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麽說烹小鮮?
很多很多人喜歡引老子的這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至於老子的這句話被引了無數遍了,這些人都以為自己理解老子的意思。
剛剛看了一個意銀時間旅行的海紙,他夢臆:“老子的時代,廚具可沒有現代這麽方便。”就跟他看見老子的時代的廚具似的。
為什麽我說他夢臆呢?
首先,他的愛弟就是Dreamkylin,可能就是夢臆林,林夢臆。
其次,因為他提供的證據,請看,他又說:“要烹飪一碟小鮮,沒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和高超的烹飪技術,是做不好小險(鮮)的。”
既然“老子的時代,廚具可沒有現代這麽方便”,那麽,老子的時代,“要烹飪一碟小鮮”嗎?
反正孔子是大塊吃肉的,據說是一寸見方的哪!
我就不管老子的時代是不是“烹飪一碟小鮮”,還是烹飪一大堆小鮮用碟分著吃呢,嘿嘿
至於老子說的“小鮮”是什麽,我也不管了,反正很多人都以為是小魚小蝦,我也沒辦法,反正我不會時間旅行,我也不夢臆。
但是,現在可以在博物館裏看到見老子的時代的廚具,大家有沒有想過用那樣的廚具幹嘛要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嗎?
特別是“烹飪一碟小鮮”應該還是挺塊的,應該不需要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對吧?
再說啦,別忘了這裏說的是“老子的時代”,所以,我猜以那時的生活節奏,“烹飪一碟小鮮”不僅不需要有“足夠的耐性、耐心”,還就怕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哪!
首先,說“老子的時代”的中國人的生活節奏比較慢,至少比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節奏慢,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節奏都跟西方人差不多了,對吧?
其次,如果老子說的“小鮮”是小魚小蝦的話,那麽,“老子的時代”的小魚小蝦應該跟今天的差不多,對吧?
所以嘛,“老子的時代”“烹飪一碟小鮮”用的時間應該也跟今天的差不多,對吧?
當然啦,“烹飪一碟小鮮”用的時間跟火大小有關,即便是小火也未必需要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吧?
哈哈哈哈,大家嫌我囉嗦了吧,嘿嘿
看來大家沒有“足夠的耐性、耐心”啊!
不怪,不怪,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嘛,尤其是這裏的很多人都在美國生活哪,對吧?
所以嘛,大家可以想象,以“烹飪一碟小鮮”的時間為標準,就算是以美國生活的快餐的節奏,絕大多數現代人都不會嫌“烹飪一碟小鮮”慢吧?
因此,還是以“烹飪一碟小鮮”的時間為標準,以我們想象的“老子的時代”的中國人的生活節奏,是不是可以說那時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嫌“烹飪一碟小鮮”慢呢?
總之,以“烹飪一碟小鮮”的時間為標準,完全可以說,包括古今中外,甚至還可以包括全世界各種各樣的廚具,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烹飪一碟小鮮”是挺快的,是不需要“足夠的耐性、耐心”滴。
我囉嗦了這麽些是什麽意思呢?
因為整體性,別自相矛盾,隻是廚具回到“老子的時代”,其它部分還在現代哪,這樣就必然自騸耳光啦。
所以,瞎子摸象是對所有人講的,不僅瞎子摸象應該摸全了,把整個象都摸了以後再說話,明眼人也不例外。
別以為你能看見就不會犯摸象的瞎子的錯誤,因為你完全可能是個睜眼瞎,白日做夢也跟睜眼瞎一樣。
還是因為整體性,別隻是拿老子的一句話,不管你看的多仔細,用放大鏡看,還用顯微鏡看,甚至時間旅行到“老子的時代”看廚具,還要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麽用他們的廚具,別忘了也看看那時的生活節奏,等等等等。
就是嘛,都時間旅行到“老子的時代”了,隻看了廚具,確實是太傻伯一,太浪費啦。
很多很多人喜歡用老子的這句話批階級鬥爭,批文革,因為他們認為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折騰,也就是不革命,階級鬥爭就更不對了,文革就是壞的都沒形容詞能形容了。
永遠都別忘了整體性,不能以點代麵,如果你以點代麵的話,特別是你在點上正確了的話,那就基本上可以保證你在麵上是錯誤的,因為你是個睜眼瞎,犯了摸象的瞎子的錯誤,跟你一樣,摸象的瞎子在點上也是正確的,在麵上是錯誤的。
整體性啊,整體性,永遠都別忘了整體性,看老子的<道德經>也不例外,要整體的看<道德經>,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不是孤立的,或者說老子的這句話跟<道德經>的整體所表達的價值觀是一致的。
別以為老子會傻到跟那些喜歡自騸耳光的傻瓜說話自相矛盾一樣,對吧?
整體性啊,整體性,記住整體性,永遠都別忘了啊!
那麽,下麵,我問大家一個關於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的問題。
別看就七個字,也別以為這七個字你都看見了啊!
完全可以說睜眼瞎的錯誤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犯的,所以嘛,老子教導我們要“自知”,而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誌。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還是回到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你覺得這七個字你都看見了嗎?
做夢的看到了廚具,那是屬於時間旅行了,比放大鏡和顯微鏡還牛,你再仔細看看這七個字,你覺得這七個字你都看見了嗎?
