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的紅葉

收藏百科知識;健康養生;名人明星;優秀文章;遊記圖片;
正文

神秘的上海康平路

(2016-02-02 19:23:06) 下一個

上海康平路,東起‎高安路,西至華山路,中間與吳興路‎、宛平路‎、餘慶路‎、天平路‎4條南北向道路交匯,是一條全長不到一公裏的柏油馬路,路寬15米至16米,道路兩側法國梧桐成蔭。

    康平路的前世,其實跟政治毫無關係。它原名麥尼尼路(Route Magniny Marcel),法租界公董局於1922年修築,據記載,這條路名是以法國僑民的名字命名的,但這個Magniny Marcel究竟是誰?筆者很難從國外的資料中查到了。

再之前,這地塊上有三個自然村:許家宅、袁家宅和周家宅,歸屬於法華鄉。隨著法租界內的華人人數激增,租界內的住房、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康平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修築的。1943年,汪偽政權接收法租界時,正式改名,康平路。

    老上海曾經回憶說,從開始修路到開通,再到解放前,康平路上出現了許多“怪事”。比如,宛平路至吳興路路段,過去曾是康平路上最差的一段路,此地曾有一個大土丘,最高處1.5米,所以行路特別不方便,當時附近的人叫這段路是“閻王路”,因為一不小心就摔跤——直到1946年,這段路才被“燙平”。

還有就是1944年的“挖煤大戰”。現在要是跟人說“康平路上曾經挖出過煤”,估計崇明人阿爹也不會相信,但是,當年的挖煤大軍有數十人,短短的一段路麵上,挖出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煤坑,而且,這場“挖煤大戰”持續約一個星期——實際上,這些隻是過去廢棄的煤渣,是當年發電廠、棉紗廠傾倒在河浜裏的。

    解放初,這裏還發生過一起凶殺案,緙絲與田黃收藏大家、前上海縣知事、大中華火柴公司老板李祖夔,在康平路1號的寓所內遇害身亡,時稱“康平路1號凶殺案”。

在陳毅市長的親自督辦下,凶殺案迅速告破,查明為犯罪分子貪財冒充警察入室搶劫,用浸泡三氯甲烷的藥棉堵住李祖夔口鼻,最終導致其中毒太深、窒息而亡。殺害李祖夔的犯罪嫌疑人周占平及同夥趙某最終伏法。

    還有一種說法:1947年,李祖夔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任民建財務處長,為民建組織的建立和經濟籌劃盡其心力。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拒赴台灣或香港之勸。同年11月下旬,遭國民黨潛伏特務劫財殺害。

說到這個康平路1號,這是一棟建於1930年的花園住宅,兼具了現代派和西班牙式風格。屋頂為平緩的等坡屋麵,錯落有致,鋪以紅色圓筒瓦,高挑的煙囪,略有圓弧形收口。小樓形體、線條水平流暢,裝飾簡潔,與道路轉彎地形的退讓空間相呼應。

除了實業家、大收藏家李祖夔之外,哲學家、教育家周抗,業曾居住在這裏,周抗還曾創作過一幅名為《康平路一號》的油畫。

    周抗曾擔任過華師大的黨委書記、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的所長兼黨委書記。不僅如此,他還負責編纂了《辭海》的哲學卷,更為重要的是,他當年是一位敢於突破“兩個凡是”禁區的老同誌——所以說,康平路的“特殊氣質”和這條路上住過的人,有著很大的關係。

    當然,還有一層關係就要屬“康辦”了。1949年之後,康平路因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位於此地而聞名,“康辦”也因此被上海人,用作是中共上海市委的代稱。

    1966年,張春橋策劃的那起“康平路事件”,讓這條曾經默默無聞的馬路名噪一時。

    工總司和赤衛隊在這裏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武鬥,這也是全國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武鬥。幾萬人擠在這條並不寬闊的小路上,彼此沉重的呼吸已然讓人窒息了,何況還有宣傳車的大喇叭,還有肢體衝突。

雙方發生的激烈衝突,造成近百人重傷送院,2萬多人排成單行、分成六路被驅趕出康平路,收繳袖章有幾大堆。此後,上海赤衛隊的市、區負責人240多被抓,組織土崩瓦解,為張春橋1967年的“一月奪權”,製造了有利的力量對比和政治態勢。

