包括東風-5B、東風-31A和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但海基和空基核力量非常薄弱。轟-6K轟炸機算不上是一款名副其實的戰略轟炸機,航程和載彈量都不足,094型戰略核潛艇直到2015年才實現了首次戰備巡邏,並且沒有足夠的數量實現全年無間斷的戰略巡航。
至於全球部署能力,專家表示,中國在海外作戰領域是最大短板,海外軍事行動需要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後勤支援裝備,比如說大型運輸機、加油機、遠洋補給艦等等,隨著中國國力的直線上升以及海外利益的擴大,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重要性,但綜合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