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的前身起源於1209年牛津大學發生的暴動,三名學生被吊死後,一些學者逃難到劍橋,為英國第二個大學播下了種子。幾百年的曆史中,孕育出名人無數和近百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從這裏走出的名人有克倫威爾、牛頓、達爾文、拜倫、羅素、懷特、凱恩斯、霍金、馬爾薩斯等。31個學院裏除個別隻收女生,其他男女都收。多數學院收費對外開放,其中以國王學院king's,三一學院trinity,聖約翰學院st john's最有名。
說說和中國相關的一位劍橋名人,李約瑟(Joseph Needham)。李大師本是搞生物化學的,是霍普金斯的學生,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在學術界叱吒風雲,引領風騷。1924年,24歲時和29歲的李大斐(Dorothy Moyle)結婚,女大三抱金磚,女大五賽老母,兩人都是英國皇家協會會員,誌同道合,比翼雙飛。不料在1937年,一位叫魯桂珍的中國女子來到劍橋,師從他的老婆李大斐,從此引出一段風流韻事,千古佳話。不過,名人用過的東西叫文物,凡人用過的東西叫廢物。名人酗酒稱豪飲叫酒仙,凡人多喝叫貪杯稱酒鬼。名人出軌叫愛-愛-愛-愛情,也不怕閃了舌頭,凡人出軌叫偷情,見不得人。都是情欲,我沒看出來愛情和偷情有啥區別,褲襠裏那點事情,凡吃五穀雜糧者,無不色也!
李約瑟何許人也?既是一位思維嚴密、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又是一位風流成性,放浪形骸,才華橫溢的浪漫才子,一度狂熱追隨“天體運動”(就是剝光豬曬太陽)。在劍橋以癮君子出名,熱衷於煉金術和房中術,據稱那時候劍橋沒有幾位婦女能夠逃過他獵色的目標,但他總是給婦女們留下一副玉樹臨風,道貌岸然,彬彬有禮、樂於助人的君子形象,所以說紳士就是一匹耐心的狼,衣冠禽獸。正所謂,飲酒不醉醉為高,好色不亂乃英豪。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結發原配無可奈何花落去,紅粉情婦似曾相識燕歸來,李約瑟大享齊人之福,一妻一妾。
俗話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賽過金錢豹。李約瑟正直虎狼之年欲火噴張,魯桂珍青春靚麗甘之如怡。在一個溫馨浪漫之夜,原配一個閃失不在身邊,兩人得以勾搭成奸,渴龍得水,餓虎撲羊。風流事,平生暢,芙蓉帳底臥鴛鴦。
雲收雨散,身心具泰,李約瑟是個大煙鬼,炮後一顆煙,賽過活神仙。騰雲駕霧之際,乘興從魯桂珍手裏學會了平生最初兩個漢字"香煙",也得到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李約瑟。沒想到給了個棒槌居然認了針,“我一定要學會這門語言—而且非學會不可!”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愛屋及烏,從此和中國產生了不解之緣。一生中對中國一直都抱著友好的態度,即使在後來西方社會極力打壓中國的情況下也不改初衷。
此時李約瑟作為世界領先的生物化學家,正處於事業的頂峰時期。1939年,他出版的一部巨著《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學》,有評論家稱僅憑這部著作就足以將李約瑟載入科學史冊。同年,李約瑟正式開始跟隨劍橋的中文教授古斯塔夫·哈隆學習漢語。哈隆很快發現這個學生很有熱情,而且很有語言天賦,於是讓他幫忙一起翻譯《管子》。說來真的汗顏,我倆原本學曆史的,至今不知«管子»為何物,有辱師門。
李約瑟跑到中國待了很多年,回到劍橋之後跟學校說,我不想教生物化學了,我要寫一套關於中國的書。沒想到學校居然同意了,還照樣給他發工資。於是他便撰寫了影響巨大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最後一直擴展成為了二十幾卷本的浩瀚巨作。因為他的工作,使得西方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在此同時,精力旺盛的李約瑟還熱忱地參與政治運動,到英美各處發表演講,號召大家關注中國正在遭受的日本侵略以及中國人民的苦難境況,很快便樹立了一個鐵杆中國衛士的形象,因此而聲名大噪。1942年,李約瑟接受邱吉爾的親自指示前往中國,擔任中英科學合作館的館長,負責為戰時的中國科學家在科研設備方麵提供國際援助。
在重慶結識了周恩來,便與之建立了親密的友情。他是被正式委派到國民黨政府工作的,但他毫不掩飾他對共產主義的好感和支持,這也埋下了日後的隱患。1946年,李約瑟受到朱利安·赫胥黎邀請參與建立一個國際科學合作機構,這個機構後來被命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而李約瑟被他們視為創建其自然科學部門的最佳人選。李約瑟再三考慮之後還是同意了,於是前往巴黎,開始了一項新的工作,為聯合國服務。然而,美國的杜魯門總統頻繁收到警報,聲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被共產黨滲透,並將罪魁禍首直指李約瑟,於是杜魯門政府便開始拒絕批準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撥款,李約瑟立馬辭職了。