那麽,現在我問你我的問題,老子說的“大國”有多大?
現在的中國十幾億,美國兩三四億,英國和法國人口少一些,這些國家都算老子說的“大國”嗎?
是不是治中國和美國若烹小鮮,治英國和法國就不若烹小鮮了呢?
所以嘛,別看就七個字,七個字也要全麵的整體的看,你以為最簡單的地方往往是你犯睜眼瞎的錯誤的地方。
好了,擴大一點,看看後來的人們給<道德經>的分段裏這七個字的那一段: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我就不翻譯了,不僅因為網上有的是,還因為隻看這些文字的意思也還是會犯睜眼瞎的錯誤。
你覺得你對那七個字有點新的理解了嗎?
最後,我回答我的這個帖子的題目的問題,那就是,老子為什麽說烹小鮮?
首先,大家要整體的看<道德經>,<道德經>的基本思想,基本價值觀,老子認為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什麽是對,什麽是不對,什麽是善,什麽是惡,什麽是美,什麽是醜,等等。
請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告訴大家了,在他看來,不僅沒有絕對的是非和對錯,也沒有絕對的善惡和美醜,是非跟對錯,善惡和美醜,還是會相互轉化的。
舉個例子吧,如果全世界都民主了就不民主了。
恰恰因為中國“獨裁”,美國就需要顯示“民主”的善和美,如果中國也“民主”了,美國就不需要顯示“民主”的善和美了。
反過來,也恰恰因為美國“民主”,中國就需要顯示“獨裁”的善和美,如果中國也“民主”了,因為那就差不多全世界都民主了,中國也就更不需要顯示“民主”的善和美了。
“民主”各有“獨裁”各的善惡和美醜,“民主”美國的“民主”人們殺黑人殺了一百多年,直到文革開始後兩年,1968年4月4號那一天,美國的“民主”人們殺了馬丁,從那以後,美國的“民主”人們殺黑人的情況有所好轉,我就不提排華了。
如果那一天中國也象美國一樣“民主”了,別以為“民主”人們都是善男信女,嘿嘿
也別以為民主運動不傷人,就連賓賓有禮的日本男政客都在他們的議會上大女政客哪。言歸正傳,我回答我的這個帖子的題目的問題:老子為什麽說烹小鮮?
我在上麵說了首先,大家要整體的看<道德經>,<道德經>的基本思想,基本價值觀,老子認為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什麽是對,什麽是不對,什麽是善,什麽是惡,什麽是美,什麽是醜,等等。
其次,還是,大家要整體的看<道德經>,<道德經>的基本思想,基本價值觀,老子認為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什麽是對,什麽是不對,什麽是善,什麽是惡,什麽是美,什麽是醜,等等。
那麽,除了“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七個字的比喻,老子關於國家的好壞美醜的基本思想和價值觀是什麽呢?
除了比喻,老子有沒有具體的、直接的、不隱晦的、不拐彎抹角的說他的關於國家的好壞美醜的基本思想和價值觀呢?
當然有啦,而且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隻不過跟“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七個字聯係起來一起看的人不多見罷了。
請看老子具體的、直接的、不隱晦的、不拐彎抹角的說他的關於國家的好壞美醜的基本思想和價值觀: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你相信老子的<道德經>的整體所表達的價值觀是一致,也就是說老子沒有話自相矛盾的話,那麽,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是跟他的“小國寡民”這一段所表達的價值觀是一致。
換句話說就是,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是為他的“小國寡民”服務的。
所以,這就是老子為什麽說烹小鮮,因為“小國寡民”是他的理想情況。
簡單的說,如果你當真喜歡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話,你就應該喜歡他的“小國寡民”這一段所表達的理想情況。
如果不然,你不喜歡老子的“小國寡民”那一段所表達的理想情況,那你就不是當真喜歡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大家想一想,今天的世界,現在的中國,是不是跟老子說的完全相反?
其實呢,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是實踐了老子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滴。
你不信嗎?
中國人實踐老子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鄭和下西洋了,明朝決定跟非洲不相往來,西方人就跟非洲相往來了,西方人也跟滿清相往來了,結果很多很多中國人大罵明朝決定跟非洲不相往來是多麽的愚蠢多麽的愚蠢多麽的愚蠢,明朝就是“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下麵這兩個問題:
究竟是西方人就跟非洲相往來符合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七個字呢?
還是明朝的跟非洲不相往來符合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七個字呢?
你喜歡明朝的“雖有舟輿,無所乘之”跟非洲不相往來的政策嗎?
所以嘛,也別以為你喜歡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因為這七個字道理也不是絕對的。
今天的世界的現實,現在的中國,是不是跟老子說的“小國寡民”的理想情況完全相反?
因此,如果你當真相信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話,那麽,老子為他的“小國寡民”服務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就要反著用。
所以,在二戰和內戰剛剛結束後的中國,麵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在那樣的情況下,反著用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恰恰是用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是宗教教條,也不是數學物理公式,對吧?
當然了,今天的世界的現實比當年和平多了,中國周邊也比當年和平多了,中國也就可以回歸一點為“小國寡民”服務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了。