事後,張春橋毫不掩飾地說:“這次較量是個轉折點,這一仗一打,市委癱瘓了、垮了,講話沒有人聽了,上海的桃子熟了”。進而,他們從幕後跳到台前,直接導演了奪取上海黨、政、財、文大權的“一月風暴”。康平路事件也成了全國大規模武鬥的開端。

    如今,那個時代已經遠去多年,康平路卻依舊以寧靜的氣質袒露於世人,那些曆史的滄桑被掩埋得無影無蹤,留下的隻有馬路兩邊,風格各異,多姿多彩的居民住宅。

    這些建築物的時間跨度較長,既有20世紀初建造的,類似官家大院式的“宅院”和老城廂平民住房,也有1940年代中建造的,歐美風格的花園別墅和成片的西式裏弄洋房,還有在1980年代以前,為數不多的高樓建築和很罕見的平房式洋房。

康平路95號,是原上海體委的家屬樓,就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與周邊老洋房相比,它屬於較為現代的建築,姚明從小生活就在那裏。

    據鄰居回憶說,他當時飯量就是別人的兩倍,而且十分乖巧老實,聽從小夥伴的指揮。家屬樓周圍曾經有一大片空地,是體委的風雨操場,也是上海田徑隊的訓練場地,劉翔他們原來也在這邊練習,體委的總部也在附近。但現在,風雨操場那塊地建成了東亞國際網球中心,田徑隊的訓練場地遷到了莘莊。

在康平路上,1930年代建造的房屋,以西班牙式為主,住房和花園麵積都較大,主要集中在天平路至餘慶路之間的康平路兩側。

    30年代後期到40年代,這一時期建築以現代派建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住房和花園麵積最大的,就要屬康平路71號榮家的住宅。

榮家三代人聲名顯赫,可以說中國近代曆史上一個商業傳奇,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評價說:“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隻有榮家一家。” 榮德生,榮毅仁,榮智健三代商人中的。當然,最出名是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後又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2009年年初,一係列關於中信泰富外匯巨額虧損、重挫於“澳元對賭協約”的報道,將榮智健推向輿論的頂峰。隨著4月8號榮智健辭去中信泰富的董事長及主席職位,預示著中信泰富“謝幕”。榮家的第四代,是陷入富不出三代的怪圈,還是厚積薄發,再創榮氏家族的商業神話?一切不得而知。

康平路4弄3號內的西洋式平房,是當年法租界內十分罕見的平房式洋房,室內衛生設備、上下水的管道、壁爐等一應俱全。

    這裏過去的主人是上海紡織大王吳昆生,建造於1940年,此後連同周圍土地,一起出租給了著名園藝家黃嶽淵。黃嶽淵隨後就將建在真如日陷區的黃氏畜植一分場,又稱“黃園”,遷至康平路。1944年10月,蓄須明誌的梅蘭芳,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糾纏,在“黃園”內居住了一段時間並度過了自己的50歲生日。

康平路205號1號樓,建造於1923年,是一棟具有巴洛克風格的花園住宅建築。整幢建築厚重,呈現古典的藝術感。據傳說,這裏最初是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房子,現為徐匯區老幹部局用房。

 

康平路182號,“愛麗公寓”

位於康平路、餘慶路交叉路口東北角的愛麗公寓(Irene Apartments),是一棟建成於1934年的法式建築,以建築師女兒名字命名的。該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最特別的是,入口平台位於車庫之上,設計十分巧妙。

    這座大樓一層樓為一個狹長形火柴盒狀建築,全部為汽車庫,麵積約占整幢大樓建築麵積的三分之一;二至十層住房,建造在汽車庫的北端,周圍居民稱其為“九層樓”,是1985年之前,康平路上最高的建築。

近十年裏,上海一直在變,拆得拆,建的建,太多的馬路大搞建設而麵目全非,隻有這裏居然奇跡般地不動聲色,操持了原來較好的風貌,甚至連一個商店都沒有,似乎城市的煩亂與躁動,始終與這裏無關,或許,這才是康平路的“神秘”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nvisible00 回複 悄悄話 喜歡康平路和餘慶路,夏天的時候茂密的梧桐樹葉能整條馬路都遮住,再大的太陽都曬不到行走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