1948年,李約瑟回到劍橋,繼續他的曠世之作-«中國的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這是他的一項雄心勃勃的寫作計劃,意圖一方麵展示從古到今一部完整的中國科學史,一方麵探討中國在整個人類文明進程中為世界所作出的貢獻。李約瑟認為這些貢獻幾乎完全被西方忽略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西方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1954年,《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正式出版,但是,李約瑟卻沒有在英國躬逢其盛。7月下旬,他和李大斐前往巴黎與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情人魯桂珍會麵,開香檳慶祝即將出版的著作。然後和原配來到法國小鎮(Amboise),在達•芬奇度過生命最後三年的房子和墓地邊上共度良宵。這個地方,我們從巴黎開車去過。
《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出版,也給李約瑟帶來了巨大的榮譽。1963年,他的肖像掛上了學院的名人堂;1971年,他被選為英國科學院院士,是僅有的幾位同時是英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的科學家,名譽博士學位也紛至遝來。1992年,英國女王授予他國家最高榮譽——Companionship of Honour。
1964和1972年,李約瑟訪問中國,並受到了太祖和周氏的接見。由於他一向的左翼趨向,以及對北京政府的支持,使得他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不斷受到質疑。他協助建立的英中友好協會,亦備受爭議。
1970年代中期,年已70多歲的李約瑟又迷上一位加拿大的華人女子時學顏。但是,李大斐與魯桂珍兩人聯手以“妻妾同盟”(concert of the concubinage)擊退了小三的猖狂進攻,保住了他們的三角關係。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一妻一妾,到底意難平。
1987年,原配李大斐去世,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五十幾年夫妻按說難舍難分。兩年後,二奶扶正,李約瑟與魯桂珍正式完婚,而此時他們都已經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李約瑟在婚宴上說,“遲到總比不到強”。魯桂珍不僅讓李約瑟愛上了中國,而且在他的整個寫作過程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助手角色。可以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魯桂珍,就不會有後來的李約瑟。然而,這份婚姻注定非常短暫,兩年後魯桂珍便去世了。這對於李約瑟而言無疑是褲襠裏輪大錘,受到沉重打雞!烈士暮年,壯心不已,1991年,李約瑟又寫信給小三時女士和其他兩位女士求婚,但都遭到拒絕。孑然一身,形單孤影。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但仍然堅持每天去研究所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黃泉路近,淒淒慘慘。對閑窗畔,夢沉書遠。停燈向曉,抱影無眠。念名利,追往事,芳華一瞬,過眼雲煙。他輕輕歎了口氣,終於去了,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1994年,94歲的李約瑟結束了非凡而精彩的一生,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至於徐誌摩呢,眾所周知,跑到劍橋做了兩年交換生, 一首意境深遠的"再見康橋"留給後世對劍橋無限的想象和憧憬,從而引起了無數中國人對劍橋的浪漫向往。徐誌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後來也來了劍橋,在東亞係攻讀曆史。
走過遊人如潮的古老校園,正直考試期間,多數學院對遊客敬謝不敏。康河流水嘩啦啦,河麵上遊船如過江之鯽,劍橋的中國學生和黃麵孔遊客相當多,有些地方有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字。重提一下李約瑟牛逼之處,他在中文係沒有職位,卻儼然是中國問題的權威;他沒有上過一個小時的曆史課,卻說服了大學最威嚴和最古老的出版社讓他寫科學史巨著,這就是劍橋!貌似國人偏愛劍橋勝過牛津,這輩子沒指望了就指望下一二代,如果您家裏有個龍子鳳女,孺子可教,何不計劃著送來劍橋,或許出個牛頓第二,徐誌摩再生。今日投石問路,明朝劍橋提名。莘莘學子,薈萃精英, 康河撐篙,燕舞啼鶯,小橋流水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